《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最近熱播的孫儷新劇《安家》中,海清飾演的宮蓓蓓因二胎待產,急需換掉一居室的小房子,然而因想求全的太多而錢太少,看了一年都看不好。最後,孫儷飾演的房產中介店長救場:用十年都沒賣出去的過道房解決了海清的燃眉之急。最難搞的買主和最難賣的過道房,就這樣匹配上了。然而,在房屋分配上,海清和婆婆、二寶睡一個屋,而爸爸則被安排到了房子外面的過道房裡!就連海清飾演的婦產科專家宮蓓蓓也拍手叫好,直呼貼心!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安家》視頻截圖

這樣的安排真的妥當嗎?

在生活中,爸爸和老婆、寶寶分房睡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也五花八門,比如說:

  • 寶寶睡覺到處滾,三個人睡太擠,早就分開睡了;
  • 寶寶睡覺太吵鬧,媽媽怕爸爸晚上睡不好,影響第二天上班;
  • 爸爸睡相太差,怕壓著孩子;
  • 爸爸抱怨和寶寶一起睡睡不好;
  • 爸爸打呼嚕怕影響寶寶睡覺;

……

然而,爸爸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爸爸和寶寶分床睡只會讓爸爸加速變成“隱形爸爸”,這對孩子的身心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一、育兒路上,爸爸們是怎麼變成“隱形爸爸”的?

1、社會的固有習俗和文化,人們普遍認為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最近,閨蜜給我吐槽她的煩心事:

“最近寶寶學走路.不知疲倦地不停地走,我也只好跟著他扶著他,彎著腰一直陪著寶寶,累到連飯都不想吃,想讓老公看會孩子。

他說:這有什麼累的,我上一星期班了,好不容易到週末了,你又讓我看孩子,多累呀。你就帶個孩子能有多累?

我說:那好吧,如果你覺得不累,咱們就換換,你帶孩子,我上班。

老公說:你掙錢夠全家花嗎?你又不行,只能在家帶孩子,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閨蜜生下孩子後,怕孩子晚上吵鬧影響老公睡覺,就提出讓老公到客臥睡的想法,卻沒想到老公竟然認為“帶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

媽媽們常常吐槽:為什麼帶孩子都是女人一個人的事?爸爸們常常反駁:為什麼賺錢養家、買房買車都是男人一個人的事?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媽媽帶孩子

確實,男主外,女主內,這似乎是一種社會常態。這其實是受到我們的社會固有習俗和文化的影響,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女人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就應該養好精神出門打拼掙錢。就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爸爸們理所當然地和剛生下來的寶寶分房睡,不養娃,不知養娃的辛苦,慢慢地爸爸們就變成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寶寶該吃、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換尿布、甚至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就會翻身、就會爬了的“隱形爸爸”。

男人掙錢養家確實忙碌,忙碌是這個時代的節奏,但忙碌的男人也能成為好父親

李嘉誠每天都很忙,但在兩個兒子童年時期,不管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陪孩子閱讀。每逢週日,李嘉誠就會帶兄弟倆一起出海游泳。游完泳後,會給孩子們一字一句的讀《老子》《莊子》,並逐句解釋給兄弟倆聽。

孩子的發展遠遠比職業重要,比金錢重要。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如果因為父愛的缺失導致孩子的發展出現偏差,往往就無法彌補了

當然,每一個父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愛不僅僅是一句“我愛你”,更不是物質給予。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陪伴比任何禮物都重要爸爸參與育兒,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的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帶孩子

2、人們的普遍偏見,大男人整天呆在家裡帶孩子沒出息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有過幾千年的男權思想,在很多人眼中,覺得男人應該掙錢養家,而女人應該在家帶孩子。在中國,男人在家帶孩子經常會受到嘲笑。

在中國如此,在國外也不例外。曾經看過一個歐洲的紀錄片,調查全職爸爸的情況,參與調查的幾百個全職爸爸,沒有一個對自己全職爸爸的身份感到自豪,即使是陌生人問他們的職業,他們都撒謊說自己做兼職,自己在家工作,而不會說自己完全就是全職爸爸。尤其是妻子的工作非常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全職爸爸的身份非常不滿。

然而,男人帶孩子真的是沒出息的表現嗎?很丟人嗎?這是人們的普遍偏見

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的天才少年饒家鼎,其背後就有個了不起的全職爸爸。因為發現兒子有超強記憶力,饒家鼎的父親繞浩雁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毅然辭去了工作,決定在家陪孩子成長。饒家鼎的父親繞浩雁是一名金融學碩士,當年湖北省武漢市文科狀元,198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本科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報送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後擔任港澳證券總裁,最後在加拿大發展。

繞浩雁為什麼放棄自己的事業?他說:“就像農民種田講究時節,孩子的特定階段不可錯過,錯過了就一去不回,在我的人生理念中,我認為孩子的教育比天大!所以,我不覺得什麼犧牲不犧牲,而且陪伴孩子成長我很有樂趣,他給了我很多樂趣。”繞浩雁還說,有天分的孩子其實很多,但是孩子能不能發展天分,關鍵是看父母能不能恰如其分地引導。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帶孩子

繞浩雁辭去體面且高薪的職務照顧孩子是沒出息嗎?丟人了嗎?相反,繞浩雁發現了兒子的天分,並引導兒子成為了一個天才少年。爸爸們往往怕家庭、孩子耽誤了自己的前程,殊不知,培養孩子才是爸爸們最大的事業。

3、人們的刻板印象,爸爸們都不擅長帶孩子

我們常常認為爸爸沒有分娩經驗,也不能分泌乳汁餵養寶寶,所以爸爸們天生就不擅長帶孩子。

2017年父親節有一篇很火的漫畫《那些被叫做爸爸的男孩》,以中國80、90後,這些剛當上爸爸沒多久的大男孩兒為原型,真實地還原了他們當爸爸的心情,這些年輕的爸爸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大齡兒子”。當被問到當爸爸是種什麼心情時,其中有一個3歲女孩的爸爸說,心情就是“不敢當”。“媽媽在教爸爸怎麼做爸爸”,這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真實寫照。

但是,這真的就意味著爸爸們都不擅長帶孩子嗎?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爸爸比媽媽差嗎?

其實,這是人們的刻板印象。

其實爸爸並沒有不擅長帶娃,不管是餵奶、換尿布,還是穿衣打扮和陪玩,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們也能手到擒來。爸爸們的“不擅長”其實是慢熱,所謂的慢熱是因為媽媽從懷孕那一刻,就已經轉變成媽媽的角色了,而爸爸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他們才意識到自己變成了“爸爸”。而從認識到自己是爸爸,到成為一個好爸爸之間,他們需要的只是時間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給寶寶洗澡

二、育兒路上,需要二、育兒路上,需要爸爸深度參與爸爸深度參與

1、爸爸深度參與育兒,有利於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對於日後孩子的成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從生理上來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給寶寶帶來了有益的影響。寶寶體內有一種調節生理系統的荷爾蒙,名為“可的松”,是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調節鹽類及水代謝,幫助寶寶對外界環境作出反應。尤其是當面對壓力以及在險惡環境中幫助寶寶迅速地應變。要想做出有益的反應,都基於一個條件:“可的松”要在體內處於平衡狀態。過低會使寶寶曰後反應遲鈍,過高會使寶寶日後容易心理緊張,甚至患上慢性焦慮症。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憂無慮的親情恰巧能夠維持“可的松”的平衡。

從心理上來說,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給寶寶傳遞一個信息:我對於父母來說很重要。父母毫無保留地接受了孩子的各種暗示和要求,瞭解了自己的孩子,寶寶也對父母產生了信賴感。因為寶寶知道,父母是永遠都在幫助我的。這種親密的關係給寶寶帶來了安全感和舒適感,讓寶寶和父母都產生了幸福感覺。

因此,親密的親子關係會對寶寶的性格產生良好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對寶寶的一生帶來益處。如果新生兒從父母那裡得到了充分的愛撫,長大後往往性情比較溫和、友愛、易形成信賴感。相反,如果新生兒得不到父母或看護人的親近,那麼他的心理發展很可能會受到極大摧殘,從而造成智力低下、性情粗暴、行為野蠻。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媽媽和寶寶

然而,親密親子關係不僅僅等於母子親密關係,更重要的是父子親密關係。

母子親密關係往往比較容易建立,而父子親密關係往往因為爸爸的“隱形”而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其實,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一直是很重的,但這份重量和媽媽的重量又有點不一樣。所以媽媽不能代替爸爸。

我們可以理解爸爸們上班很辛苦,如果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班也沒效率。但是,往往爸爸們的“隱形”就是從分房睡開始的。爸爸本來白天上班就很忙,晚上才能接觸到寶寶,如果晚上也不跟孩子睡一個房間,孩子聞不到爸爸的味道,醒來看不到爸爸的臉,怎麼跟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呢?

2、爸爸深度參與育兒,有利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如果一個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兒國,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個人有社交障礙與他兒童時期對世界的片面觀察和單一的生長環境有密切聯繫。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就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父親引導孩子游戲,與之頻繁的交往,激起孩子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這類交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雙方更多以平等的、有來有往的方式進行,從而有助於孩子理解對方語言、體會對方感情,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在此期間,孩子不但學習了行為準則,而且懂得了許多社會交往技巧。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和女兒一起遊戲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研究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社會交往能力更強,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爸爸深度參與育兒,有利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發的發展。那些有社交障礙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在兒童時期就沒有得到父愛的滋潤。與自己的父親都沒有建立良好的關係,何況是陌生人呢?3、爸爸深度參與育兒,有利於孩子正常的性別行為的發展

一位母親帶著三歲的兒子來到醫院,因為兒子只喜歡粉紅色,媽媽擔心孩子的性別認同有問題。醫生詢問孩子的生長環境得知,這個孩子從小就由母親一個人帶大,爸爸忙於工作很少與孩子接觸。現在,一些男孩子陽剛氣日漸喪失,看上去越來越陰柔、一些男孩子膽小怕事,唯唯諾諾,被女孩欺負地滿校園跑、甚至有一些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暴力、犯罪、性問題等社會問題。

導致一些孩子出現異常現象的重要原因,其中一個就是父愛的缺失

有研究表明,父親與孩子的相互交往,在與母親-孩子交往相襯托和對比的情況下,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態度產生理解。這方面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男孩的男性特徵和女孩的女性特徵都將因沒有鮮明對比而受到削弱。4歲前不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趨於女性化,同時,早期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將受到影響。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和孩子一起畫畫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也指出:“與那些一星期內接觸父親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更有男子漢氣概。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更開放,他們更具有進取精神,也更願意去冒險”。

正常的性別行為是孩子走向正常人生軌道的基礎,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爸爸對於孩子正常的性別行為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爸爸們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

三、怎樣讓爸爸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

1、媽媽要接納爸爸與自己不同的育兒方式

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的方式完全不同,媽媽們往往比較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並且喜歡安全、乾淨且安靜的遊戲,如唱歌、跳舞、讀書等。所以孩子們跟媽媽們在一起時情緒通常會比較平穩。而爸爸則跟喜歡帶孩子去運動,去大自然探索更多冒險和有趣的事情。媽媽們往往比較溫柔、包容而爸爸則比較喜歡給孩子樹目標、講規矩。佛洛姆說,

媽媽代表故鄉,是大自然、大地與海洋;而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是法律、紀律和秩序

那麼爸爸與媽媽育兒方式不用,就意味著媽媽們的育兒方式比爸爸高明嗎?事實上,並不是!

Facebook上有一個來自倫敦的爸爸 Sergei Urban,他家兩個孩子Alex 和 Max,都是男孩。這位爸爸經常帶孩子去探索冒險和有趣的事情,比如,帶孩子到森林裡觀察大自然,再把觀察的結果做成一份植物報告;帶孩子在戶外畫畫,直觀地感受光影的變化;在家的時候就做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甚至一起報名參加互聯網公司舉行的一小時編程幼兒組項目。

看到這位爸爸這樣帶娃,真的覺得孩子每天的生活太有趣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這些能力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正是我們孩子所需要發展的。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的方式不同,是男女性別差異的表現,並不代表媽媽們的育兒方式比爸爸們要高明。媽媽們要想讓爸爸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就要接納爸爸與自己不同的育兒方式,爸爸們的與眾不同的育兒方式能給孩子帶來大智慧!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帶孩子在戶外畫畫,直觀地感受光影的變化

2、媽媽適當放權,把孩子放心地交給爸爸,給爸爸提供與孩子獨處的時光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們本來就“慢熱“,又總是出各種讓媽媽無比嫌棄的岔子,於是有的媽媽乾脆就放棄治療了,覺得指望“不靠譜”的爸爸,還不如自己來。有一個爸爸這麼形容道:“只要孩子有點兒響動,她就立刻衝上來,根本不允許我插手。”

的確,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不靠譜”爸爸的”精彩表現”,比如

  • 當孩子餓的嗷嗷大哭,等了半天,爸爸泡好的奶粉不是太燙就是太涼;
  • 給孩子換尿不溼時,不是正反不分就是“內褲外穿”;
  • 帶孩子睡覺時,爸爸蓋的嚴嚴實實,孩子卻“一絲不掛”;
  • 帶孩子外出遊玩時,不停地看手機;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內褲外穿”

然而,爸爸們不是生來就“不靠譜”,每一個不靠譜的爸爸背後都有一個不願意放權的媽媽。媽媽們嫌棄爸爸做的慢,做的不好就剝奪了爸爸參與育兒的權利,是造成“隱形爸爸”深度不靠譜的重要原因。如果媽媽們在爸爸不靠譜的時候用鼓勵、微笑代替抱怨、斥責和嘲笑,爸爸們一定會做的越來越好。適當放權,把孩子放心地交給爸爸,給爸爸提供與孩子獨處的時光,沒有媽媽在旁邊,爸爸們沒有了依靠,責任心和父愛會讓爸爸們快速的成長

3、媽媽多鼓勵爸爸帶娃

有研究表明,爸爸付出越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越高,孩子就越聰明,適應能力就越強、越寬容、越有責任感。而父愛的缺失,會造成孩子膽小、羞怯、自卑、抑鬱、感情冷漠、不擅交際、意志薄弱…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媽媽們要多鼓勵爸爸帶娃,也許你可以這樣做:

  • 用撒嬌的口氣代替指責的口氣:撒嬌女人最好命,撒嬌遠比指責管用;
  • 用和寶寶聊天的方式在寶寶面前多誇誇爸爸:寶寶,爸爸真棒,爸爸帶孩子的樣子太帥了;
  • 站在寶寶的角度和爸爸說話:爸爸抱抱我們吧,爸爸能不能給寶寶講個故事啊,爸爸能不能幫換個尿不溼啊…
  • 打感情牌:經常給爸爸說寶寶在家想爸爸,寶寶愛爸爸,爸爸們心都被融化了,做事自然會用心;
  • 經常給爸爸分享孩子有趣的日常:把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拍成視頻發給爸爸;

《安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用對方法,讓爸爸不再“隱形”

爸爸抱寶寶

總之,媽媽們要用各種方法鼓勵爸爸帶孩子,給爸爸們參與帶孩子的機會,並且相信爸爸們能做的很好。

總結:在孩子的生命裡,最原始的親密關係只有兩個,那就是爸爸和媽媽,如果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是“隱形爸爸”,那麼孩子的世界自然就空了一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優秀的母親也不能替代父親,再好的父親也不能替代母親。父母攜手給孩子最好的愛與成長環境,才是育兒成功最可靠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