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不是一部电影,是一颗良心

文|陆以外

《我不是药神》不是一部电影,是一颗良心

这张照片是我在电影院拍的墙上的海报

一结束,我就去了厕所,不是撒尿,是洗脸,盐水在眼眶里都转了两个小时了,擦一擦。脱掉眼镜看镜子里的自己,视力模糊都挡不住那两抹通红。

电影的感动,不是那种让你泪如雨下的,因为它不煽情,大妈抓住曹警官的手央求他这一段,作为全片最大泪点之一,无论演员的表演还是气氛的渲染,都很克制,甚至,连个像样一点的配乐都没有。感动和悲情,就像岩岭上的水一样,一点点渗出来的。

创作者的底气也许是来自于这个故事本身,镜头对准的是摩天大楼的背后,那些贴满了狗皮癣、暗湿不见天日的弄巷,人们在这里煮饭、吃饭、睡觉、出发上班、下班回来,这样活着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大多数精力,警察查房时镜头里那些茫然无措甚至有点呆滞的脸孔,就将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展露无遗。可想而知,一个需要吃天价药才能维持脉搏跳动的病,当然会是那根轻易就能压垮他们的稻草。

我觉得,在夜店跳舞的妈妈,就是这座巨城的形象,舞台上,妖娆,娇媚,性感,千姿百态的她,及踝大长风衣的背后,是一个带着患病女儿的单亲妈妈,在狭窄潮湿的弄巷缝里求生存。

程老板和吕先生第一次合伙卖药,杀马特小黄毛硬抢了吕先生的药跑了,程老板带上吕先生在一个肮脏难耐的杀猪场找到了小黄毛,这是小黄毛上工的地方。在摩天大楼的背后,双方展开了一场弄巷追逐战,最后程老板获胜,抓到了小黄毛。小黄毛带他们去了自己的宿舍,每一个舍友都往吕先生手上的一个空药瓶放进几颗浅黄色的药丸,黄色虽浅,但在宿舍光线晦暗的映衬下,显得特别艳丽,特别刺眼。小黄毛得了这种病,和他同住的舍友,其实都是病友,他从吕先生手上抢的药,除了自己吃,其他的都每人几颗地分给了舍友。这是一个特别自然的场景,没有一丝丝的渲染和煽情,但,就是充满了绝望的气息。

原本还打算把药拿回来的程老板,一把抢过吕先生手上那瓶舍友们几颗几颗重新放进去的药,扔掉了,动作和嘴巴对小黄毛及他的病友都是不依不饶的,但内心其实已经原谅了他。就观众而言,这一段口是心非的戏会看得很过瘾,徐峥演得特别好,特别好。

这个场景弥漫的气氛,基本上就是这部片子的基调,绝望中散发出一丝丝人性的光辉。

这种人性的光辉,还存在于曹警官的身上,他原本手握守住那条保证社会正常运作的底线的权利,但他拧不过自己良心的自责,放弃了,跟程老板从一开始的兵戎相见到最后变成可以一起剥花生喝小酒的心灵朋友。

而他们的契合点,就是良心。所以,看完《我不是药神》的第一感觉,它不像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颗良心,描绘了光鲜亮丽背后的真实的绝望的良心。

当然了,作为电影,尽管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故事,但创作者还是顾及了,不只是顾及,而是很好很优秀很出色地顾及了电影的娱乐性和可看性。像他们那个老弱病残看上去奇奇怪怪但又战斗力爆表的卖药团队,几乎凭六人之力差点就掀翻了一整队骗子正规军。还有一些充满了小幽默的细节,也都能让人会心一笑。是不煽情,但配乐其实也特别出色,我个人很喜欢他们刚拿下代理权那会的那首配乐,写这篇影评的此刻我都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但真的很好听,配着电影的内容一起听,特别带感。

还有,忍不住要给演员们的表演点个赞,徐峥就不用说了,真正做到了庄谐并重,收放自如,比起《泰囧》又上了一个层次,俨然已有了大师的样子了。杀马特小黄毛演得非常好,我不知道这个演员叫啥,有点眼熟但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又有什么所谓呢?这一次我就记住他了。特别想说的是王传君,足以做一个偶像派的条件,硬是将自己折腾成了演技派,且不说演得如何,单是这种精神,这个追求,就是这个时代的珍稀物了,何况演得还那么好,层次分明,那一抹诡异的笑意,观众绝对一眼是看不穿他的身世背景的。

虽然,电影的结尾稍有遗憾,坦白说,以它的能量,我觉得绝对是可以打造一个,别说超越了,但媲美《肖申克的救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结尾的。但,换个角度来看,它能上映,就是最大的胜利了,是徐峥及他背后投资者们的胜利,又一次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了,是观众的胜利,集体进电影院接受一次震撼洗礼,是社会的胜利,勇于面对绝望,越过绝望,我们才能真正地看到光明和未来,到达我们梦想的彼岸。感觉像在写小学六年级的作文,但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真实的感受。

末了,跟广局来一个小小的约定怎样?讲好了,广局,咱们的电影,以后就让他们像《我不是药神》这样拍吧,好吗?我是非常相信,只要你答应,那咱们中国的电影,都不知道能爆发出何等的核级别的能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