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高三男生患了抑郁症没有去上学,在家玩游戏心情还不错,以后该怎么办?

用户767370714393


17岁的高三男生患了抑郁症没有去上学,在家玩游戏心情还不错,以后该怎么办?

我接触的来访者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大部分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拒绝与父母沟通或者外界联系,沉浸在虚拟网络里,选择性的自我封闭。

很多人一旦觉察到自己有情绪上的异常,就疑神疑鬼、自我诊断为抑郁症,同样的也有一部分人,白天在人前表现的很开心,实际上却是重度抑郁症者,但是根据目前您的描述很难判断是否真的是得了抑郁症,建议亲自带孩子去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


抑郁症都有什么发作状态呢?


1、抑郁心境——悲伤、心里难受、有压抑感、活着没意义;

2、丧失兴趣——失去乐趣、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生活乏味;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力不从心;

4、自我评价低——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无价值感;

4、意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疏懒、回避社交、行为缓慢。

总而言之就是负能量思维,总感觉自己不好,内心恐惧,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家玩游戏玩的很开心,这时候作为家长的就得留意关注了,这个开心、快乐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还是故意在别人面前表露,来掩饰真实心理。最近很多起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案例中,大部分的人都被周围同学、朋友评价为积极乐观,实际上她们的内心却承受着常人看不到的痛苦。


高三的男孩,面对着学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各种因素的压迫下,很容易情绪崩溃,如果可以的话,少一点批评和教育,给孩子一些喘气的空间,用平和的心态,朋友的角色和他多交流,耐心的陪伴与引导,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能忽视。


刘剑隼


我叔叔的女儿也是如此!

她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了2年,突然有一天回家了。她从此患上了抑郁症,她不出门,不与人说话,不去工作。



她成天呆在家里玩手机,人越来越消瘦。叔叔家压力很大,当年为了供妹妹读书借了很多钱。如今学费还没有还清。叔叔原以为,妹妹自己工作赚钱了,能把欠的学费还上。可现如今,妹妹不但不去工作。还成天抑郁在家玩手机。

叔叔还有一个读高三的儿子,马上弟弟要上大学了。学费都不知道怎么办,叔叔婶婶工资不高。供一个在家游手好闲的女儿,以后还要供养弟弟上大学。叔叔告诉我他很烦恼,不知道该拿妹妹怎么办!



我问了做心理研究的朋友,朋友说妹妹长达一年时间这样的状况。必须接受治疗了,可是妹妹说她没有问题很正常,不需要见心理医生。

我心疼叔叔婶婶,可是我也拿妹妹没有办法。


LUO宝


哎呦喂,这可问对人了!我是来自美国的颖,抑郁症这事,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位抑郁症患者。

虽说俺患病的时候,已经是个有很多培训经验的“导师”了,可人吃五谷杂粮,加上外在环境天翻地覆,怎能不生病呢。

五年前,我移民到美国之前,自认为做好一切准备,学英语,学做饭,做心理建设,检查身体,做亲情预防处理,……,自己觉得自己可伟大了,未雨##,不就出个国嘛,自己绝对没问题,多大点事啊……

可现实就这么打脸,半年,到美国半年后就病了,抑郁了,还住院了,病得不轻……病的原因,下篇再讲,先说下当时的感受,一句话,太TM难受了!

浑身没劲,动不了,一躺一天不动。渴了,不想动,就渴一天。不饿,对任何食物没兴趣。脑子发木,什么也想不起来,偶尔突然想到了什么,泪水哗哗的,止不住的流,目光直勾勾的,无法集中注意力,老是忘事,丢三落四,刚发生的事也记不住。

最难熬的是睡不着,一个星期,睁着眼,躺着不动,不吃不喝不睡,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可怕,跟掉魂的活死人似的……

杜绝一切社交活动,根本不想说话,觉得活着就是没意思,每次出门都得咬牙坚持,蓬头垢面地开着车,心里想着,对面的车刹车失灵冲过来,多好……

后来,我的“高我”制造了个小事故,让我住院了,(此处省略一万字,下篇待续,特精彩)才得到系统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病没长在身上,谁也不知道有多痛苦!

给孩子点空间,放慢点节奏,让孩子停下来休息一下,放松放松,玩玩游戏,转移释放一下压力,给身体和精神充下电,说不定也是救孩子一命。

17岁,青春期,又是男孩,可能不太会表达释放情绪,快考大学了,学习压力大,想想至少也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天天上学,早七晚八地坐在教室里,时时面对一堆堆复习资料,也真够头疼的。

再说抑郁症犯病的时候,什么也干不了,更别说学习了。

家长多些理解呵护吧,放下自己内在的焦虑,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和天赋使命,谁也不知道,这17岁男孩,这一世到地球是来干什么的,人家有自己的生命计划和命运功课……生病,是灵性成长的最好契机!

再说了,老话说的好,大歇歇不少干活,说不定休息一段时间后,人家孩子自己赶上去了,或由此成为游戏编程专家了呢,也未可知啊,反正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该休息休息,该治疗治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放松点

这是我的想法,仅仅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自己定夺吧,别把自己愁成抑郁症哈,保重!








影师姐


我是一名咨询师,这样的案例接触过很多,不清楚这个孩子的抑郁症是哪里给的诊断。的确现在有很多【心理测试】途径,网络上也有很多自测题目,但是,真的要做出抑郁症的诊断可不是单单凭借几道测试题那么简单。

就我作为一个咨询师的经验,这个孩子应该没有抑郁症那么严重。

首先,孩子现在17岁,早在12、13岁时,孩子应该有一些症状,比如最典型的厌学、惧学等。只是那时家长没有引起注意。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初一的男孩,屡次三番和老师发生冲突,每次都看似有比较合乎逻辑的理由。开始只是和个别老师发生冲突,后来扩展到和更多老师。家长每次都是以道歉、买通的方式帮孩子处理矛盾冲突,后来,演变成孩子要求转学换新的学校……

我不敢确定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这个17岁孩子的样子,我只是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最初的这些变化。越早发现,越早解决,越容易解决。

其次,目前这个孩子的状态,需要心理咨询的介入,但是,估计这个孩子目前不一定能够接受心理咨询。怎么办呢?家庭治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孩子的问题背后呈现的是家庭问题。一是通过孩子0-6、7岁的成长背景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无【创伤】。二是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三是看教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在安全的咨访关系下才可以探索和解决。

最后,作为咨询师,我想给家长们一个建议,关注孩子身体,更要关注孩子心理!关注孩子学习,更要关注孩子情绪!


侯翠新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治疗过很多抑郁症患者,也可能因为到医院求治的抑郁症患者相对都比较严重,真的没遇见过这样不去上学,在家玩游戏心情还不错的抑郁症患者。也许这个17岁的高三学生真的不是抑郁症。

我接触过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都是对周围事物都缺乏兴趣,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意做,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疲惫不堪,也不愿意接触外界,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脑子就像装了浆糊一样,思维粘滞,思考简单的问题都觉得很困难,对自我评价很低,甚至悲观厌世。

这个17岁的高三男生的抑郁症究竟是不是经过了精神专科医院的确定诊断还是自己认为患了抑郁症,这个很值得商榷。现在一些人动不动就喜欢说自己患了抑郁症,这有时候抱着一定的获益心理,有时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和自我保护。还有,如果去三甲医院的心理门诊看病,会做很多心理评定量表,很多量表只是根据患者主观的选择做出的判断,无法做出客观判断,所以在精神科量表的评定结果是不具备诊断意义的。

抑郁症患者中确实存在一部分患者在抑郁初期的表现是兴趣狭窄而不是兴趣丧失,但是恰恰狭窄到了现在高中生最感兴趣的电子游戏还真是巧合,而且在家玩游戏情绪还不错,精力也充沛这就更难以让人理解了。所以我还是觉得是不是这个抑郁症的诊断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如果确实不是在精神专科医院确定诊断得到的抑郁症诊断,可以先带孩子去进行一下心理咨询,看看能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吧,其实抑郁症的患者还是可以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观察出来的,如果有这方面疑问可以私信留言。


我说精神


我抑郁的时候就是打游戏熬过来的。往事不堪回首!我觉得还是三观不完全正吧,给了自己不相称的压力、责任。接受自己,满足现状,认可未来,还有家人的大爱……坚持到多巴胺正常分泌。之后保持情绪稳定,对同样的事情再发生,采取另外的积极应对方式,控制不再掉回那个深渊、黑洞。总之,一言难尽,现在是感觉不会再犯病,希望如此!真的太可怕了~对自己、对家人…。真正过来了,会活得比以前明白。病中两年多,今年7月份好转 ,九月份感觉完全豁然开朗,现在挺好的,希望以后没事!!!

没回答过问题。因为经历过,知道有多难(自己、家人)。希望帮到这方面的人,特此回答。记住,一定坚持住!不一定哪天那个恶魔👿熬不过你,自动就走了,我也曾每天都认为不会好、没希望…。

2018最后一天看到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希望2019所有人都好,包括我自己! 新年快乐!!所有。



小九18210


这个提问我认真的回答一下,因为关系到一个17岁的孩子,不知道是否对提问者有帮助,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借鉴。

亲戚家的孩子在高二的时候,也是17岁,他就读于一个重点中学,因为学习的压力和在有些事情上对老师的处理方法不赞同不服气更想不通,于是陷入了某种愤懑又无从宣泄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他家的家庭教育让他不能对老师做无理冲动的举动,他忍耐却又觉得痛苦,于是不愿意进学校,经常觉得愤怒,自己发呆会默默的流泪,所幸他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从小到大跟他妈妈相处融洽,他还愿意和他的妈妈沟通,他的母亲对他的情绪变化观察细致,通过咨询心理医生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耐心的和他沟通聊天,了解他的心结,让他和他爸爸一起打篮球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高二最后一个月都没有去学校,期末考试都没有参加。在他父母心中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远远大于学业。后来通过沟通让他的儿子学了美术,整个高三都在培训,没有再进学校,美术培训完参加艺考以后在校外找了专门的艺考生文化培训学校,经过文化冲刺考进了一所不错的综合类大学。这个孩子现在一切顺利情绪正常!

综上所述,学习并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他不愿意进学校学习可以了解一下他是否有其他的爱好,看看能不能曲线救国达到既能继续学业又能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希望能给你一点借鉴。祝你的孩子早日快乐起来!


吃瓜群众闲吃瓜


看得太多了,一个家里出现这么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开始崩毁了!

许多从青春期轻度抑郁状态下走出来的编辑以自己的体会来评论这种现象似乎太轻松了。我的观点这种情况并非可以那么乐观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青少年发育期一般13-17岁也有更早的,是情感、情绪最敏感最不稳定的时期,对自我独立性膨张的阶段,也是性格和人格开始定型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心理抗挫折能力是很脆弱的。所谓的青少年叛逆期即是:对社会一家庭一自我意识强烈的冲突阶段,老师、父母对这阶段孩子的思维、行为、观念的理解和处理正确与否、甚至稍有偏差可能对某些孩子的人生轨迹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和后果。这个时间也是孩子最容易产生心理、认知、人生观或精神上出现偏差的阶段。

一个17岁读了10年书正在向人生起点的基石一大学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刻总会有少数孩子倒下了,有的甚至更早。不去上学(不是不想上学)已是行为上的放棄和抵触,抗压能力差与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肯定有关,更应重视是否孩子渐产生的人格障碍和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连打游戏的兴趣都会丧失,因此不愿和人接触,自我封闭,没日没夜沉眠于电游中,尤其是因幻听幻觉产生的自言自语、痴笑等异常行为要注意可能是精神症状的开始。

对这些孩子不要再唱高调了应及时就医于精神或心理医生,但两边都会产生偏失:重精神轻情绪或重情绪缺之精神疾病的专业知识。青少年的抑郁障碍伴不同程度你精神症状决不是少数,錯过了及时诊疗时期其后果不甚設想。

作为一个医生在诊疗患者中首先要排除最环疾病的可能性,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以你狹獈的经驗老是我以为怎样怎样,那你就更本不适合做医生。不少编辑用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向读者传递信息的局限性就更大了,别以为人人和你都一样。越是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面对医生的孩子可能病情更重。

2019.1.16


我想说点真话


首先是不幸中的“恭喜",这种情况看在家里玩游戏,心情还不错,这说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还不算很高,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抑郁症,只不过他对于上学这个事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他在游戏中能够表现出不错的心情,这说明他在游戏里面能够得到他的快乐,或者说心情舒畅的方面。

我是从治疗的角度说,家长应该要紧紧抓住他在游戏里面能够得到不错的心情来考虑对他的心理治疗。

他不愿意上学,这个肯定是心里障碍的,这个要从他在上学期间所遭受的一些挫折,或者说其他的一些不顺利来探究这方面的原因。

游戏的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应该要跟他实现在游戏中的共情,这也要求家长要对他所玩的游戏要很了解,能够跟他一起共同探讨游戏的乐趣,或者说通过游戏所获得的收获。

你游戏中的共情作为切入点,或者说突破口来,让他慢慢的转回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只暂时的休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这里面要求家长要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与孩子的共情当中。

补充一点,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上学的一种逃避,第一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一种行为,无论是游戏的失败和成功,所以它能够从游戏里面找到自己,成功自主操控的感觉,而在学习中,他可能已经处于无助状态,他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恐惧的反应就是逃避,那游戏是他逃避的另一个居所。


佑谈青少年


你好,我是一个五年重度抑郁症康复者!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已经好起来有半年时间了,我感觉跟快乐,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你的孩子因为抑郁症休学在家,是因为他纠缠了大量的负能量,导致陷入心理疾病之中了,这是本质!

其实要最初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缺少正能量。

这个时候打游戏心情不错,是因为是在和负能量链接,只想投入到游戏的虚幻之中,不敢面对现实的这个世界,用游戏麻痹自己!我以前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了解!

抑郁症最重要想彻底好,一定是学习提升了正能量,改变了错误的思想观念,负面的思维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你孩子愿意学习,那就可以学习像我一样,一定能很快好起来。

但是,你孩子这个状况,可能家长也管不了,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释放太多的负能量,和负能量纠缠,一旦纠缠进去,当你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向他学习,向负能量学习,就算你本来没有负能量,那现在你满脑子也全是负能量。可能把你也拉下水!到时候一家人负能量,很可怕!

家长最好的选择,就是自己断开与负能量的纠缠,不和你孩子纠缠,然后自己来学习,等到自己提升足够了之后,自己有了正能量和正确的思想和思维之后,然后通过你们天然的链接帮助他,教育他,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先不要管他!

因为心理疾病要想好,一定得通过提升正能量,改变错误的思想和负面的思维,这是最终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