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形意拳名家张烈老师谈拳录(摘抄)


孙氏形意拳名家张烈老师谈拳录(摘抄)

  1

  学是把别人的变为自己的,绝不是练。

  学多了有了自己的东西才有资格说参考别人的。

  故首先是学(都上学,为什么有人是学者、科学家?则与个人要求有关)

  练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学。

  先要形似,不要神似形不似,那是魂不附身,写像了则也是半仙之体了。

  习字可写三遍,然后分析哪一笔对,哪一笔不对,该改哪一点,一定要找到根源,即会否定自己。

  习拳也是一样的道理。

  2

  博采众长,练到一定水平,即易发现别人之长处,如中国跤、拳击中勾拳及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广泛吸收,不墨守陈规

  3

  练时想到用。有创造、有发挥、提高兴趣。武是一种素质,也许一生都没真正的用过,但并不遗憾。以这种精神和态度对待人生,无功利思想,素质能不提高吗?

  4

  当换了老师:各行都有此现象,尤其是武术。换了老师,肯定是认为第二个优于前,则常把第一个说的一文不值,瞎教,误了许多时间。即便真是这样,这怨谁呢?你自己应当是有头脑的,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选择自己满意的老师,学习中自己分析吸收正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己才能真正提高。世界各行都在发展,说明学生一定比老师强。人无完人,老师绝不是万能的天下第一,但只要不是整天瞎编胡说的老师,按其所能或自己还没达到,但能科学的使学生达到,这就是好老师。说真的,找好老师较容易,因可慕名,但找个好学生则太难了。

  5

  武术靠书、光盘传播是不是可以的?不单武术,京剧、唱歌、乐器~~

  这和上学、上大学一样,一班有众多人,人各不同。

  难学难在不按部就班,总想抄近路。

  有了基础再学则容易了,正如孙存周讲,把拳练懂了,书上写的也就懂了一样。

  求仙思想要不得,学一句咒语即可,那是不可能的。

  6

  中国武术与外国的球不同,球最怕没球迷看; 而中国武术是关着门练的,根本不让人看。

  7

  打击是动能。

  打击和挺举虽都是爆发力,但本质有区别。举重是肌肉力量去克服地心引力对杠铃产生的重力,是F=mg; 他做的功是扛杠铃增加的势能,是无氧运动。

  打击效果是打击时的即时速度,而最大质量不可能超过自身的质量,是如何发挥自己全部质量和如何得到最大的即时速度的问题。

  什么是穿透?即速度没有减速、停止的概念。是受阻使能量合二而一,就像子弹打入沙袋后可产生摆动幅度。

  8

  霍元甲那个时代,拳是在社会中用的,水浒108将,个个是吃武术饭的(林冲是教头); 现在的武术一是要参与,二不是为夺标,而是强种强国,焕发民族精神。

  9

  我要求我的学生干一切事情必须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怎么赢的,决不可以用买彩票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干什么都碰碰运气,决不可取。干事儿都要尽心尽力,愿望总是什么都做到最好。

  10

  我写武术的目的:我把孙先生传下来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体会与分析介绍给爱好者。(我反对武迷一词,爱好者每天真练,不像球迷只啦啦队)若觉着对、有道理,经自己实践后运用到自己练的武术中。同时我也想抛砖引玉,把真正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引出来,使武术爱好者接触的都是精华,大家努力给武术爱好者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11

  武不单是素质,是精神,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纽带。

  只有在正确规范的指导下练习、用功,才能进步,否则会偏离正道,越走越远。

  谚诀可以给真懂的人提示讲课内容,决不是学习的基础。

  12

  形意拳都是零件,和体操一样,有很大的练习创造性,不用加于套路。

  13

  为何练很久自感成效甚少?

  没按部就班,不是一步步、一拳拳打出来的,而是求捷径、看书、求教。

  其实没正即想整,总想快到高水平,是求仙思想的结果,不是武术精神。

  14

  关于学和练:骑车、筷子,学不单每日三省吾身,而且要

抓住主干,决不可将注意力放在枝叶上。你周围的人,一定在努力一生或多年都成绩平平,即是。学是为自己学,决不可装样子给家长给老师、给外人看。

  编者注:

  骑车和用筷子,是张烈老师在讲练拳要求时经常用的比喻。一个六十岁的老人骑了几十年车,不如杂技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骑得精彩,因为老人骑车是为了代步,孩子骑车是为了表演,目的和要求不同。

  筷子人人每天用来吃饭,但真正按规矩用好筷子的人不多。他常说如果一个人右手会用筷子,就应该能教会自己左手用筷子,这里指注意和总结的问题。

  15

  谈打:与内在素质相关,体育界常有竞赛型,比赛中超水平发挥,或称某人俱何种天才,好打、善打,也在其中,练准比不练强(与本身相比)。有人似乎很在乎技击,整天研究招数,其实应是反应、形成条件反射进入下意识。第二是速度,打击要有效果,给出最大能量。三是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能量是守恒的,则重视手、脚等打击部位的抗击打训练,否则有能力也不敢打。但练抗击打痛、累,人们不愿。


孙氏形意拳名家张烈老师谈拳录(摘抄)


  16

  练拳不从拳本身研究,而是儒释道、暗劲、化劲(内家拳一个内劲使人很难理解),这和道士练丹没从化学去研究一样(不从肌肉、骨骼、关节去研究,而是从气、丹田,“小腹如石”是腹肌,里边是肠子,若是硬的是不是长了东西?)

  教的也是,站、拉架子、拆手,其实是与经济挂钩,卖豆腐,编的越多则坏越多,拆手、用法,把武看成一种中药的成方一样,知道了即灵,这是不可能的。

  17

  老师首先是对其专业技能爱好,有心得、有见解,希望有人接续他完成他没完成的事,决不是为了一点点钱。现在是市场经济,但不能什么都是市场,用经济杠杆可以拨动经济,但不可能都拨动,如文学、武术。若只用经济绝出不来红楼梦。

  18

  关于失传:有句话是——存在的东西一定有它的道理。可能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涵盖面太广了,所以恐龙灭绝了。

  有些民族坚持性强,如日本西装与和服,苏格兰男人的裙子。不太清楚芭蕾舞也算坚持性强,总是按自己延续。但不适应的东西总会被淘汰,人为的挽救不一定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身边的东西也总是有的兴起有的衰落。牛仔裤50年代被称为流氓裤,当今退休老婆儿也有不少穿牛仔裤的,且看着也顺眼。

  19

  我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魂,每个人都该爱。用武术的魂即中华魂深入各个领域,使国家强盛起来,其作用绝非简单的武术市场状况,即争取观众;而是每个中国人,徒手打胜并不能强国,而武魂进入各领域才能真正使国强起来。

  20

  意:所谓意是应理解为用心去作,与音乐演奏家、画家一样。只要是家,即用心去做,这样才能产生神韵。武也是一样,要除掉匠气则要用心去练,要有思想。

  有一种人追求幻想,不费力把人打出去且不伤人,其目的是不伤人且叫人服,还有希望不碰到人就能有威力,要练轻功,像电影中一跳就上房,为什么不想想世界跳高纪录呢?

  21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会对人产生伤害,造成伤痛,只有中国的传统武术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不单健身防身,而且可以健心,即武术精神。

  22

  练拳:每打一拳都要想打死前边的敌人。这种心态对力度、整、神态自然达到最佳。正如练习射箭、射击都要对着靶子练,对着天空练绝对没用。而现在练武术注重表演,练时失去了意识,已经偏离了传统武术。

  现在有很多人把练和实战分开看,这是错误的。老辈人练中即实战,而且都是自己练,不像拳击一样有陪练。

  拳的基础部分一定要标准、规范,以利于传承和不变味儿。武术是“术”,绝不能把这瑰宝降格为熟练的“工”。大学毕业只是有了自学的基础,让人具备了应对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练拳也一样。

  23

  什么是整?齐达内告别足球那场比赛,轻轻用头一点,对方应声倒地,这就是整。当时他若是飞身冲顶,那后果不堪想像。

  24

  看老拳书,打,不打; 不打,打; 打打

  练懂了就会明白:打,不打——是虚晃一下,一种假的进攻; 不打、打——是突然袭击,看着没想打,但突然打了; 打打——是要连续进攻,取得优势后绝不是打一下就完了

  25

  永恒的潇洒:习武从简到繁,从外形的模仿到有体会、有感觉、有自我提高的兴奋~~从这之中体会到是要用心地、持之以恒的去练才能得到的,是去做而不是说,更不是空想。武对自己有心理、思想的修炼,是唯物的,对一切事情以这种方式去做,对于那些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唯心东西自然不屑一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