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专家一直在强调孩子6岁前父母陪伴的重要性,那为什么不能给宝妈个经济上的支持呢?

黄淑辰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前几天遇到的一个姑娘,她说儿子的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她。

姑娘安徽人,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儿子6岁时,她和丈夫商量要出去干点啥,家里攒点钱。丈夫在家里种地,就近打点零工,婆婆接送孩子上小学。她经同乡介绍,到山东的一家美容院做美容师,工资不错,每个月有3、4千,工作也不是很累,就是离家远、假期少,一年只能过年时回家一次。

前年姑娘来山东干了一年,赚了些钱回家,去年身体不好请假回家休养。刚回家时,她让儿子干什么儿子都干,奶奶带了一年,习惯很好,在班里学习也很棒。和儿子相处两个月,一天儿子很正式的告诉她“妈妈,要是今年你不回来,我会恨你一辈子!”

姑娘很震惊,7岁大的孩子,为啥有这种想法,后来和儿子相处中,才知道了孩子的心思,原来6岁上小学,她走的这一年,孩子虽然没说,但心里很介意,觉得妈妈不要他了,心里对母亲有了看法。还好,儿子二年级,她回到了孩子身边。

看到孩子如此,她也没着急出来打工,在家里养身体,重要的陪孩子,平时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感情,母子感情这才和好。今年儿子上三年级了,儿子和她说,“妈妈今年你出去吧,我不恨你啦”。现在她出来打工,也是每天都要和儿子通话视频,她说,儿子的那句话深深的触动了她,大人忙不就是为了孩子么,不能因为我的离开,导致儿子小小的心里充满了仇恨。

听了姑娘的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6、7岁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心里竟藏了这么多的事,也许我们想着为给孩子创造条件,和孩子分离几年,出来赚几年钱。可孩子却不这么看,在他们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我们离开了他,小小的心里不知经历了什么,悲伤、阵痛、麻木、最后唯有仇恨……

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的时候,尤其6岁前,亲自教养孩子,多陪陪孩子。0-3岁,孩子和母亲的情感依恋建立期,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3-6岁,孩子社会行为建立的关键期,3岁后,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全身心的陪伴和正确引导会影响孩子的终生。

而6岁后,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此时我们要多些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决策中来,孩子也会更理解、更体贴父母。

心理学家李玟瑾老师说过:3岁前有恩与他,6岁前立威他,孩子方能心理健康的快乐成长。

所以,相较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孩子6岁前,即使再难再累,都好好的陪伴、养育和教育他们吧。至于经济支持,端看我们如何看了,虽然暂时条件差些,但一家人在一起,喝着白水就着馍,生活都是甜的,好日子一定会有的,加油!


格桑花谈育儿


孩子六岁前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举个真实的例子。

有次去杭州,打个滴滴,司机看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就一直和我们聊着关于孩子的各种事情。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和小女儿,大儿子基本上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女儿因为尚年幼,都是孩子妈妈带着。因为学习的问题,在孩子读三年级的时候,夫妻俩把孩子接过来,中间转学费了无数心,但孩子各种闹,学业不行,各种坏脾气,父母但凡管教,孩子就撂下一句话:你们现在想管我?晚了!我小的时候想让你们管,你们干嘛不管我,我现在只听爷爷奶奶的!振振有词,夫妻俩打也不敢打,一打孩子就离家出走,骂吧,孩子就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一顿号啕大哭想让爷爷奶奶把他接走。最后司机说,你们是自己带孩子吧,我和你们说,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着在身边,千万别和我一样了,现在天天头疼这孩子,早几年想着多赚钱,结果这下倒好,钱是赚了些,但是孩子不认我了,不服我管教了,以后都没辙。

咱尚且不去说,专家的言论,单单是从一个过来人的口中,就能体会到孩子六岁前给他的陪伴是多么重要。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很多观点一样,六岁前的陪伴能预防很多青春期以及成人后的问题。

但是陪伴不一定就是完全牺牲了个人的工作和自由就可以换来的。

举几个鸡汤的例子,比如我一直关注的几个公众号大V,都是全职带孩子,最后把带孩子演变成一个事业,还做的风生水起。像常春藤爸爸,年糕妈妈等等,都是一边带着孩子,培养着孩子,也同时在兼顾着经济。

当然这些人成功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而且说白了,概率极低。多数的只是如你我一般,抱的了孩子就搬不了砖,搬得了砖就抱不了孩子。那么这个时候的取舍就尤为重要。

陪伴不一定就是牺牲爸爸或者妈妈一个人全职在家,父母能够陪伴孩子成长,能够在他年幼时陪着入睡,能够在下班以后陪着孩子用心一起玩两个小时,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必然会深一些。至少不会让孩子在懂事以后,说出你现在想管我晚了这样的话。


养育两只吞金兽


回答您的问题前,我跟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位堂哥,早年丧父,家境较差,在生活窘迫之时,夫妻两口子都外出广东务工,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由家中老母哺养,一年可能就过年时休假回家几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堂哥混得风起水起,家境殷实。

老人家带孩子由于缺乏教育经验,还存在着溺爱情况,导致孩子对奶奶过度依赖,与父母形同陌路,毫无感情,甚至曾说:“就算他们死了,也不会掉一滴眼泪。”

孩子也培养了大堆的毛病,性格极度内向,即使熟人到家来访,也会回避。伴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这孩子整日以手机度日。我老公曾评价这孩子,如果堂哥两口子再不想些办法,就孩子便废了。

我堂哥在这孩子读初中时便接他到广东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当时的经济条件也有实力给予孩子更多经济上的支持,但这孩子并不买账。甚至离家出走,想通过步行的方式回老家,离家走了100多公里后被警察发现。当时警察叫他提供父母联系方式,他死活不狠,后面只能说出老家地址,警察联系老家的派出所,拐了几个弯才联系上堂哥接回家。

这孩子跟堂哥在广东生活了三年,听我堂哥讲三年未曾叫过一句“爸爸”、“妈妈”,在这孩子心中感觉这个“家”便如同酒店,提供住宿、餐饮。可见,这孩子的内心是多“恨”父母。

有次我跟我堂哥聊天时,他其实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为当时如果将她妈妈留在家或许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现在这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今年9月进入了一家职业学校学习。听我堂哥的意思,有办法能让他继续读高中,但这孩子坚持已见,我堂哥还是妥协了。或许尊重一次孩子的选择,可能会改善下亲子关系。

孩子6岁前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上述的案例其实已经能够在深层次说明问题,我堂哥两口子由于没有在1-12岁时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对父母并无感情,对奶奶却有很强的依赖。其原因是孩子1-6岁是培养亲情的关健时间,也是孩子人生观萌芽的重要时期。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当可远离父母的时候,父母却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孩子无所适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

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养育”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情感、性格、言语和观念。

写在最后

我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无法买来亲情。父母既然生育孩子,就一定要尽职的养育、教育孩子,多多陪伴孩子。如果存要经济负担,可以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在孩子上学时便可以去上班,这样既可以兼顾工作,又可以照顾孩子。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育儿有故事,我们与您在育儿路上一起共同成长!

育儿有故事


我家的两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不是在我们身边。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孩子已经意识到一直照顾他们的不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想要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的想法。

每当我们回去的时候,孩子就缠在我们身边一刻都不离开。尤其是我的女儿,因为孩子我们想以前那样趁着她睡觉离开,她就一直跟着他的哥哥,哥哥在哪她去哪,哥哥在哪睡觉她就在他旁边拽着衣服睡。而且一有时间孩子就跑到车上不下来,要跟着我们一起回家。

而在孩子刚和我们回家之后,孩子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是能够长久和爸妈在一起了,她还是一刻不想离开我们,直到两三个月后孩子的这种戒备情绪才慢慢放松下来。

我的一个侄女是从小一直在姥姥家长大的,她的父母是远在北京打工的。直到孩子初中毕业她的父母才回来。这个孩子小时候受到的照顾不能说不好,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孩子却和爸妈一点都不亲,什么话也不和他们说,还非常不尊重他们,称呼直接为老头老太婆。

因为父母觉得对孩子欠缺照顾,所以处处让着孩子。而最终孩子的脾气现在很古怪,在她家里说一不二,而在外面却是很孤僻。孩子的朋友也不多,让他的父母很是担心。

所以说父母不管有钱没钱,最好把孩子待在身边。

而说给宝妈经济上的支持,目前国家的政策是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的。也只有各个家庭以自己家庭之力来支持宝妈照顾好自己 的孩子。


曦宝和伊宝


我是自己带我俩闺女,老大三岁半了,老二一岁半,看孩子不比上班轻快多少,而且甚至更累,但我觉得如果经济稍微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自己带孩子比较好,因为你一天天的陪着孩子成长,她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你基本都能掌握住,这会为以后他们在青春期叛逆期沟通打下基础。我小的时候我爸妈也是为了挣钱,对我们的关心不多,现在想想有点遗憾,所以我不想我俩闺女也这样。孩子一开始的成长变化很快,这些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我有时候也会纠结老在家这样好不好,但后来看着她们一天天都变化真的很欣慰,这是钱买不来的。


初夏听花开的故事0508


我的孩子2个多月了,从生下他我婆婆没有管过一天,我娘家妈就连我生都没过来,老公上班要经常开车,而且没有休息,白天夜里我自己带,现在浑身疼,没有一个好地,婚可以离,但是孩子塞不回去,那种硬着脸皮上,真的是很心酸,我婆婆就不痛不痒的说什么辛苦了,什么注意身体,真的很刺耳。我心底就在想孩子我生的,没办法,我自己来,但是十年👀婆十年👀媳,以后有什么需要我的,不好意思我没时间,再说法律上我也没义务去照顾一个没有生我养我的婆婆,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来,就不要来道德绑架我


时久40


那些说顾不了两头的 我真的想骂人 借口多 !你们一天24小时上班 不吃饭 不下班!开着大公司 每天这里飞那里飞 不着地!借口一堆堆的!两口子几千块钱一月租房都能把孩子带身边!就你们不行!嫌孩子麻烦直说!不爱孩子直说!


飞凰霸天L


其实很多事也说不清,我父母在外地工作,五六岁前我都是跟姥姥生活,平时时常到姨妈家玩,有表兄妹很多一起玩,还有邻居小朋友也一起玩,感觉不缺爱,几十年的人生还是阳光有爱,幸福感也是很强的,没有什么一层不变的东西。


天涯3717


为什么育儿专家们要强调孩子在6岁前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因为真的很重要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习惯的培养。2.孩子性格的塑造。3.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锻炼。4.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的协调。5.家风的传承等等。



为什么不能给宝妈个经济上的支持呢?

能啊,当然能给,而且必须给!这主要是宝爸应该给的吧。人个认为,一个孩子的降生,必然要使家庭经济付出更多,不论是宝妈还是宝爸,在要孩子之前,都应该做好预算,做好计划。孩子不能选择谁做他们的父母,但父母可以选择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多打拼,多付出,以获得更多收入。特别是毕业之后到结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是一段对于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济起步、积累阶段,相对来说也是人生中支出比较少的一段时间,如果这几年做月光族的话,那未来的婚后生活相对经济层面上来说就不太自由(当然这里不指富二代以及走上财运的幸运儿)。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整体来说变数都不会太大,但是结婚之前或说要孩子之前,在经济上做好几年的经济储备还是做得到的。所以,做一个自强自力的宝妈,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自己做自己的经济补给站。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提前做好了身心准备和经济储备,我个人认为,这才适合要孩子,否则,真的需要再奋斗几年,再要孩子。


做好自己,做一个不依赖、不奢望、不抱怨的宝妈

孩子是自己的,家里人(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能够帮把手带孩子,是幸运的,但家长如果有精力、有能力自己带孩子,对于孩子和爸爸妈妈来说都是更幸福的。所以,做好自己,不依赖、不奢望、不抱怨别人的关照,这也是家庭幸福、孩子快乐成长的重要因素。做为宝妈,我们充满能量,今天的付出,必然会收获明天的福运。


童行伙伴


这个问题问的好。

六岁以前母亲的陪伴很重要,特别是三岁前。日本在这方面就比较重视,他们要求母亲在六岁前必须陪伴孩子一起长大,国家给与经济补助。

我们国家在一块,相对而言虽然慢一点,但是也在慢慢进步。从产假的延长就可以看出一斑。以前是三个月,后延长到158天,哺乳期的照顾,都是为了孩子能在母亲的陪伴下成长。

但是我国毕竟人口众多,在六岁前给与全职妈妈经济补助还有一定困难。在国家政策尚未出台前,家庭其实可以进行家庭结构调整,比如男主外女主内,合理分配,共同支撑家庭合理健康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