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上海的哪个区?为什么?

东2468


我是二千年从深圳移居到上海的,公公婆婆住在虹口,我们就在四川北路买了一套房子,因为在深圳我们一直住南山那边,所以习惯了郊区的居住环境,然后我们就在虹桥(那时候的虹桥还没有今天这么繁荣)买了一小别墅,后来随着我老公事业的发展,我们又在南翔买了一个小别墅,看南翔的发展实在太好了,那时候还没有限购一说,我们又陆陆续续买了金地的几套小住宅,其实如果不上班,住郊区真的很不错,随着上海的发展,我们住的越来越远了,不知道未来怎么样,我个人觉得只要购物医疗配套好,住在哪里都一样。


餪餪


上海市区严格讲就是内环内,很成熟繁华,基本无死角,范围就是黄浦老静安,新静安不夜城,普陀武宁长寿,长宁中山公园江苏路,徐家汇,杨浦东外滩,虹口北外滩,浦东陆家嘴。

内中环属于这二十到十年快速发展区域,发展来说参差不齐,有些不错有些很可怕。发展好的区域有长宁古北(成熟),杨浦五角场(成熟),普陀真如(目前来说还是在发展,但趋势很好),新静安大宁(同上)。其他中环内区域还是很糟糕。

中外环区域属于城市拓展,人口分流的区域,谈不上好不好,对刚需人口或者来沪务工人员来说,是一个容身之地,离市区近交通也便利,在这居住跑市区上班也是安逸。

外环外区域属于城市再拓展,人口再分流区域,本身是承担上海农业工业区域,但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压力,不得已再次拓展的区域,属于边缘区域了。不过这些区域有些景点早年也是划出来做别墅度假村的,不过整体不影响区域性质。

郊环外,没啥说了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


我来上海20年生活过三个区,也在三四个区工作过,几乎每个区现在都比较舒服方便。上海的软件硬件在全国都是顶级的,很人性化,所以我在哪个区都很习惯。

当然,如果是上班族最好选择靠近市区的位置,比如闵行,长宁,普陀。市中心最好就不要居住了,拥堵不说,性价比也不高。

如果不上班,孩子上学也不产生影响的话,我认为住在郊区但是非常舒服,车不多,地方宽敞,主要空气也好,比如青浦区,浦东区,南汇区等。


胤朴文学


我喜欢出生地淮海中路四明里,居民素质高,地处闹中求静。生活也放便。可惜市政建设,好好小区没了。住过浦东六里昌里小区,也不错,缺点绿化少点,房型偏小。老年住青浦徐径豪都国际花园,小区绿化不錯,房间比较大,空气不錯。这二年小区物业工作比前一物业认真負责,小区有了改进。所以要是以前我是不太喜欢,如这两年环境我还是喜欢徐径。


用户3253183364954


来上海16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长宁区仙霞街道。已经习惯这里了。

交通方面2和10号两条地铁干线以及方便的换乘让我去机场、高铁站以及上海大部分区域都很方便。公交车有包含71路在内的众多线路可以无需换乘到达徐汇(836,72)闵行(700,757),嘉定江桥(158),宝山大华(737),闸北(69,829,944),火车站(941),静安等众多行政区。还有310,316,320等夜宵线以及浦东机场的守航夜宵线。

购物有家乐福,商场有龙之梦,尚嘉中心等高中低档商场。

对我而言,住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吃东西和交通方便。

习惯了这里就不想去别的区了……


刘献斌


我喜欢静安区,因为他是我的出身地,在这里渡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乃止入伍参军。静安区有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憧憬,青年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静安区地处上海近市中心,南京西路虽没有南京东路热闹,但不失大马路的风雅,总之我爱静安区。


独行天下5633


从小住在打浦桥,因为结婚在三林买了套一室户,两个人住住也够,刚去那会感觉偏僻的地方,住了五年也习惯了,八号线一部头去哪也方便,有了孩子又在航头买了套大房子,感觉越住越远……房子大了住的越来越远,天天上下班靠部车。远了但是住着舒心,想去哪油门一踩也方便,浦东新区路也宽人也比较分散……没浦西拥挤开车堵。老房子在打浦桥周末也回去住住走走。不管住哪一家人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OK


kenwood90090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只喜欢内环以内的地方,因为那里才有小洋楼,老式的弄堂,才有真正的市井气,我是生在黄埔,小时候奶奶家在南市,所以这些地方对我来说有太多回忆了,我住过黄浦,南市,杨浦,闵行,现在住在长宁古北这里,但是我还是最喜欢内环内的这些地方,当然住在内环里最麻烦的就是开车了,因为路真的不好开,停车也不方便,但是如果你能接受这点,内环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上海


yuno007


1997年,我在外地,评估当时房产形势,觉得应该到上海郊区买一套房,将来退休回去住。于是用夫妻毕生积蓄八万元到上海郊区买了一套商品房,百平米不到一点,三室一厅。如今我家通了地铁,当年买的房子已经值三百万。这是我们夫妻一辈子挣的最大一笔钱。虽在郊区,交通却很方便,空气好,物价相对较低,很适合我们外地退休老人生活。


用户8867297994372


各人习惯,一般从小生活的区最有感情。

我喜欢静安区。诞生在延安中路对面卢湾区的中德医院,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共二大会址,我家弄堂现在还在,叫“念吾新邨”,电影五十一号兵站里“小老大”的原型,已经正广和汽水厂老板也在这条弄堂里。

静安区我成长的地方属于标准“法租界”,氛围和底蕴不多说了。就读的民立中学也是百年名校,裴多菲那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歌,就是民立中学英雄校友殷夫翻译的……

静安区是上海最中心财力最雄厚的区,以前及至今,给老上海人细腻感觉里的,仍然是静安区(老静安)的人,多了沉稳和规矩,素质就是和其他地方不同,不急吼吼。这里崇尚典雅安静的小资生活,很“西方”,也很低调。

静安的基础教育可能一度全国第一,有趣的是这个第一绝对不是拼分数第一,而是拼快乐教育指数。中国的快乐教育几乎就诞生在静安的小学(一师附小),包括出口英国的数学一课一练等,很多理念也出自那里。

记得教育界一位专家说过:老静安出来的孩子,分数也许不行,但都很阳光!

这,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