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芳為何有“中國狙擊之王”的美譽?

趣聞視圖


在近代戰爭中,除了飛機坦克等不可抗拒的重型武器之外,士兵們最恐懼的,就要數狙擊手了。在國外媒體評選的世界十大狙擊手中,來自中國的軍人張桃芳赫然在列。

要知道,能進入這份榜單的都是像“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伊萬西德·薩連科這樣的傳奇人物。張桃芳能與這些人物排列到一起,顯然也是具有超凡實力的。

(張桃芳舊照)

那麼,張桃芳的狙擊實力究竟有多強呢?

張桃芳出生於1931年,他的童年幾乎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中。抗日戰爭勝利後,張桃芳也磨鍊出了堅韌的心性。

1951年3月,19歲的張桃芳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9月,張桃芳跟隨部隊進入了朝鮮戰場。一直到次年2月,他才正式走上了一線陣地。

當時志願軍與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巨大,志願軍不得不採用抓取敵方弱點,以靈活戰術克敵的“冷槍冷炮運動”。美軍有飛機大炮,志願軍則採取以狙擊為主的靈活戰法。1953年的前五個月裡,光是張桃芳所在的第24軍,就消滅了1萬多名敵人。

實際上,朝鮮戰爭中,之所以會出現眾多的狙擊傷亡,主要是受到戰爭環境的影響。自1951年10月以後,朝鮮戰場就進入了對峙階段,中美雙方都沿著有利的地形,構建著各自的防禦工事,靜待著政治上的磋商解決,戰場轉化為雙方的靜態作戰。在這樣的環境中,美軍依賴的坦克飛機無從發揮作用,志願軍抓住機會,用“冷槍冷炮戰術”,與敵人展開周旋。

進入陣地後,張桃芳也成為了一名狙擊手。

在第一次進行狙擊之前,張桃芳幾乎沒有任何實戰經驗,這也使得他在第一次任務中,並沒能擊斃一個敵人。

不過在隨後的第二次狙擊作戰中,張桃芳成功擊殺了一名美國士兵。完成首殺後,張桃芳開始變得不可阻擋,在之後的40天裡,他接連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了全連的一號狙擊手。

(抗美援朝)

張桃芳的天賦,很快引起了連裡幹部的注意。他被送往團部的射擊訓練班進行深造。在學習結束後,張桃芳的狙擊技術更上一層樓。

張桃芳的恐怖殺傷力很快引起了美軍的注意。雖然不知道張桃芳的姓名,但美軍士兵都知道597.9高地上有一位神射手,彈無虛發。為此,美軍曾專門調來資深狙擊手對付張桃芳。在兩人展開的一場對決後,張桃芳笑到了最後。

此役之後,再也沒有人能阻擋張桃芳擊殺敵人。根據統計,張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總共射出了442發子彈,擊斃對手214人。

當時的擊殺判定非常嚴格,目標在被打倒後,必須要保持15分鐘不爬起來才算擊斃,同時還需要有至少兩個隊友在旁證明。這就意味著,張桃芳擊殺的敵人總數,很可能還要超過214人。

最終,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張桃芳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了“二級狙擊英雄”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則授予了他“一級國旗勳章”。張桃芳的事蹟傳遍了整個朝鮮軍隊,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狙神”。

2003年,中央電視臺曾播出了一部名為《狙擊英雄》的紀錄片,已經70多歲的張桃芳接受了訪談,並回憶了當時的一些戰爭場景。

( 朝鮮戰爭)

根據張桃芳本人的回憶,他的射擊距離普遍在400米以內,最遠曾擊殺過800米左右的敵人。但由於距離太遠,準確度受到很大的影響,他也只是嘗試了寥寥數次。

張桃芳經歷過的最危險的境況,是他在面對敵方几名狙擊手的火力壓制時,子彈從耳邊呼嘯而過的時刻。但幸運的是,他最終還是活了下來。

節目播出後,有人就他射出了442發子彈,卻只擊殺了214名敵人,命中率還不足5成一事,對張桃芳的精準度表示質疑。但事實上,狙擊手消耗的彈藥數量和擊殺數量,與武器有著很大的關係。

嚴格來說,張桃芳從 來就沒能使用過真正的狙擊步槍。他的武器只是一支蘇式步馬槍,其全名是M1944莫辛納幹。這種槍支的口徑是7.62mm,它曾是蘇芬戰爭中“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的武器。但由於威力不足,這種槍支早已在1947年停止生產。

張桃芳使用這樣一把過時的武器,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成功擊殺了214名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士兵。這也正代表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迎難而上,頑強不屈的精神。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上甘嶺戰役中,戰鬥英雄黃繼光所犧牲的537高地,曾經湧現出了多位戰鬥英雄,中國狙擊之王張桃芳,就是在這裡一戰成名,而他對敵人所說的就是“別相信上帝了,你們的上帝保佑了我”。

張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他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以442子彈發斃敵214名,被譽為“狙神”。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張桃芳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也授予了張桃芳"一級國旗勳章"。2007年10月29日22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狙擊之王”、在抗美援朝戰場是創造多項記錄的張桃芳在濰坊逝世,享年76歲。

張桃芳是志願軍第24軍72師214團8連的一名普通戰士,他的軍齡很短,年齡也不大。1951年3月,19歲的張桃芳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9月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1953年1月中旬到一線陣地,這時距朝鮮停戰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張桃芳從1953年1月29日開始當狙擊手到5月25日止,持續時間為3個月零26天,在這短短的3個月零26天之中,再除去集訓、開會等活動外,張桃芳的實際狙擊時間只有32天。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曾出現了十位著名的狙擊手:1.西蒙·海耶--白色死神(芬蘭),2.伊萬西德.薩連科(前蘇聯),3.尼古拉·雅克裡維奇·伊林(前蘇聯),4.瓦西里·扎依採夫--德軍狙擊王剋星(前蘇聯),5.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德國),6.查克·馬威尼--冷血殺手(美國),7.柳德米拉·M·帕夫裡琴科--狙擊女王(前蘇聯),8.張桃芳(中國),9.卡羅斯·海斯科克--白羽毛(美國),10.科寧斯--狙擊之王(德國)。

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需要具備天分加勤奮,張桃芳不曾接受過任何的正規戰術訓練,卻成為志願軍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之王”。他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的全身而退。眾所周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紀律和忠誠度有目共睹,所以,在計算戰果時非常嚴格,即目標被擊中後,15分鐘之內沒爬起來才算被擊斃,並且同時要有兩個以上的戰友證明,由此可見,張桃芳214名的戰績沒有絲毫水分。

在美國大片《兵臨城下》裡,瓦西里·扎依採夫曾與科寧斯展開對決,而張桃芳也與聯合國軍的狙擊手展開過對決。1953年初夏的一天,張桃芳照例一早就沿著交通溝走進三號狙擊臺,突然,有一串機槍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過,張桃芳陡然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氛"今天苗頭不對,看來對面有人在等著我"。隨後張桃芳把一頂破鋼盔用步槍將它頂起露出戰壕,以前他曾多次用這種方法引誘對手暴露位置,可這次鋼盔晃了半天,對手卻一槍未發,顯然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手。"

“總算遇到對手了,這種小把戲糊弄不他"張桃芳暗想道。他突然竄起,幾個箭步穿過一段小空地,對面的機槍又是一個點射,子彈緊追著他的腳跟,打得地面塵土飛揚,張桃芳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擊中似地摔進了狙擊臺左邊的掩體裡,這個假動作顯然矇騙了對手,他們暫時停止了射擊。張桃芳慢慢地從掩體裡探出頭,開始搜索對面敵人的陣地,終於在對面山頭上兩塊緊挨著的岩石縫隙,發現了對手的位置。張桃芳立即出槍,然而就在他扣動扳機的一剎那,他的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忙將腦袋一偏,躲過了張桃芳這致命的一槍。

隨後敵人陣地上的機槍就吐出了火舌,只要張桃芳稍微一露頭,立即就會引來一個長點射,而張桃芳並沒有著急,他靜靜地觀察著對手的彈著點。在足足等待了十多分鐘,時機終於來了,當他的對手剛剛對狙擊臺右側打了一個點射之後,張桃芳猛地站起身射擊,與此同時,他的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但為時已晚。高手對決在瞬間就決定了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射出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

在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中,張桃芳所用的時間最短、耗彈最少、武器最簡陋。張桃芳32天442發子彈斃敵214名,平均一天射擊13.8發斃敵6.68名,命中率48.4%。如今,張桃芳所用的狙擊武器,就擺放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之中,一支世界上通用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槍,解放軍戰士叫它"水連珠",望著展覽櫃中這支連狙擊手必備的瞄準鏡都沒有的步槍,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


王銘葦


在1953年之前的朝鮮戰場,能夠從陰冷的戰壕裡面爬出來,吃著巧克力,曬著太陽,對聯合國軍的士兵來說,是相當愜意的事。


然而,53年的那個春天,成為很多幸存者最恐怖的一個春天。身邊的同伴,經常會因為過分的暴露,被不知道何處飛來子彈擊中!

因為,對面的陣地上,有一隻黑洞洞的槍口,時刻準備擊發。


這是一支蘇制莫辛·納甘非自動騎步槍,如今,它靜靜地躺在中國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內。

這支步槍的主人張桃芳,累計發射了442發子彈,斃敵達214人,創造了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直到戰爭結束,死亡的陰影一直籠罩在聯合國軍陣地上。

張桃芳,依靠驚人的斃敵紀錄,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狙擊之王。


這個狙擊之王來得有多麼不容易?

第一,這支步槍,是一支沒有光學瞄具的老式步槍,並非專門的狙擊槍。張桃芳就是憑肉眼瞄準,打得對面敵人不敢露頭。

客觀上有效提高了敵人的戰術動作水平和戰場安全意識。


第二,張桃芳並不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而是1951年才入伍的一個新兵。1952年才進入朝鮮。依靠超人的天賦和苦練,成為朝鮮戰場上的狙擊之王。


第三,張桃芳擊斃瞭如此之多的敵人,還和對方的狙擊手較量過,最終卻將敵人打得不敢露頭,並且全身而退!

直到很多年後,還流傳著他的傳說。這份戰績,即使是放在全球的現代軍事史上,依然流弊!

狙擊之王,當之無愧!


脂肪故事


在說張桃芳之前,我先說一個德國人,一個德國兵。馬豪斯·海茨瑙亞,奧地利提洛爾人,是德軍在二戰中排名第一的狙擊之王,獲得過2等鐵十字勳章,銀質步兵突擊勳章等多個勳章。



為何先提他呢?讓我們來看看他戰績。馬豪斯二戰服役於東部戰線(蘇德戰爭),德國陸軍第三山地師,擔任狙擊手。他確認有效擊殺紀錄為355人,也是德軍在二戰中排名第一的狙擊之王;馬豪斯曾經以K98步槍創下1100米的長距離確認有效擊殺紀錄。這是在公認的最殘酷的蘇德戰爭,東線戰場取得的戰績,短時間內殺死三四百人,那麼張桃芳有沒有可能在朝鮮戰爭狙殺200餘人呢?有這種可能,但是我查了一下美軍的資料。



上甘嶺美軍整個傷亡才3300人,按1:2亡傷比,陣亡估算也才一千出頭,難道20%的陣亡都是被他他瞄準鏡裡奪走的?!有人說可能還有聯合國軍和韓國軍人,但我方資料顯示擊殺了214名美國軍人。(聯合國軍加起來有4萬人參戰,有二萬五千人的傷亡)



沒有對先烈不敬的意思,就是提出疑問。我大學時也看過張老爺子在cctv的訪談,老人精神頭足,敢說敢講。我們來看看他的資料:張桃芳,1931年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中國狙擊之王稱號。於1951年3月從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朝鮮戰爭)中,據報道在537高地創下擊殺或斃傷214名美軍敵人的擊殺紀錄。(如果是擊傷或斃命,而且是美軍敵人這樣說法就更確切)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其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


李三萬的三萬裡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歡迎關注虎哥的頭條號。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冊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這其中就有年僅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入伍一年,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32天殺敵214人,創造如此戰績的狙擊手,即便不是天造奇才,也該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吧。可是就在創造這一戰績的3個月前,張桃芳竟然打槍脫靶了,而且是連續3次。

1952年9月2日,張桃芳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4軍奉命入朝。那時候張桃芳20歲,入伍才一年,還是個新兵蛋子。入朝以後的第一次練兵,內容是打靶。三發子彈,三次機會。身為連部通訊員的張桃芳,卻打了個光禿禿的三個零環。張桃芳心亂如麻,天天圍著首長轉,哪有機會練槍?他拿定主意,又回到了3營8連9班。

從那以後張桃芳老是端著槍練習,一端就是一個小時。為了增強臂力,他還自制了兩個沙袋。練到最後,他在兩臂帶著十幾公斤沙袋時,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動扳機。到了夜晚,坑道中微弱的油燈光,又成了他練習瞄準的好幫手。就這樣不管白天黑夜,張桃芳都在全心的投入到射擊訓練上。

連裡的幹部發現張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選送他到團裡舉辦的射擊訓練班深造。回到陣地之後,張桃芳便一發不可收,每次出戰均有斬獲,很快闖過了斃敵100名的大關,在志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在隨後的作戰中張桃芳以436發子彈,斃傷214個敵人,命中率48.4%。創下了朝鮮戰場冷槍狙擊射殺最高紀錄。


迷彩虎軍事


因為他是個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戰術訓練的新兵蛋子,卻成長為志願軍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英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狙擊之王。張桃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憑藉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設備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