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為何被後世敬稱為“殺神”?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亂世造英雄,白起便應運而生在這個時代。

後世評價白起說,他是軍事上的天才,為秦國霸業創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然而,正因為白起在戰場上殺敵無數,也導致他有了“人屠”、“殺神”的稱號。

春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為何被後世敬稱為“殺神”?

影視作品中的白起

那白起到底殺了多少人呢?

有史書記載的死亡數目比較大的戰役有: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

鄢郢之戰,殲滅楚國大軍三十五萬;

賈偃之戰,殺死2萬餘人;

長平之戰,殲敵四十五萬。其中絕大部分是活埋的,也就是坑殺的。

白起一生征戰沙場,大大小小戰役不計其數,殲滅六國軍隊一百三十多萬。最經典的戰役便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戰役,首先這是中國走向統一的關鍵轉機,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大型、殘酷、壯烈的戰役,在全世界上都是比較輝煌的戰鬥。與此同時,長平之戰也是白起人生最出名的一戰。

春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為何被後世敬稱為“殺神”?

長平之戰戰略圖


公元前262年,本該給秦國的上黨,被韓國送給了趙國,秦趙兩個本就是大國,之間互相敵視,互相不服。上黨之爭就像是導火索,把秦趙兩國的怒火全點燃了起來。他們均傾盡全力,試圖讓讓對方明白,誰才是這片土地上的老大。就這樣,長平之戰拉開帷幕。長平之戰不僅投入兵力多,時間也是相當長。秦趙兩個對峙三年互有輸贏,僵持不下,但是幾十萬的將士就那麼守在邊疆,防備著敵人的進攻,極大的拖垮了國家的發展。於是秦趙兩國暗地裡偷偷換了守軍將領,試圖一戰定輸贏。秦軍將領換為“屠夫”白起,趙國將領換為“紙上談兵”的趙括,兩國迎來最終一戰。結果可想而知,紙上談兵的趙括自然不敵身經百戰的白起,趙國四十萬士兵被秦軍包圍,最後無奈投降。但是白起深知對手的強大,把投降的士兵放回趙國無疑是放虎歸山,於是將投降的四十萬趙國士兵全部坑殺。這也是白起被稱為“人屠”、“殺神”之名重要原因。經過這場戰役,趙國損失慘重,再無精力對抗秦軍,之後就是秦國一家獨大,進而吞併六國。


春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為何被後世敬稱為“殺神”?

殺神白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