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沒地球軌道的紅巨星原來是個“造物主”,人類誕生離不開它


吞沒地球軌道的紅巨星原來是個“造物主”,人類誕生離不開它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65期 物質是普遍聯繫的,這個哲學觀點在宇宙中也是適用的。宇宙中的恆星和其他物質也是如此,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有可能是來自其他恆星,但這些是來自哪個恆星呢?同位素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眾所周知,太陽系起源於45億年前的分子云,當壓力、溫度不斷增加時,,分子云開始坍縮,中心密度越來越大,於是就發生了聚變,誕生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並且還產生了氣體和塵埃。氣體和塵埃位於太陽附近,形成了太陽系中的行星,換句話說,行星是恆星形成後的邊角料。

在太陽周圍還存在著一些來自其他恆星的塵埃顆粒,所以太陽系中的行星,不僅僅只是由太陽星雲本身的氣體和塵埃,還有其他恆星的物質。雖然這一切都無從溯源,但科學家使用了先進的測量技術後,通過檢測行星的構成物質來確定物質來源,這就是同位素法。同位素是在指定元素中,其原子核的質子數量相同,但所擁有的中子數量不同。舉個例子,碳元素就有碳13和碳14,兩種同位素的質子數量都為6,碳13的中子數量為7,而碳14則為8。

吞沒地球軌道的紅巨星原來是個“造物主”,人類誕生離不開它


碳元素只是一個案例,行星等天體還存在其他的同位素,不同行星的同位素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它們在形成時所獲得的物質是不一樣的。同位素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是可溯源的,通過同位素,我們可以跟蹤到太陽星雲的前身,物質從何而來。這幾年的研究中,科學家重點集中在地球和隕石的元素同位素身上,已經死亡的紅巨星對地球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於在人類誕生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同位素研究中所使用的隕石,是一顆年代久遠的小行星。除了對釕元素和鉬元素的同位素研究,科學家更專注於對鈀元素同位素的研究,鈀元素同位素的研究或許能夠帶來一些新發現。由於在元素週期表中,釕元素和鉬元素是鈀元素的鄰居,所以科學家猜測鈀元素含量應該與它們相似,但出乎意料的是,隕石中的鈀元素含量相當少。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科學家制造了一個新模型,在這個模型之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雖然地球也是由塵埃顆粒組成的,但紅巨星也對地球的誕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吞沒地球軌道的紅巨星原來是個“造物主”,人類誕生離不開它


這些恆星有著和太陽相似的質量,在氫氣燃盡之後就會膨脹為一顆紅巨星,我們的太陽也會在40至50億年內變成紅巨星,並且把地球軌道吞沒。在太陽的生命末期,存在可以產生新元素的S過程(慢中子俘獲過程),該過程會形成鈀、釕和鉬等元素,而鐵元素是來自前幾代恆星中的超新星爆發。由於鈀元素具有較高的揮發性,使得它的含量並不多,這也就導致隕石中只有少量鈀元素的存在。

在地球構成物質中,可以發現來自紅巨星的物質最多。對此,科學家也給出了相對應的解釋:在行星形成時,太陽附近的溫度很高,而其他恆星中帶有冰外殼的塵埃顆粒,會在接近太陽時被摧毀;至於超新星產生的塵埃,因為體積較小,所以它們也很容易被蒸發;只有來自紅巨星的塵埃顆粒沒有這個困擾,因為它們更加穩定也不易被摧毀,所以這也就是地球的構成物質大多來自紅色巨星的原因。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