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 40歲過高職的普通教師,實話實說教師職稱這點事

教師職稱歷來是老師最熱門的話題,吐槽最多,成了不少老師心中割捨不了的心病。甚至不少老師吐槽儘快廢除職稱制度,才拍手稱快。

在這裡,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教師評職稱這點事。

評職經歷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沒有當領導的想法,也沒有那種能力,因為我不想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但我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我覺得還是必須要爭取的。

所以自己在這方面還是比較留意的,好在自己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寫作能力也還可以。

當時斷斷續續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寫了改,改了寫,自己的一篇論文終於在專業期刊公開發表,絕對正規,跟一些所謂的論文有著本質區別。

當時正趕上課題流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推廣課題研究,鄉村學校對此不感冒,就分任務。還是沒有老師參與,學校領導就找我做這項工作 。這樣我就有了主動權,經費、開會、參觀學習,學校領導給予了積極支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項市級重點課題順利結題。同時我還參與了一項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使我校成為這項課題的實驗學校。這在全市鄉村中學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那幾年中,自己也積累了幾個證書、優質課,都是憑自己努力得來的,因為我不會別的方式。

我沒事時,就參考高職標準,對照自己還有哪些欠缺,努力彌補。甚至於把需要的填報內容下載下來,研究怎樣填寫更規範,更符合要求,很多內容已經成型,只要參評稍作修改就行。


五年前, 40歲過高職的普通教師,實話實說教師職稱這點事

說來也算一種機緣,當時在鄉村,評高職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事。尤其要到省裡參評,很多老師認為非常神秘,坊間流傳要花多少多少銀子,都望而生畏。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普通老師都在觀望,所以那一年我校兩個名額,只有我自己參評,指標已經不在話下。

我是2015年參評的,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週三下午下發評審表,週五下午就必須上交。評過職稱的老師都知道,參評材料海了,很多需要自己打印、裝訂,很多老師找人幫忙,也難免差七差八,質量就很難保證。

由於自己事先做了準備,雖然也忙碌,當然要好多了,同時內容質量有保障。也幸虧 自己平時的準備,我填完表,沒來得及裝訂,家人幫助裝訂的。孩子上大學開學,我匆匆送孩子去了。

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其實自己內心也是惴惴不安。因為參評的人都有所動作,自己也難免心裡沒底。但因為自己對參評標準,自己的申報材料,反覆做過研究,認為沒有漏洞,所以也就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年底自己如願以償,副高順利通過。


五年前, 40歲過高職的普通教師,實話實說教師職稱這點事

下面結合自己的評職經歷,給老師們一點參考,都是自己切身感受,但難免帶有個人因素,不喜勿噴。

早做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對於年輕教師,評職是必然的,所以要早做準備。儘早謀劃,早做安排,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中職過不了,高職也受影響。有的老師平時不當回事,事後怨天尤人,其實沒任何意義。

積極爭取

有了想法,你就會多加留意這方面的事。大到政策變化,小到評職流程、學校評職人員變化。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積極爭取。

比如缺優質課,一兩年之內,自己認認真真做準備,上節優質課總不會很難吧。

缺證書,一般學校優秀證書都是按積分來的,那就按照計分標準,爭取唄。

關於這一點,爭議也最多,很多老師說,個別地方暗箱操作,證書都被某些領導和心眼活動的老師撈走了。其實也不盡然,你的積分總是第一,恐怕不好被拿下吧,如果可上可下,你被拿下的可能性就大。正視現實,比別人多走一步,成功的幾率就大多了。我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讓自己更優秀一些,總比怨天尤人強百倍。


五年前, 40歲過高職的普通教師,實話實說教師職稱這點事

老教師拼一把

過去很多老教師,感到精力上跟不上,評職無望,也就懈怠了。最近這兩年,已經開始向老教師傾斜,大多省份實行了鄉村任教若干年的,評職不受名額限制。所以要抓住這個機會拼一把,趕上末班車。老教師往往沒什麼證書,為了趕上末班車,動動腦筋辦法還是有的。本地一個老教師,面臨退休,沒有證書,去年也過了。與其牢騷,不如行動。

對照標準,規範填寫申報材料

這裡頭涉及兩種情況,一是不重視,時間又緊,匆匆忙忙,不理解實質,不合乎標準,甚至驢唇不對馬嘴,這是最大的弊端。

二是一些老同志,電腦操作不熟練,格式不規範。針對這種情況,找年輕教師幫一下忙就完了,畢竟是件大事,馬虎不得。


五年前, 40歲過高職的普通教師,實話實說教師職稱這點事

最後要說的就是要有好的心態。

年輕老師機會有的是,不必太計較早一年晚一年,老同志嘛,更是評上更好,評不上,健健康康,多領幾年退休金,比評上正高還強。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