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燕麥的扶貧之旅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一斤燕麥價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類的功能產品價格高達幾千元——為內蒙古武川縣燕麥鍍金的是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管驍。

從內蒙古農村地頭到上海的高校實驗室,從武川縣的企業走向市場——小小的一粒燕麥完成了一次扶貧之旅。以前,武川人手握“黃金”卻過著苦日子,戴著國貧縣的帽子。這主要是由於燕麥精深加工技術及裝備的缺乏,高附加值燕麥產品匱乏,行業經濟效益差,當地人不知如何變“廢”為寶。

在上海理工大學,管驍從提高燕麥效益的角度出發,根據燕麥的特性一路追蹤、層層攻關,獲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竟為小小的燕麥打造了一個“鍍金”產業鏈。

管驍帶著問題做科研,在用燕麥麩皮研發新產品時,發現麩皮原料存放一段時間就變質,分析其原因是麩皮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導致的,為何不把油脂提取出來加以利用,同時避免原料變質呢?管驍順著這個思路開始了燕麥油產品的開發,最後形成了擠壓膨化預處理結合超聲輔助亞臨界製備燕麥油新技術。

正因為管驍前期良好的科研積累,眾多的成果引起了武川縣企業的極大關注。內蒙古燕谷坊生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來到上海,與管驍團隊攜手開發了一系列燕麥產品,包括燕麥胚芽米主糧系列、高品質燕麥食用油、各種以燕麥為原料或主料的新型小吃飲品,甚至還有燕麥飼料等等。這些產品逐漸走進了全國市場,也為武川縣的脫貧提供了動能。

管驍團隊的研究項目“燕麥產業鏈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2017年12月經中國糧油學會進行成果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聚焦於燕麥產業鏈的發展,開創了我國燕麥從良種栽培到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對促進燕麥產業進步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成果具有原創性和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該項目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一粒小小的燕麥,終於生髮蛻變,成為百姓的“金口袋”。

2019年,內蒙古對2018年度10個國貧旗縣,13個區貧旗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進行了公示,武川縣名列其中。

春節前夕,管驍又來到武川縣,與燕谷坊生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商量共建聯合實驗室的事,籌劃著下一步更大的計劃。管驍說:“在這裡,覺得我的研究成果能派上大用場,很開心。”

(本報記者 孟歆迪 曹繼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