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黃河水斷流、枯竭,我們可不可以在黃河的入海口修建堤壩閘門?

正義必勝111


這個問題可以先回顧一下黃河斷流的情況,自1972年開始到2000年,黃河有20多年的斷流,其中1997年可能是最嚴重的年份了,斷流的天數達到了290天,也就是說1997年黃河有80%的時間處於斷流狀態,且斷流的河段甚至從黃河的入海口延伸至河南的開封河段,長達704km,達到下游河段的91%。

造成黃河斷流斷流的原因有上游氣候偏乾的因素,但主要是因為是人類向黃河取水猛增,表現形式有大量取用進行農業灌溉,沿黃各城市引黃河水作為工礦業用水,此外還有域外地方例如河北地區引黃河水補充當地水源等等。據統計50年代人類從黃河的取水量為122億立方,到90年代增長到了接近300億立方,有2.5倍增幅。此外黃河下游已成懸河,既無大的支流匯入,又向兩岸的平原往外滲水,水量大大蒸發掉了。

那麼為什麼2000年之後黃河就不斷流了呢?黃河流域的降水時空不均,枯水季和豐水季區分明顯,在小浪底水庫樞紐的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增強了國家對黃河調蓄能力,每年都有調水調沙活動。此外黃河的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有明顯的進步。

回到題目,如果簡單的在入海口修建堤壩攔蓄黃河水是無法面對1997年如此長河段的斷流,此外也容易會造成泥沙在河口的淤積,加大泥沙溯源淤積的能力,黃河的懸河問題更加難解。

那麼可否換個思路,在入海口建堤壩不是為了蓄黃河水,而是為了引海水進入沖刷河口泥沙?這個思路在2000年左右由治黃河的專家林秉南提出,目的是造成入海口的河道大幅度下切,使得與放水點河道以上形成落差,產生溯源沖刷,從而使得整個下游整個河道高程下降,解決黃河懸河問題的同時,也可使用海水換取寶貴的淡水,可謂一舉多得。

可惜上述思路可能考慮到生態問題沒有實施。


崑崙還東國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要解決黃河水流問題需要從源頭處理。末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入海口有一個入海水量過小海水倒灌問題,還有一個河沙淤積河床抬高問題。以及由這兩個問題派生的河堤安全,臨河地下水安全問題和大氣環境安全等問題

這些問題是困擾黃河治理的大問題但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源頭水量的枯竭和無法有效調控。

我們國家在治理江河的問題上一直是按照江河存量思路解決問題!在農業,生活,工業以及水電力綜合應用上一直沒有取得理論上的突破,如小浪底,三峽大壩都還存在現實的學術爭論,三峽大壩在汛期和枯水期如何避免二次災害一直在學界和民間都有爭論!

但是,整大型工程一直是各種精英人物(政治人物,水利專家等)或顯示當世名利,或期望名垂千古的源動力甚至有較大爭議的項目也會得到上馬🐴

從增量觀點,如果在華北地區建立小型核電站專門進行海水淡化,將海化淡水從華北引到龍羊峽、青銅峽以上對黃河以及西北、華北、東北三地過度開發水系進行系統性補水,解決三北地區工農業生活用水。

這看似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項目,實質上他是以增量思維解決存量問題,並增加一個新的科研領域,既解決三北水資源短缺枯竭的存量問題,又可以拓展一個薄弱領域的深入研究,增加一個100萬級的持續的就業通道。


凱騰聚知


修水閘的目的應是為了分流引灌,入海口處流量較大,水量大小、水道寬度都應成正比,按照這個思路,應該可以吧,實際工程應請教專家和相關水工部門。此外,按照明朝潘季馴的束積沖流原理(好象是這麼說的,可去搜下),臨近閘口附近的主水道可臨時採用畜水積壓的方法去衝帶水底積沙以達拓路多儲水的目的——原理就象手堵水管口去沖洗小車,不然可能又會增加一項加高提壩的費用。我現在車上,一時查不到什麼有用的支持數據,建議還是多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吧!


4737669


治理黃河從源頭開始修堤壩,一點一點修下來水就清了


通哥cium


你不知道小浪底大壩嗎



釘頭七箭書一量子詛咒


這個問題有點難為我了,我是個農村人這樣的大事還是有專業人士回答吧。不好意思不敢妄加評論


青藏高原一枝花


光在入海口建壩沒什麼用 下游兩岸會有潰堤危險 但可建階梯式水壩 每隔幾十或百公里建節制閘 方便調度和控制


煙雨濛濛410


自然河流都由高向低處流入大海,河口築壩只能保住近海低海拔河道中的水,抵抗海水漲落對河流的影響,如朝鮮的大同江口攔海壩等。黃河下游有幾十米高海拔,當然不可能河口築壩來保持下游水量,最有可能是調長江三峽處的水勢來補充保持下游的水量。


宏微152093847


上游沒水關上閘門也借不來水啊! 還得從其他地方為黃河輸水 未來 海平面上升 冰川缺水 人類面臨的生存困境 超出想象


用戶57736978477


可以,十年已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