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地位最稳的太上皇是谁?怎么看?

伤无雪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权力的最高峰,才会存在激烈的争夺,地位才可能不够稳,而对于太上皇,一般都已经离开了权力核心,还能有什么不稳的呢?实际不然,主动退休安享晚年的,退休之后仍大权在握的固然很稳;但对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来说,晚年也只能活的战战兢兢。下面就列举下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个太上皇。

一、唐朝一次性贡献了六位太上皇

1.唐高祖李渊,626年6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李渊立马意识到李世民的野心,马上立李世民为太子,接着退位,做了太上皇。做太上皇的前几年除了权力其余应有尽有,只是还被李世民派人监视,贞观三年之后基本就不再监视,李渊过得就很自在了,直到贞观九年驾崩,大约十年的太上皇生涯,享年七十岁。

2.大周皇帝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自己做了太上皇。这个结局对于武则天来说是非常不甘心的,丢了权力,失了男宠,当年11月就驾崩了,享年八十二岁,但是这个坐太上皇的日子算是很短了。

3.唐睿宗李旦,李旦是武则天的四子,实际一生中做了两次皇帝,一次太上皇。武则天先是力年纪最小的李旦为帝,后面自立,贬李旦为相王。后续在中宗去世后,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成员,拥护李旦复位。之后,李隆基成为太子。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逐渐和李隆基开始了明争暗斗,李旦夹在中间左右为难。712年,李旦让位于李隆基,成为太上皇,但实际上依旧握有实权。而太平公主仍旧在李旦的庇护下也有强大的势力。一年之后,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赐死了太平公主。之后李旦正式退位为太上皇,住进了百福殿,公元716年驾崩,享年55岁,真正做太上皇的时间有三年。

4.唐玄宗李隆基,李亨在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为,自立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躺着中枪,回长安之后,亲信也收到清洗,晚年玄宗郁郁寡欢,762年驾崩,终年78岁,结束了自己六年的太上皇生涯。

5.唐顺宗李诵,李诵做了26年的太子,在805年的正月继位,本有雄心壮志,重用革新派人士,进行改革,意在改变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政的局面,以加强皇权。但很快,宦官俱文珍就谋划立李纯(即唐宪宗)为太子,并在八月逼李诵退位为太上皇,第二年的正月,李诵突然去世。当时才46岁,太上皇的日子只有几个月。

6.唐昭宗李晔,唐末乱世,唐昭宗不得不在李茂贞、朱温、李克用这几个大军阀的夹缝中生存,公元898年终于回到长安,但长安也并不太平,在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策划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囚禁昭宗,拥立太子,直到第二年的朱温解救,才终于重登帝位,终结了自己的太上皇生涯,这段太上皇的生涯确实很短,但是说实话过得真不舒服,据说宦官为了防止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是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太上皇活成这样估计还不如前辈呢。

二、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的一生也可谓惊险,从靖康之变时的离奇幸存到后面的应天即位,一举开创了南宋王朝。但是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高宗就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高宗在当太上皇时,年仅56岁,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56岁是个了不得的寿命了,但你要知道是高宗驾崩时享年81岁,整整坐了25年的太上皇。在56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纪,赵构为什么会选择退休呢?

后人猜测可能是赵构被金人打怕了,由于宋朝宁可花钱买太平也不强军,导致了后面靖康之耻,金兀术只有区区三千人就敢“搜山检海抓赵构”,导致高宗对金人心里发憷。面对金人多次劫掠,赵构一度曾躲到大海之上。但如果皇帝随便跑,不仅大臣会劝谏,而且也会遭到民众耻笑,再加上当时自己的养子已经35岁,如果等自己快死再传位,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与其如此,不如早点禅让。

赵构选择做太上皇,急流勇退,可谓活的明白,这也和各个朝代中选择鸟尽弓藏的大将类似,堪称明哲保身的典范。25年太上皇,还能有谁比这个坐的更稳的?

三、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幸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皇帝成了瓦剌手里的人质,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尊英宗为太上皇,最终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战胜瓦剌之后,按理来说明朝可以通过谈判迎回太上皇,但是自从这个弟弟即为之后,逐渐感到权力的妙处,一直排斥迎接太上皇还朝,直到杨善出使瓦剌,完成这个预期之外的任务,景泰元年,北狩一年的太上皇终于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的日子也没那么舒服,英宗一回来就被关到南宫,一关就是七年。这种囚禁到什么地步呢?景泰帝把南宫旁边的树木全部砍掉,为的就是避免太上皇和朝臣串联,图谋皇位。但最终的那天还是被朱祁镇等到了,在景泰帝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才又回到了他的皇帝宝座。


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公元1795年,当时已经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宣布在次年退位,也即让嘉庆成为清朝第七位皇帝,而自己则当太上皇。对于乾隆来说,退位当太上皇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康熙。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的在位时间为61年。所以乾隆在自己干到第60年的时候选择了光荣退休。

实际上除了这个原因,乾隆的退位可能也和自己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毕竟在公元1795年时,爱新觉罗·弘历已经84岁左右了。在此基础上,乾隆皇帝的身体已经不能像年轻时一样处理那么多的朝廷事务,让年轻的嘉庆皇帝来处理琐碎的朝廷事务,无疑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为此,最终选择退位当太上皇。

不过,乾隆这个太上皇和上面其他那些太上皇还不一样,他在退位后,依然独揽大权,以至于嘉庆皇帝基本没有什么实权。或许是基于以上那么多前车之鉴的考虑,乾隆才最终没有放下自己的权力,也因此度过一个和谐的晚年,直到89岁驾崩,度过了自己依旧大权在握的三年太上皇生涯,也可谓真稳。


要说谁坐太上皇最稳,个人感觉最稳的是赵构,如果不稳的话,谁能够一连坐上25年,最后还能善终?当然乾隆也是比较稳的,大权在握加父慈子孝,这个也必须稳。那谁最不稳呢?看看唐朝就知道了,每每在我们为大唐感到自豪的时候也好好想想大唐这前几位皇帝的结局,有几位是有好下场的?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都喜欢批判唐太宗?看看他给整个唐朝起的好头吧!


明哲话西游


乾隆皇帝。

因为乾隆退位与历史上其他被迫退位的皇帝有本质的区别。其他皇帝或因为兵变或因为政变或因为兵临城下等不利因素而不得不交权退位当太上皇。而乾隆帝是因为继位时在圣祖皇帝灵位前发誓在位比圣祖帝少一年,自己就心满意足。后来乾隆帝继位六十年自行退隐,但是国家大权还在掌握在他的手里,嘉庆皇帝很多事还是需要请示乾隆太上皇,所以乾隆皇帝的太上皇地位最稳。


宋吉良435


乾隆,太上皇只有乾隆结局最好,没有之一。把握权利的情况下主动禅让名义上的皇位,实际权利依旧在他手上。


终究是场追逐


应该是清朝乾隆帝。乾隆帝让位于嘉庆帝,是因为其认为他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帝,所以退位了。注意这是主动让位,乾隆在这个时候还是有执政能力的。退了后也是牢牢把握朝政的。直至乾隆死了,嘉庆才大力整顿朝堂。


锅盔饼子


应该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是强势皇帝,太上皇做的更稳,嘉庆皇帝遇有重大国事还要向他请示才能处理。属于和平交接,是古代皇帝传位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