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乔家大院是不是汉奸窝?

安灬稳


一、  乔家大院兴衰史

明清以来五百年间,晋商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祁县的乔家。

乔家的商业发展要从包头开始。山西和内蒙古久有俗语云“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包头在清初还是一片牧场,属拉齐县。康熙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解除了汉蒙贸易的禁令,地处汉蒙贸易交通要道的这一带就有了商人的足迹,又有山西北部过来开垦土地的农民,村庄集镇自然形成。

乔家的创业始祖乔贵发是贫苦农民,乔贵发背井离方走西口到包头,用十余年当伙计积蓄开了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烧饼。乾隆二十年年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尤其是黄豆贱得厉害。因为要做豆腐、发豆芽,购存了大量黄豆。第二年粮食歉收,黄豆成了缺货,价钱高涨。把手里的黄豆出售了一部分,狠赚一笔,生意骤然转好。从此乔家的生意日渐兴隆,小店铺起名“广盛公”,后改为“复盛公”。

到第二代乔全美时,买卖更加兴隆,又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开设了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全国各大中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复字号的号规、经营管理制度也在他手上形成,可以说乔家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由他奠基。

乔全美的次子乔致庸则乔家的事业引向了鼎盛。乔致庸于嘉庆二十三年年出生,光绪三十二年年去世,从嘉庆到光绪历经五朝。年轻时中过秀才,因长兄早丧,,后弃文从商,继承祖业,主持家政。在他的经营下,复字号生意兴隆,促进了包头的建城和发展。光绪十年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大德通票号最初资本万两,中期增银万两,最后增至万两,大德恒票号资本万两。两票号在全国各地有多个码头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徐珂《清稗类钞》载,乔氏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实际不止此数,清末乔氏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多处,有流动资金一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万两。

1953年春,复字号关门,北京的大德通、大德恒银号清理结束,职工被遣散回家。至此乔家历经二百多年的产业全部结束。

二、乔家大院在经营中注重伦理道德

乔家能够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与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商业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乔家诸多的经商理念,体现了信义、忍让、大度、宽容、厚道等儒商精神的精髓。以下是几个小片段

1、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乔家始祖乔贵发,为人老实厚道,口拙木讷,,因家境贫寒,备受乡邻冷遇。不得己 “走西口”来到包头。他为人放过骆驼,当过伙计,吃尽千辛万苦。后来与邻县徐沟大常镇一位姓秦的伙计结为异姓兄弟,十余年后两人稍有积蓄,始转移到包头西脑包自立门户,开草料铺、磨豆腐、做豆芽、打烧饼、切面,,靠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维持生意。到乾隆二十年以后,生意才见起色,建立“复盛公”。

2、诚实守信,注重信誉

乔家自包头复字号创业以来,就形成了诚朴、踏实的经营风格,宁可少赚钱,宁可不赚钱,,甚至宁可赔钱,也不能失信。例如祁县乔氏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大批胡麻油往山西销售,经手职工为图私利,在油中掺假,被掌柜察觉,立即另行换售,代以纯净无瑕的好油。这样商号虽然蒙受一些经济损失,但是从此信誉昭著,商业更加繁盛。

3、讲求忠义,不弃故人

曾经与乔贵发一起创业的秦家子弟吃喝嫖赌,入不敷出,不断从复盛公抽股。秦家抽一股,乔家补一股,到最后复盛公基本上成了乔家独资,十四个财股中占十三分八厘七毫五,秦家只剩下一厘二毫五。但直到一百多年后大德通结业时的账本显示,秦家仍在乔家生意中占有股份。尽管此时两家财产、地位已有天壤之别,但乔家对故人做到了不离不弃。

4、先义后利,以义求利

乔家与人交往,首先要一再了解,彼此取得信任,才有经济往来。一经建立关系,不管今后情况如何,总要竭力维持。

明知无利可图,也不废交,更不落井下石。假使对方破产,欠债难还,也就不了了之。乔致庸主张“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巧”。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当时山西发行的一种钞票叫晋钞,阎锡山失败以后,晋钞急邃贬值,25块晋钞才能换1块新币。大德通存款户以山西本省最多,,放款却多在外省。如果对存款户以晋钞会付出,大德通可趁此机会大赚一笔。正走向衰落的大德通也许就获得了一次自救。但乔家没有这么做,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积累,用新币付给存户。存款户没有吃晋钞贬值的亏,而乔家则亏空30万两白银,以致大德通彻底走向了衰落。乔映霞解释说,即使大德通倒闭,我们这么大的店号也不致让自己陷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但对一个个储户来说如果我们不这样,他们就可能是身家性命不保。

5、尊重教育,人才辈出

乔映霞主持家业以来治家最严,对教育子弟更加注重,扩大了家塾,改变了那种只读四书五经的做法,开设文史、数理化、英语等课程。乔映霞长子乔健曾就读天津南开大学经济专业,于民国十八年年毕业回到祁县老家。他先在乔家堡修了一个篮球场,还在乔家花园修建了一个,网球场。引进了电影放映室、发电机、留声机、自行车、摩托车等当时最现代摩登的设施。1927年从天津购回一辆黑色美国轿车,对世风渐开有积极影响。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进入高等学府,成为科学家、教授和爱国军人等。到映字辈,进大学的有2人,下一辈大学生11个,获硕士学,3个、博士学位2个。乔映庚的儿子乔倜,在天津中学毕业后正值九一八事变,报考了国民政府的航空学校,成为国民党空军部队一名飞行员,后来在淞沪会战中英勇牺牲。

6、爱国济民,急公好义

乔致庸一生广行善举。光绪三年,山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哀鸿遍野。乔致庸急公好,慷慨解囊,独自捐款3.6万两白银,在山西全省捐款最多。光绪八年年版《祁县志》记载他还在乔家堡大街上设立粥棚,供应灾民。据说每天都要亲自到粥棚检查米粥的稠稀,标准是竹筷能插入粥中而不是浮在粥面上方算合格。清末民初,国难当头,乔家募捐100多万两白银赎买矿权,为全国各地纷起的保矿运动带来了头。渠本翘创立祁县中学堂和孟步云创立女子学校时,乔致庸均以重金赞助,深受时人推崇。

乔映霞光绪元年出生,是乔致庸次子景仪的长子,深得祖父器重。他思想开放,倾向推翻帝制的革命,在家乡开风气之先,带头剪辫子,动员妇女放脚,革除陋习,多有善举。,他还在当地任过区长、禁烟委员会主任等职,带人奋力铲除鸦片烟苗,不惜发生争斗,引来祸端。

三、由此可见,乔家大院在历史上是有过诸多贡献的,出了许多仁人志士和爱国者,是绝对不能带上汉奸的帽子的。





泰岱程硕


家产全部捐献国家了!


手机用户59473157672


明末有乔家大院吗?

当时也无“汉奸”这一提法,何来汉奸窝一说。

清亡之前都是家天下,只有皇帝及其家族是主人,其统治之下,只有臣服皇帝的臣民或奴隶。

服从皇帝为忠,不服为奸,何来“汉奸”?

如非要将奸字与政权的主人挂钩的话,那就是:朱奸、赵奸、李奸、刘奸、......等等。

显然,无此称呼!!!


一片叶儿飞


明末还没乔家大院吧!倒是有八大皇商,就是出卖情报和卖粮食给后金的八个山西商人家族,不过到乾隆时就已经消失了。山西商人再迎来辉煌时,已经是清末了,乔家兴起于清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