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光寺,位於洛陽市宜陽縣西石村杜渠九龍山下,西渡水(今韓城河)河畔,建於東漢永平年間,距今一千九百多年曆史,是我國建造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歷史上素來譽稱皇家寺院。
東漢時期,漢明帝劉莊,遣使團出訪西域,引佛教入漢,迎回佛教經書、佛像及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明帝崇拜其經道,下旨興建洛陽白馬寺,又請高僧於寺內翻譯佛經,感其功,隨帶高僧遊覽山水,行至西渡水石村杜渠九龍口,明帝念父劉秀曾避難於此,故建禪寺,兩位高僧取法名曰“圓光寺”。
公元五百三十六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寓止嵩山,面壁九年後,西行遊化河洛一帶,至西渡水圓光寺,誦經傳教普度眾生,並主持寺南麻房屋事宜,以麻做布,用房溝泉水配藥醫治周圍百姓疾病,效果奇特,遠近聞名。之後達摩禪師西行至熊耳山下定林寺(今空相寺),傳播佛經,終圓寂於此。
唐朝初期,太宗李世民遣術士袁天罡、李淳風破龍脈於圓光寺,此寺方名聞天下。唐末武則天稱帝,定都洛陽,國號“周”,曾多次御駕圓光寺燒香拜佛。
南北朝時期,圓光寺香火鼎盛,信客如雲,規模達百餘畝,僧眾數百人。公元一二一三年金代貞祐年間,重修圓光寺;大明弘治辛酉年又修葺佛寺;清順治十七年庚子年歲次,新建牟尼佛殿及禪堂;清康熙三十四年,再次重修圓光寺,新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祖師衣冠塔及菩提達摩衣冠。
民國及近代時期,由於戰亂和風雨剝蝕,圓光寺已蕩然無存,僅剩大殿原址前冷落的金代、明代、清代幾通石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圓光寺附近佛教信徒捐資,復建簡陋寺廟房三間,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並立歷代重修紀念石碑於廟前。
悠久佛祖聖地,昔日皇家道場,傳承千代,幾度鼎盛,然如今山水寶地風光,離奇神話傳說,經典歷史故事,只囿於民間口傳,地方民族文化缺乏開發、光大,失之傳承流長,實為憾事。社會公眾期盼賢達有識之士,開發圓光寺,豐富中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新時代民族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傳承中華文明,造福於民,澤被後世,當不勝暢懷,幸甚至哉!
閱讀更多 汝州隱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