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去參加酒席時給一百元的人情錢,拿得出手嗎?

忽而今秋


在過去,人們總是信奉一句話“禮輕人意重”,可如今呢?人人都生怕自己拿的禮物、上的份子錢少了,生怕彼此之間僅有的那點微妙關係因此而破裂了,即使在樸實的農村也是如此。有網友問到:農村請客擺酒,給一百塊錢的份子錢夠嗎?

這個怎麼說呢?一方面需要看當地的份子錢整體水平,如果當地屬於高份子錢的,動輒都是500元超上,很顯然這100元就真的拿不出了,給了這100元還不如不去的好,因為效果是一樣的,都會因此傷了過往的和氣。另一方面,請客擺酒上多少份子錢還需要看親疏關係,不同的關係所給的份子錢多少是不同的,越是親近的親屬份子錢給的越多。比如,我們當地結婚時,姐夫來給舅冠子隨禮就需要2000元。

現在很多農村已經演變成了高份子錢的重災區,人們被平時的各種吃酒席的份子錢所累,一個月下來剛隨份子錢都得上千元,直呼真的吃不起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提倡請客擺酒迴歸本質,不要過去看重份子錢的多少,大家能來就是互相走動,就是捧場,不要因為親朋好友左右鄰居隨禮錢的多少而對人家“另眼相看”,大家覺得呢?


洞察三農萬象


在農村,去參加酒席時給一百元的人情錢,拿得出手嗎?

這都說禮輕情意重,這人到就是最大的情義,可事實上,主家可不是這麼想的,農人前些日子,正好親朋七十大壽擺酒,我算是村裡讀過幾句書的人,被主家請去記彩禮錢,在古代,這都是酒席上教書先生的活。

本以為不就記個彩禮錢,能難道我這英雄漢不成?可沒堅持多久,頭就大了,鄉里鄉親的,讀書的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都有,和你說的還是方言,我來個家鄉方言拼音的,你看怎麼寫“huanxixiao”後面兩字練一二聲!我當時就蒙圈了,黃西笑?哪個xi?他說不上,我這張老臉都快放不住了,全靠小姨子解了我的尷尬,原來是王錫孝。

看起來一件小事,辦起來還挺難,就這麼一件小事,我又重新認識了什麼叫“禮輕情意重”,這主家特意問一人來了多少,我說100塊,主家反覆問“你沒記錯吧?沒搞錯吧?我說沒有,主家又再三確認了名字,其臉色也越來越難看,這擺明了不高興啊。

後來瞭解到,這人說是和主家平日裡還算好的,又拖家帶口來,來100,一桌他家佔了半桌,這不是虧本了嘛,再說,這100塊,臉上也掛不住啊,這算哪門子好友?我心理嘀咕,這算是看清了,原來不高興是這禮隨少了。

也是,如今要好一點的,去吃個酒席,隨禮100,真的拿不出手,先說城裡,隨便一個酒店,1000一桌要了吧?通常8桌送一桌,8000有9桌,這樣算,一桌也要888元,加上菸酒飲料瓜子花生,這一桌少說得1000吧,人家還隨禮了呢,都隨禮100,主家得虧出老本了。

農村稍微好些,加酒水一桌也就500來塊,平均隨禮100,至少不虧,可拖家帶口的情況特別多,所以你會發現,動不動幾十桌,這樣搞,也夠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要是去吃喜酒,隨禮100,還不如不去,老臉沒地方放。

有人就說了,份子錢不就是你來我往,人家來多少將來你去多少,誰也不虧了誰,話雖如此,但得看當地風俗習慣,我知道的,湖南株洲零陵,那裡農村的習俗,吃酒席,回禮重,見人頭60塊一個,菜都是打包的,還分兩餐,兩餐都得回禮,你說你去100,哪裡好意思?

所以,隨禮多少,主要看當地習俗,隨禮100個人認為拿不出手也是農人根據自身所在農村的情況給出的結論,不代表廣大農村地區,歡迎大家給出不同看法。


農人解說


我感覺100塊已經可以了,畢竟大家賺錢都不容易,禮輕人意重嘛!錢多的可以給多一點錢少的可以給少一點,我一個前同事結婚,就是在農村家,說實話,我們平時的交際也比較少,然後她結婚就通知我,我一個人去了,我就隨了100元,我感覺也就還可以,因為我也已經早結過婚了,家裡也沒什麼事,基本上我給他100元,也就是撐個人面場,不打算她再給我回過來,實現在廣東很多地方,結婚隨的錢的話,主人家在宴席完了送客時候都會退回去,或者說自己只留一點點,剩下的全部退回去,我感覺這樣就比較好一點,既然是為了高興,請大家吃飯,吃餐飯,就真的沒必要把這個金錢看的太重要


三寶寶的爸爸


農村紅白喜事請客宴席隨份子錢多少呢?具體也沒有規定,主要看當地或者本村而定。

就拿我老家我們村來說吧,誰家有了婚喪嫁娶的事情,不是在乎拿多少錢,主要是大家來了熱鬧了,人來多了有面子。一般一個村普通關係100元是標準,關係近點的200至300元,關係好的就憑個人了。除了關係還分遠門的,進門的,堂叔伯,親叔伯等關係,隨份子錢多少也是因情況而定。

因為這事我就鬧過一個笑話,前幾年春節前我剛到家就趕上本村一異姓人家結婚,我起床就去了。到了地方有簽到臺交份子錢的,我拿出50元😄,記賬和收錢的看我一眼,然後笑了。吃完飯我才知道都是100元,唯獨我拿了50元。當天我就和同村別人聊起此事,才明白兩年前份子錢已經從50漲到100元嘍😢。



安徽人漂在北京


哎...!說起酒席多都沒有我們貴州酒席多啊!我們貴州每年的份子都在一萬元左右〈一年〉。現在才8月,我到現在隨份子送禮的都有一萬多了。

我們這邊酒席多,但是份子金額相對偏低,有送50的,100的,但是內親就高了5000,10000都正常。

最近幾年國家控制還是不行,我們這邊,滿月酒、搬家酒、壯元酒、紅白喜事等等,我們一個月吃酒平經在幾百塊錢上千塊錢等。


農村欣賞


這個根據各地的風俗,2010年前農村隨人情10元20元30元,到了2011年基本上是30元50元,2016年後都是50元100元,去年到今年隨著物價上漲50元幾乎看不到了,都是100元起,左鄰右舍捧情都是100塊份子錢,少了拿不出手。現在很多移民搬遷戶,不認識,但是在一個小區裡,只要是結婚生孩子搬家,都要隨份子錢,不去或者少了面子過不去,到點有人來請。不去都不行。去前問問別人給多少,200元300元不能少,唉,有時候一個月隨禮就要小2000元。還是基本沒穩定工作,靠上山採藥,或者農作物賣些錢,吃的白菜蘿蔔。自己清苦,隨禮缺不能少


妙心土特產


這個不能盲目的說多與少,還是分地方吧。我感覺隨的份子錢會因為物價的上漲而增多,就好比我這,兩年前就一般的鄰居普遍都是100元,帶點親戚的200元,更親點的就再多點,但一般都不超過一千。但到現在物價什麼都高了,周圍人隨禮也跟著上漲,100元根本就拿不出手,哪怕之前你的事情只收了別人50,現在最低都得兩百,估計以後隨的份子錢會更多。但這邊辦酒席那些都是正事,如結婚啊,滿月酒等等。不像我們老家,老家除了結婚嫁娶,滿月酒之外,還有什麼搬新家啦,升學宴啊,生辰宴等等等,更甚至隨便安一個名字都要辦酒席。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家人們隨的份子錢多,像普通鄰居最低200,親戚500-10000不等,所以呢好多人藉著辦酒席的名義賺錢,一年辦一次,連續辦個兩三年家底就起來了。可能有些人會說我們那經濟比較發達,才會送那麼多,這樣想就大錯了,我們那山區,屬於特困縣,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但農村人攀比心理嚴重,看到別人送得多了,自己沒有哪怕借錢也得隨那麼多,典型的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在這種不良的風氣下,人們為了生活和出得起人情,都出門打工了,家裡就只剩老人和小孩,但在外面掙了錢回去又會攀比,不知道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會出現什麼結果。所以少不少還得看你們當地的消費水平。


淵源細流


這種情況還是要分地區,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給的人情錢就不一樣

雖說是習俗,但是給多給少,別人還是會看在眼裡的,表面不說,私下還是會議論的,而且,時代不一樣了,以前的錢大,現在的錢小,隨著時間推移,人情錢也是不斷的在漲,像我們這邊,已經從好多年前的100-200,漲到現在的400起步了,別人結婚不熟的,就已經400打底了,久而久之成為了一種習俗,太低給了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好點的就基本600-800起步了


舉個例,之前我一個朋友結婚,他一個朋友給他包了240,一家好幾口人一起上,因為之前他朋友結婚很多年前包了200,那個時候的錢算行情價了,但是現在的行情,包240雖然低於默認標準,但是也沒啥大毛病,但是有一點,別人會說,特別是私底下,這樣就落人口舌了,當然我不知道這種習俗是不是對的

所以說,這跟金額沒關係,主要還是要看看當地的行情,你要是低太多,那估計也會落別人口舌,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現在的人,茶餘飯後,這些有時候也是閒聊的話題


熊二科技說


無禮一身輕,何樂而不為?人情是親戚的禮常往來,如果用金錢多少去衡量人情,那麼就失去了情的意義。

在農村吃酒席鄰居和普遍人現在禮金相對比較少,因為這部分人只是捧場的,也防自己以後請酒席幫自己捧場揍熱鬧。各地人情有區別,在我們這裡100元錢吃酒席可以拿出手。

另一部分人就是血緣親戚吃酒席,人情錢上不封頂,上不封頂部分人情錢親戚以多撐面子比,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以後還人情都有禮薄記錄。

還有部分血緣親戚吃酒席不用送禮金,因為他們事先商量好了,你來我家不送金,我去你家也不送禮金,只是在互相家裡吃飯。

既然是親戚如果吃酒席我比較看好不送禮金,這樣大家都好,不會為禮金多少發生矛盾而憂愁,因為禮多禮少都在自己身上。


咸寧大小事爆料


農村請客擺酒,給100塊錢的份子錢夠嗎?

請客擺酒,是農村的一大惡習,結婚,生子,喪葬擺酒皆可理解,到了七十,八十以上擺壽宴也說得過去,現在農村升學,小孩三,六,九,十歲生日,喬遷新居,當兵入伍等這些我覺得就沒必要了,

隨份子錢也是跟據地方來定,以我們這來說,一般交情不怎麼好的也就給100,有點交情的就200一500之間,也要看是不是正規的紅白喜事和主人擺酒的次數頻不頻繁,

我舅的閨女,去年一年內擺了三次酒,每次都叫舅舅打電話邀請,我也很是無語,礙於舅舅的面子,又不得不去,開始兩次每次給了500,後來一次我也沒人去,就稍了300塊錢過去,親戚們對他家都說三道四,但我從沒說過什麼

對於人情債來說,只有別人欠我的,我從來都不會欠別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