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3月5日晚,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ECMO“人工肺”儀器成功阻斷了一名患者的生命危機。這是鄂州市開展的首例“人工肺”,也是當地用在新冠肺炎患者上的首例“人工肺”。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貴州援鄂醫療隊隊員、遵醫附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梅鴻是這名患者的主治醫師之一。據他介紹,患者63歲,有高血壓,考慮有冠心病病史,8天前轉入RICU。經過前期搶救治療,病情一度好轉。3月5日,患者病情惡化,並出現肺部重度感染和意識模糊等。梅鴻說,當時病人已嚴重呼吸衰竭,經呼吸機治療效果不佳,在與前線指揮部、鄂州市中心醫院等多方討論後,醫療隊決定使用ECMO。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ECMO,中文名稱體外膜肺氧合,又被稱為“人工肺”,是針對心肺衰竭患者最後的救治手段。此前,國家專門調配了一臺ECMO到鄂州中心醫院。遵醫附院心血管外科體外生命支持中心主治醫師田仁斌是貴州最有經驗的ECMO“掌舵手”。

據瞭解,截止目前,貴州省開展了近100例ECMO,田仁斌所在的團隊佔了三分之二。他也迅速趕赴鄂州。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田仁斌介紹說,新冠肺炎主要是氧氣和/或二氧化碳交換功能出現問題,ECMO就是用人工肺代替生病的肺,讓氧氣得到及時地供應,生命系統得到維持。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田仁斌說,要上ECMO,有大量的準備工作。開始手術前,黔鄂兩地的專家就對患者進行了動脈穿刺置管術、有創動脈血壓監測、行床旁氣管切開術等。

“穿著防護服進行操作難度還是比較大,”田仁斌說,在對患者進行股靜脈穿刺置管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時,由於戴著護目鏡和多層手套,穿刺過程需要憑藉經驗進行“盲刺”。

經過長達十小時的救治,患者病情趨於平穩。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據瞭解,截至3月5日,貴州醫療隊管理患者299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29例,目前均在鄂州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醫療隊正全力開展救治工作。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貴州援鄂醫療隊首次在鄂州使用“人工肺”救治患者

來源:動靜貴州 記者:劉粒粒 梁林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