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我國5G建設究竟是“危”還是“機”?

去年是5G元年,2020年是5G實質性發展起點,當疫情來臨,有些人推測會影響5G發展,但也有人認為,抗擊疫情將是中國5G發展重要機遇,同時5G會反向為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並對醫療和國家應急事件處置持續帶來價值。據卓源科技瞭解到,5G已應用於“火神山”、“雷神山”等抗“疫”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了力量,同時,這場疫情也為5G催生了許多應用場景。

受疫情影響,我國5G建設究竟是“危”還是“機”?

1、醫療醫護5G應用場景

抗擊疫情,利用5G解決醫療醫護需求場景當然是第一位!

5G遠程醫療場景:這場疫情從最初的“未見明顯人傳人”,到“人傳人”快速蔓延,有醫護人員在此過程中感染。當採取隔離措施時,更多疑似病症患者湧向醫院,又造成二次傳播或者是非真正的感染者被感染。這種重大傳染疫情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儘量減少各種場景的人群聚集,果斷採取自我隔離、社區隔離、區域隔離的方式,然後採用5G遠程醫療手段進行初步篩查,安排高度疑似病患有序就醫或者專車上門隔離運送。

受疫情影響,我國5G建設究竟是“危”還是“機”?

基於家庭級別的5G遠程醫療,需要5G傳輸設備+5G遠程問診設備(大屏+醫療傳感器等),或者是內置了5G通信模組的遠程問診設備,這類場景與日常遠程醫保場景可以複用。基於社區級別的5G遠程醫療,在社區衛生診所配置更加全面的問診和檢測設備,必要情況下由社區醫護人員輔助。

5G無人醫療場景:在隔離治療期間,大量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感染風險高。5G無人醫療可以解決或者部分解決這些問題,簡單的隔離醫護工作,比如端水送飯、藥物配給、體溫測量等都可以採用5G醫護機器人,而為病人床頭配置5G醫護智能音箱、5G問診檢測設備,也能降低醫護人員工作強度、減少感染幾率。

2、公眾安全5G應用場景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公共安全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國人多,警察、社區幹部統統都是“人海戰術”,但卓源科技認為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受疫情影響,我國5G建設究竟是“危”還是“機”?

5G健康監測場景:疫情嚴重的區域雖然採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內的公共區域、社區還是難免有人群流動,所以一夜之間“測溫”就成為一出家門口就要面對的場景。而5G測溫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場景。比如,中國聯通推出5G+熱成像人體測溫信息化平臺,平臺憑藉5G傳輸技術,可將視頻及相應數據實時傳送到大屏或雲平臺進行數據記錄和監測。

5G高清視頻監控:當抗擊疫情時,很多場所和場景需要臨時布放高清攝像頭,以確保隔離效果、人群流量管控等,這種需求要求快速部署、視頻質量高、可短期長期使用。這個時候,5G高清視頻監控就發揮了無線布放簡單、帶寬大優勢。

3、遠程辦公和教育5G應用場景

卓源科技認為,抗擊疫情期間,只要需要長時間隔離,則遠程辦公和遠程教育的需求就非常旺盛。

5G遠程辦公場景:現在遠程辦公的工具很多,包括電話、郵件、OA和微信等,但是今年突然火了的就是“高清視頻會議”。在抗擊疫情的工作場景中,很多視頻會議要求隨時召開,參會人員分佈在隔離區內和隔離區外,有些是在政府辦公區,有些是在臨時搭建的醫院,這個時候5G的大帶寬和快速部署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受疫情影響,我國5G建設究竟是“危”還是“機”?

5G遠程教育場景:抗擊疫情要求大中院校、小學初中高中全面推遲開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甚至推遲返校到五月一日,教育部已經全面啟動雲課堂遠程教育計劃。雖然遠程教育不依賴於5G,但是有了5G能讓遠程教育出現“質”的飛躍,雖然大多數學生家中可能有光纖寬帶,但是沒有光纖寬帶覆蓋的地方,5G無線覆蓋就派上了用場。

此外,通過5G,遠程教育還可以用VR/AR徹底改變“平面化”的枯燥模式,學生通過VR/AR設備增加遠程教育的互動沉浸感,不在現場也可以進行實操演練,大大減少了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的差異,甚至效果好過現場教育。

以上列舉的只是部分典型場景,5G能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更多場景還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去實現。

卓源科技專注於智慧建築領域發展,兼顧智慧醫療、智慧管廊、智慧農業等領域,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注重智能化項目與城市環境、人文相結合,聚焦於智慧城市頂層規劃,依託多年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經驗和優勢,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專業服務,為打造智慧城市、建設魅力中國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