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七大丹霞地貌第一名的#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也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游览丹霞山一般需要两天时间,用两个半天游览丹霞山显然不够,但已经充分感受了它的魅力。

丹霞山历史悠久,有“万古丹霞冠岭南”的美誉。

它雄伟奇特,有阳刚之美。丹霞山的山峰均由悬崖峭壁构成,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丹霞山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古人利用这一特征常在崖顶筑石结寨,以险御敌,如巴寨、细美寨、长老寨、扬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犹如“天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山途中用红色砂石所垒成的道道山门,也可使敌人望而生畏。

丹霞山山石奇特,形态各异,似墙、似堡、似寨,拟人、拟兽、拟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阳元石、阴元石堪称“天下第一绝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桥则被誉为“岭南第一桥”。龙鳞片石、天柱石、观音石、望夫石与阴、阳元石,并称丹霞山六大奇石。

丹霞山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全长3.2万米的浈江和作为浈江一级支流的锦江蜿蜒于丹霞山区腹地,如飘带,似银练。乘竹筏沿江游览,两岸竹林婆娑,田园锦绣,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辉映。农田收割过的金色稻茬,长着金色皇帝柑的柑橘园,与绿竹形成田园画风。

沿断层和节理广泛发育的线谷、巷谷、沟谷徒步,两侧丹崖赤壁,沟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鸟鸣谷幽。

从浈江河畔的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从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乐,从锦江岸边的岩画,从隋唐以来的韶石、狮子岩、锦石岩的开发,到明清时期别传寺等的兴盛,千百年来,古人为丹霞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摩崖碑刻、诗文和古老的传说。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共有大小各种类型的石峰、石墙、石堡、石桥、石柱、天生桥600多座。山峰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间,超过500米的山峰有7座,最高峰巴寨为619.2米。一座座山峰造型丰富,拟人拟物形象逼真,犹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据专家考察,丹霞山的山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可以攀登的山峰约200座,占三分之一;难以攀登的山峰约200座,占三分之一;非经人工开凿石级不能攀登的山峰也占三分之一。目前丹霞山对外开放的山头仅两座,也就是长老峰和阳元山。丹霞山最引人瞩目的是站在长老峰看到东南方向面积近100平方千米的无人区,也是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生态保存基本完好,也是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主体。

与所有景区一样,丹霞山有很多景点和象形名称,但你完全可以不予理会。你可以将自己融入这些亿万年间形成的精灵之中,感受天地造化之神奇。这里没有惊艳,但每每在抬头时或回头间给你惊喜。

尽管是冬季,丹霞山依然万木葱茏,树木森森。鸭脚木、秀丽锥、白桂木、木荷、黄樟、马尾松、枫香等植物遍布。长在这里的马尾松,与北方的大不相同,不仅高大,而且树干成麟甲状,如巨大的蟒蛇一样。

丹霞山也是徒步爱好者的徒步必选之处,当地政府已经组织了十二届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参与者逾万。(摄影 冰川)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南下第五站:丹霞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