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關鍵詞:綏德老城 沙丘之變 扶蘇蒙冤 嗚咽枯泉

來陝北綏德,醚只是想來看望一下曾供職於秦國的老鄉蒙恬,不經意間卻獲知了和他同時赴難的哥們扶蘇也居住在綏德老城的疏屬山上,於是臨時起意,決定去那裡順便看一下這位機智聰穎、慈悲為懷的秦始後的長子。

其因由十分的簡單,祖居齊國的蒙恬大將軍,從爺爺輩了就是秦國的要員,父親蒙武亦是秦國的名將,而他的弟弟蒙毅是秦最高的執法官,為人剛正不阿,趙高犯法後,曾判其死刑,後秦始皇看可其可憐又乖巧,竟寬容了他。但是由此也給蒙氏兄弟埋下了禍根,終被陰險毒辣的趙高設計害鐨,這是後話。當時,蒙恬的大軍一直駐守在北疆,曾數次打敗匈奴的南侵,致使匈奴人聞聽蒙恬而喪膽。除此以外,蒙恬還將原來趙燕秦三國的老長城連接起來,構築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可以說蒙恬的軍隊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氏三代都為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表面上秦始皇對蒙恬十分器重,當然也表現出了尊重的一面,可是骨子裡卻仍然有不放心的成分,害怕他領兵造反。所以派長子扶蘇任北方監軍,其意不乏為一箭雙鵰,其一是對公子扶蘇公然指責自己焚書坑儒的做法,另一方面就是對蒙恬的擔憂和恐懼。扶蘇來到遙遠的上郡之後,與蒙恬一拍即合,兩人的關係十分融洽,他不僅僅感到蒙恬絲毫沒有圖謀不軌的跡象,而且他對大秦帝國是忠心耿耿別無二心的。所以他不但沒有去監管,反而從蒙恬的身上學到了不少齊國人的優良品質,成為了一對情同手足的好哥們。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作為重情重義的齊國人後裔,今天長途跋涉的來到這塊商周時期的荒服之地看望老鄉,順便看望一下這位曾經與齊國人同甘苦共患難的好弟兄,自在情理之中。未來綏德之前,我便從有關資料上了解到扶蘇墓就在綏德老城的疏屬山上。說起綏德老城,明清時候就有“銅鐵堡,鐵佳州;生鐵鑄就綏德州”之民間諺語,從中可以折射出綏德老城的固若金湯。看看時間尚早,我決意不去坐車,用雙腿來丈量一下老城,領略一下它那歷史的風貌。根據老鄉的指點,過小理河大橋不遠,就屬於老城的地盤了。由於陝北地處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交匯地帶,也是兩種文化衝撞的直接區域,因此自古戰亂不斷,綏德老城的前身就是從昔日的軍事城堡演變過來的。它的位置就處於縣城中間的疏屬山周邊,因此形成了老縣城獨特的地理形勢,山陽是奇絕險峻懸崖陡壁,山陰則地勢平緩易於攀登,我便是從北面一步一步爬上老城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的。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將古建築吞噬的幾盡全無,不過少數極具地域特徵的民居仍以頑強的生命力,與時光老人在拼命的抗爭著。綏德人的居住方式可以說是窯洞北方居民的混血兒,既有窯洞的面目,也有四合院的使用功能,不時偶而出現的一兩座苦苦支撐的老居民給我一種別樣的感覺。據說綏德老城過去有東西南北四座城,如今除了和我有緣的北城樓安遠門外,其他的永樂門、銀川門和鎮定門都已經不住歲月的肆虐或人為的折毀,不存在了。所謂的疏屬山,其實就是陝北諸多土塬中的一座罷了,不過從形體上看來比周圍其他的土塬中的一座罷了,不過從形體上看來比周圍其他的土塬有山勢挺拔,突兀雲天的感覺,故而人們將這座形似巨龍騰飛,又像鳳凰展翅的土塬稱之為山。行走在左環右繞的斑剝石板道上,每走一步彷彿都有一種歷史的回聲。和我結伴而行的馬姓老漢,欲到山頂去鍛鍊身體,他一聽我是從山東來的,便如數家珍的說道起了綏德的風土人情,並問我知道不知道“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當我搖了搖頭時,馬老漢聲情並茂的告訴我:據說,東漢末年,普天之下連續遭災欠收。這年冬天,一個身背三弘琴的白鬍子老頭,拄著柺杖討飯歸來,當走到一條河灘的時候,見一隻白色的貂狐不慌不忙的走開了。害怕女嬰凍死的老漢便把這孩子抱回了家,作了他的養女,併為他取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名字叫貂嬋。貂嬋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花容月貌,亭亭玉立。由於家境貧寒,父女兩個只得靠四處奔波,艱難度日。某一天,父女倆外出謀生時,老漢不幸墜崖身亡,無奈的貂嬋悲慟過後,想起了在綏德的表哥呂布。當貂嬋來到綏德後才知道表哥呂布由於生活所迫,早已走西口到隴原董卓部下參了軍。無依無靠的貂嬋想想自己淒涼的處境,不由地悲痛交加,放聲大哭。恰好這當口,前來綏德放糧的清官王允徒路過此地,當他了解了貂嬋的身世後,收貂嬋做了義女。後來,為了除掉奸賊董卓,貂嬋來到董府給董卓為妾。見到情投義合的表哥呂布後,一起除掉了董卓,為民除了一大害,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無不拍手稱快。在人們的讚美聲中,人們記起了這完全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的功勞啊。從此,這句民間俗語便在三秦大地上風傳了起來。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馬老漢斷斷續續的給我講完這則故事,他的目的地也到了。仿漢宮闕門的綏德畫像石館門前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十幾個當地的居民,他們除了在那裡交談,還輪流著抽打一個帶有聲響的金屬陀螺。馬老漢怕我不知去扶墓怎麼走,他指了指一條僅僅只有一寬的土路說:“沿這條路一直前走,以頭就是博物館,扶蘇墓就在博物館院內的山頂上。”從漢畫像石館到縣博物館恐怕連二百米都不到,前後不足十分鐘我便站在了綏德博物館大門前,鐵管焊制的大門緊閉著,當我拍打著大門試圖提醒室內的人時,人沒出現倒引來一隻黃毛半大狗的狂吠。半天仍不見動靜,心急的我用力一推,緊閉的大門竟然被我推開了,原來大門並未上鎖。推開售票室的房門,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正在和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交談著。當我說明是來拜謁扶蘇墓時,小夥子爽快地說:“去吧,去吧,就在裡面的不遠處。”博物館是一溜的平房,樣子十分簡陋,倒是門前的環境有些優雅,曲徑、花木、護欄都那麼自然的擺佈著,雖然是寒冷的冬天,卻也帶有幾分詩意。大門迎面約50多米處,就是建於清代的五龍壁,該龍壁灰瓦覆頂,透雕圖案居古,五龍纏繞於祥雲間,活靈活現,表現出先人用藝術手法創造出的現實和浪漫色彩。繞過鬆柏掩飾的五龍壁不過數十步,就是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於1956年8月6日公佈的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扶蘇墓標示碑,以及綏德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78年10月豎立的秦扶蘇墓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兩碑一橫一豎,橫碑的碑陰鐫刻著寸楷《扶蘇墓簡介》,我饒有興趣地看了下去:

扶蘇(?-公元前二一O年),秦始皇長子。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在咸陽坑殺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引起扶蘇憂慮。及時進諫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以重法繩子,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貶嫡扶蘇子,上郡監蒙恬軍,扶蘇府設在古城之疏屬山。城北大理河、無定河交匯處,有懸崖高聳,上有石乳岈林,扶蘇賞月臺建於其上。始皇東巡病逝於河北沙丘,遺詔扶蘇回咸陽。但李斯、趙高、胡亥合謀,假詔賜扶蘇屈死於綏德城南之盧家灣,迄今泉水幽滴,如泣如訴,故名“嗚咽泉”。扶蘇死後,葬子疏屬山巔,即故扶蘇府。此處山勢其險,拔地而起,尤飛龍躍虎之勢,登臨其上,古城南北、三川上下方圓十里盡收眼底。扶蘇墓巍然屹立,與蒙恬墓遙遙相望,朝霜暮塵,默默傳神,猶似當年將帥精誠團結,共同禦敵,怒斥匈奴傳嚴氣勢昭然可見。墓旁有扶蘇祠,為扶蘇墓重要附屬文物,歷來名人遊客來此祭弔懷古,登墓冢觀賞風物,感慨萬分,興致至極。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伴隨著碑文的伸展,我的思緒也穿越時空回到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場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時遭人行刺,身後的一輛副車被刺客用重錘砸得粉碎。隨後又發現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和出言“今年祖龍死”的仙人。秦始皇十分迷信,這些現象使他感動恐懼不安。為了消災避難,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聽信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議,準備第五次巡遊。然而由於一路勞頓,秦始皇到平原津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下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長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孰料信未發出,秦始皇就病死在沙丘行宮。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說明胡,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佈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然後又偽造了一份賜給長子扶蘇的遺書說:“我巡視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靈以求長壽。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幾十年了,不能向前進軍,而士兵傷亡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作所為,因不能解職回京當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作為太子而不孝順,賜劍自殺!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知道他的謀劃。作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他們用皇帝的玉璽把詔書封好,讓胡亥的門客捧著詔書到上群交給扶蘇。使者到達之後,打開詔書,失蘇就哭泣起來,進入內室想自殺,蒙恬阻止住扶蘇說:”皇上在外沒有立下太子,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只有一個使者來,您就立刻自殺,怎能知道其中沒有虛假呢?希望您再請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後再死也不晚。“使者連連催促。扶蘇為人仁愛,對蒙恬說:“父母命兒子死去,還要請示什麼?說完立刻自殺而死。蒙恬不肯自殺,使者立刻把他交給法吏,關押在陽周。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一陣霧霾掠過疏屬山後,燦爛的陽光鋪灑在山坡上。仰望長約30米,高約8米,寬約6米的長方形的扶蘇墓,心情不由地激動起來。記得過去在讀《史記》或其他史料時,隱約感到扶蘇的死因有存疑之處,否則日後的陳勝吳廣在舉兵起義時,就不會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以此得到人民的支持。按理說,公子扶蘇才智過人,秦始皇把無限的期望都寄託於他。而嬴政也的確把扶蘇當作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年少時的扶蘇心懷仁慈,因此在政見上父子二人格格不入,背向而馳。秦王雄才大略,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長子太過於婦人之心,於是下令讓他協助大將軍蒙恬戎守邊關,名義上是為監軍,實際上是鍛鍊培養扶蘇,使其成為一個剛毅果敢的血性男兒。以便於日後的接班。可以說,經過蒙恬將軍的心傳身教,扶蘇已經日漸成熟,有了一定的駕馭能力,像他這樣的人怎麼能簡單到沒有頭腦,僅僅憑著使者的一紙詔書,就斷然自殺呢?我想,也許扶蘇早已識破了趙高等人的陰謀詭計,只是因為大秦江山初定,需要有一個安定的大局,因此他甘心犧牲自己,不願挑起戰爭,與自己的手足兄弟刀槍相見,避免不必要的殺戮,才毅然選擇了自盡。不管怎麼說,扶蘇還是死了,儘管他的死有太多疑點,他的離去卻斷絕了秦王朝復興的最後一線希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就這樣結束在接踵而至的陳勝舉義、楚漢爭霸的動亂中。從扶蘇墓碑到山巔的扶蘇墓封土,大約有五六十級臺階,臺階都是用殘缺的碑石所砌,有的有文字,有的有圖案,當我踏著這些寫滿歷史的石階艱難攀登的時候,身旁的松柏被山風一吹,發出如哭如訴的嗚咽聲,彷彿在為公子扶蘇的屈死而悲鳴。恍惚中,唐代詩人胡曾吟唱著詩句穿越而來。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聽:“舉國賢良盡垂淚,扶蘇屈死戎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當年恨李斯。”胡曾抑揚頓挫的韶律,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登上以山為陵的太子墓頂點,一座防古八角亭就站立在最高端,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把這座登高望遠的涼亭建在扶蘇的墳頭上,不過登臨其上,大有點一覽眾山小的意味,整座綏德域歷歷在目,盡收眼底。正當我坐在涼寧的石磴上長舒一口氣的時候,有一個年近古稀的長者也尾隨我而來。來人慈眉善目,很有風度,一看就不像工人階級成員。幾句禮貌的交流,我便知道了他的老師身份,並且還知道了他和剛剛陪我上山的那老漢一樣,同樣也姓馬。不過當我說起這截巧遇時,馬老師對我說:“在我們綏德這地方姓馬的人特別多,有山馬、川馬、崖馬、渠馬之分,雖然同姓,卻不一定同宗,因此,只要不同宗,就可以通婚的。”聊著聊著,從小也有文學夢的馬老師就扯到了扶蘇的身上。馬老師告訴我,在綏德城東南的辛店鄉有個嗚咽村,傳說那裡就是太子扶蘇自殺身亡的地處。接著他又向我講述起嗚咽村原來並不是這名子,而叫盧家灣,過去的州志也是這麼記載的。相傳,秦世皇的長子扶蘇是正宮娘娘所生,二世胡亥是西宮娘娘所生。正宮娘娘得知兒子扶蘇被逼冤死,就暗自逃出宮來,便隱姓埋名於民間,她因傷子之痛心,決意跋山涉水到扶蘇殉難處進行弔唁。經過私察暗訪,她終於得知兒子扶蘇就死於上郡城南的盧家灣村口石壁下。正宮娘娘於是就來到石壁下祭奠哀悼,她面對石壁悲痛欲絕,痛哭流涕,三天三夜長流不止,最後致使淚乾泣血。傷心至極感天動地,同樣也感動了扶蘇的在天之靈,石壁上遂有淚滴般的泉水汩汩湧出,泉水滴落下石壁之下,如泣似苦,令人聽了無不為之動容,就好似扶蘇母子二人抱頭痛哭,萬傷悲哀難以傾訴,只好將一腔怨恨由天地神靈代其心聲,將那嗚咽哽塞之聲藉助於泉水的滴落傳於世人。後來,人們終於得知,那個在石壁前整整痛哭了三天三夜的女人,就是正宮娘娘。便將石壁上流出的那多股如同眼淚的泉水稱作嗚咽泉。馬老師講完了嗚咽泉的傳說,特意告訴我,那地方原來有歷代文人騷客題寫的詩詞碑刻許多,現在那些題記得都被人為的破壞了,就連過去清亮的泉水也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亂石鋪陳的一處荒址。曾經一處名勝古蹟,再也不復存在了。馬老師一邊說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悲傷,是為嗚咽泉的枯竭,還是太子失蘇的冤死,不得而知。


扶蘇 疏屬山風猶嗚咽


按照事先我的行程安排,12點後還要乘車去渭南的蒲城縣,因此容不得我在此停留過多的時間,只好與馬老師揮手道別。當然相隔不遠的綏德漢畫像石館還在向我招手呢,這處陝西省唯一的專題展館如果擦肩而過,那將會給我的陝北之行帶來莫大的遺憾,哪怕是走馬觀花,也不枉此行了。當我步入這座聚集了當地漢代500多塊畫像石館的時候,真為這豐富多彩的畫面所震撼。濃郁的地域特色,獨特的雕刻藝術,完全別異於中原畫風,在這裡,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狩獵放牧、軍事征戰的壯觀場面,還領略到了神話傳說、仙人故事,亦參觀了樂舞騎射、貴族生活,真實地將東漢時期幕幕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社會風貌場景展現於面前。更令我驚奇的是,在一塊漢畫像石上竟然是刻繪的蹴鞠場面。想不到齊國人玩的玩意兒在兩千年前就傳到了這黃土高坡,由此也折射出齊文化的傳播之廣,不由地為祖宗們所創造的燦爛文明而自豪。想到此,我打著輕鬆的口哨,走下了充滿古老文化的疏屬山。

扶蘇墓在山巔顯得愈發巍峨高大起來。

(扶蘇墓:陝西省綏德縣城疏屬山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