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權延赤在一篇著作的簡介中說: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一場大的社會變革,領袖人物往往會在挑戰面前充分顯示才華膽魄。這時人們也容易評論這個領袖人物的品格,衡量他的功過得失。然而,領袖人物更多的時候,只能像普通人一樣去面對日常生活中瑣碎事情的纏繞。。。。。。權延赤是一個平凡的人。對他而言,每一次的人生波動,也都顯示了他的才華膽魄。過後人們也更容易去評論他這個平凡人物的品格,衡量他的功過得失。權延赤更多的時候,也是要面對日常生活中瑣碎事情的纏繞。簡介裡面講的,印實了權延赤是用自己的心在寫紀實文學。

河北省完縣,1993年8月改為順平縣,是一個出了名的老革命老根據地,誕生了一大批革命志士。放牛英雄王二小的事蹟,就發生在隔壁的淶源縣。這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山石比較多,算是礦產資源了。盛產磨盤柿、大久保桃。順平縣安陽鄉賈各莊村,是一個以權姓為主的村子,老祖宗權貴,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有一塊1810年八世祖立的碑,據此推算,權貴是明末清初遷來此地。再往上追溯,排除所有的不確定後,唯一的可能就是明初大槐樹遷出權氏的後人,200年後輾轉到此。山西大槐樹再往上追,就是唐朝的權徹了。

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全唐書記載,權徹歷仕湖城【今江西鄱陽湖縣】、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新繁【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渭南【陝西渭南市】、河南五縣尉。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拜監察御史,因故貶為河南府法曹。後改新安令【今山西南部翼城縣】。天寶初,歷山西絳郡司馬。官至山西高平郡別駕。卒年六十四。著有《權徹集》二十卷,獨孤及《權公神道碑》載及之,已佚。《全唐詩》存詩一首,《全唐詩補編》補詩一首。事蹟見唐獨孤及《唐故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公神道碑銘並序》。這篇由唐朝宰相權德輿撰寫的碑銘中寫道:“會監祭太廟,先時同事者約相與偕赴。及將赴祭,約者有故不至,遽不暇告。公曰:“人約我矣,可先已而後信乎?”遂不赴,坐是降為河南府法曹,君子義之。”說的是權徹與同事相約赴會監督太廟的祭祀,同事沒有來,權徹就一直等,他說,不能失信於人,既然答應了等就一直要等到他。因此,權徹耽誤了公事,受到了降職處分。權徹的這種舉動不一一枚舉,史評,他是一個對當官不感興趣、為政清廉的人。或許是他才高八斗只想寫書賦詩,可是唐代不能賣書養家。

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權星垣在動員大會上


在順平縣編輯的【歷史人物介紹】中,權星垣赫然在列。權星垣[公元1916年-2015年],男,漢族,1916年2月生,直隸完縣(今河北順平縣)人。1937年12月參加革命,1970年1月至1971年6月在中央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接受批判;1971年6月至1973年1月在24軍軍辦五七幹校化肥廠勞動、接受審查;1973年1月至1977年8月在天津市第三招待所養病待分配;1977年8月至1979年12月任甘肅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工辦主任;1979年12月至1981年任甘肅省經委主任;1990年10月離職休養,2000年10月享受省長級住房和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1月19日7時3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履歷太長,簡單說,就是扛過槍、打過仗、當過官、捱過鬥、壽命長。看權延赤仙風道骨的樣子,恐怕也是基因遺傳了。

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左一 權星垣


父輩的輝煌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權延赤只想過自己的日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喝酒、寫字、交友。好像沒有聽說過他酗酒的故事,網上也盛傳他是海量。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裡面的喬峰倒是酒量極大,而且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大概權延赤也是如此了。所以,他是凡人。

據網上公開資料報道,權延赤13歲就送到了農村去鍛鍊,那大概是1958年,父親正帶領群眾搞大生產,沒時間照顧他。那時候,農村靠賺取工分很難填飽肚子,大鍋飯吃不飽,城裡工作的幹部有補貼,生活就好多了。權延赤從來沒有得到父親特殊的安排照顧,他13歲就去了田裡幹活,餓了啃玉米棒子。有次七天吃不到鹽,就喝老鄉家醃鹹菜的湯。等到粗鹽有了,權延赤挖來一大盆野菜,把鹽壓碎,細細的撒在上面,吃了個精光。因為鹽擱多了,吃完口渴,他又灌了一肚子涼水。到了夜裡,他上吐下瀉,渾身浮腫,眼睛只剩下細細的一道縫。權延赤勉強睜開眼,見父親正站在床頭,默默地望著他。。。大學畢業後,21歲,碰到“文革”風暴開始,權延赤也被擱置到一邊,只能在部隊做做“勤雜工”。大學讀的數理化全部荒廢了,沒有機會沒有條件給你搞實驗。他找到一本馬烽的小說集,研究了幾十遍,然後寫出了第一篇小說【新來的女大學生】,寄給了【山西文學】雜誌,不久,他接到了通知他去山西【汾水】編輯部的電話。從此,權延赤憑藉自己的實力,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

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曾經在紅牆內工作的人員,聽他們講述革命家的故事,權延赤聽得心潮澎湃,萌生了撰寫這類題材紀實小說的念頭。他設法找到了李銀橋等領袖身邊的後勤工作人員,挖掘有關紅牆內的故事。當時的改革開放之風已經吹起,一些意識形態上的限制也逐漸放開。90年開始,他陸續發表了《多欲之年》長編小說。長篇紀實文學《走下神壇的毛澤東》、《走下聖壇的周恩來》、《紅牆內外》、《共和國秘史》、《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廬山會議實錄》、《司令爸爸許世友》、《第三代開天人》等數十部鉅著。大型文集紅朝傳奇(上下)其中《狼毒花》改編為電視劇。他忙得不亦說乎,他把這檔子事情做到了極限,暢快淋漓。他寫的紅牆書,從沒有人敢寫,能寫,他寫的通俗易懂,風靡九州,一版再版,曾經是洛陽紙貴。書店,機場,車站,碼頭,所有的書攤,最顯眼的位置,不放上權延赤的著作,就算不上書商了。

鉛華洗盡的權延赤,珠璣不御,道骨仙風


俗話說,樹大招風。權延赤始料不及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原來也會有這麼多油鹽醬醋的糾葛。。。他只是一個平凡人,他沒有利用父親的資本去當官,去經商,在當時壓根也沒有炒作文學家來賣字的概念。他更沒有為“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理想去吶喊。他迅速的平息掉所有的煩惱,竟然是怕耽誤了喝酒。這就是權延赤。

陸游在《秋波媚》中寫道: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墮塵中。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東遊我醉騎鯨去,君駕素鸞從。垂虹看月,天台採藥,更與誰同。“洗盡一代鉛華,珠璣不御,道骨仙風。”權延赤的入世和出世果真如此的灑脫,我們由衷的希望老先生日子過的有滋有味,道骨仙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