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兒

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

然而以今天的眼光,去回首70多年前那場人類浩劫時。卻總是產生很多的困惑。

英明神武,嚴謹到極致的德國和德國人民,為什麼會被一個落魄的畫家,一個外國人給忽悠了?

二戰中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兒

納粹黨在1935年重新建立海路空軍,並擴軍備戰時,作為一戰戰勝國的英法在幹什麼?

1918年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協約國取得了勝利,同時逼迫德國簽訂了 一個極具爭議的條約《凡爾賽合約》。

德國賠償戰勝國113億英鎊摺合白銀約1200億兩。哇喔!

德國13.5%的領土歸戰勝國支配。

德國所有海外殖民地歸戰勝國所有。

德國16%的礦產資源和重工業歸戰勝國使用。

禁止德國研發速射型武器。

禁止德國裝備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

禁止德國生產100mm以上重炮。

禁止德國擁有10000噸級以上的軍艦。

…………。

二戰中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兒

不得不感嘆西方政客厚顏無恥的胃口啊!

這份厚顏無恥的條約,讓德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成為德國快速崛起和發動戰爭的動力之源。

也正是這個條約,讓納粹在德國有了可乘之機。

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依靠貨款,經濟逐漸復甦。然而好景不長,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與此同時英法等國“雪中送炭”,逼迫德國索要戰爭賠款。德國經濟崩潰了。

1929年到1933年,馬克急劇貶值。德國人民手中的貨幣價值等同於紙張。馬克最小的計量單位竟然是億。

經濟的崩潰造就了工人大規模失業。當時德國的失業率達到了驚人的35%。糧食,奶油、麵包等生活必需品急缺。

在這種風雨飄搖的背景下,希特勒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戰中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兒

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取代之前的魏瑪政府,開始構建扭轉世界格局的第三帝國“Dritten Reich”。由於太出名了,Reich這個詞已經被英語吸納,專指納粹建立的第三帝國。

上臺後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經濟了。希特勒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勵年輕人積極勞動。以基礎設施和軍工拉動就業崗位。同蘇聯、中國以物易物等等。

其成效堪稱神話。

1933年德國還有一半的人在貧困和飢餓中掙扎。但5年後德國失業率下降到1.3%,而同時期美國為1.89%,英國8.1%,比利時8.7%,荷蘭9.9%。

中國改革開放後10%的增長已經是個奇蹟了。但德國5年時間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2%。每年的增長速度為20%。還有啥好說的牛逼。

在提高經濟指標,促進就業的同時,希特勒還提出了一系列福利政策。什麼社會保險啦,擴大帶薪休假啦等等……。

在外交方面,希特勒先後拿回了,魯爾、萊茵蘭、蘇臺德和奧地利的部分前德國領土。

在軍事國防方面,德國掙脫了凡爾賽合約的束縛。使德軍煥然一新。

這些東西才是希特勒穩定元首寶座,發動戰爭的根本。

面對這樣一個強勢的國家元首,德國人民似乎沒得選擇。

1935年。德國重整軍備。德國人已經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好了準備。同時期的英法在幹什麼呢?

二戰中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兒

答案只有一個。他們在互相扯皮。

事實上這場世界大戰本可以避免發生。

之所以能夠爆發,英法及其西方政客要負主要責任。

這裡有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二戰的歐洲戰場有一位中國的戰地記者,全程目睹戰爭的經過。(抱歉,由於時間太久了,名字忘了。)

在他的文章中有過這樣的描述:為扼制納粹崛起,英、法、蘇等國在36年開了個會。說如果戰爭爆發各國可以出多少兵力。

蘇聯的回答是100個師。

而法國的回答是“兩個師”。

呵呵好多啊!

結果蘇聯轉身就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為了坑法國,英國默許德國吞併捷克和奧地利。為了防備蘇聯英法放任德國崛起。

結果釀成了滔天大禍。

好了,暫時就寫到這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