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实践: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资源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资源浪费就是失败的晋升。这是因为晋升都是有陷阱的。第一个陷阱就是员工对晋升公平性的质疑。

德鲁克管理实践: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微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管理者以高度的物质福利与内在成就动机的满足感来激励员工,表现优异的员工会得到破格晋升。为得到高职高薪,微软内部晋升的竞争非常激烈,公司扩张得异常迅速,每隔几个月就得重新组合一次。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就是微软始终存在晋升机会,但机会只给予最适合它的人。

因为晋升主要基于业绩,这一选择机制使人们全神贯注于做好工作,这样既增加了晋升可能性,又保护了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员工在公司中层次越高,就越能够创造出高的劳动生产率。对于极有竞争力的管理者,这样的环境比平静的、较低生产率的环境更有价值。

微软的管理者对外部市场的争夺也非常起劲,因为这一样关系到内部晋升。在公司内外他们都追求每时每刻百分之百的占有。这一点就是注重论资排辈的老式企业的管理者们永远也无法获胜的原因。这种竞争的环境里,老式管理的企业无法让员工每个人都有如此强烈的竞争欲望。

德鲁克管理实践: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为了能像微软公司一样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模仿他们的管理和用人方法,当然也包括用晋升来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管理不当的晋升也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

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竞争会给企业带来不尽的生命力和极好的效益,所有的员工都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信心,员工之间友善和睦,像大家庭一般。而晋升造成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正好相反,员工彼此嫉恨、猜疑,为晋升不择手段,这不仅对个人成长不利,更使企业的整体利益蒙受可怕的损失。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遏制恶性竞争,引导他们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形成良性的竞争晋升激励机制。

在良性竞争机制下,羡慕别人的长处的员工,会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争取赶超对方。这种人会把羡慕渴求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通过与同事的竞争来缩短彼此间能力的差距。这种良性竞争对人员的充分利用、员工能力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好处,它能促使部门内的员工都积极思索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德鲁克管理实践: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做。有些人由羡慕转为嫉妒,甚至是嫉恨。这种人不但自己不思进取,相反还会想出各种花招打击比他们强的人,通过使绊、诬蔑等手段来拉优秀者的后腿,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恶性竞争只会影响先进者的积极性,致使员工之间戒备心变强,提高警惕,以免被暗箭所伤。

如果整个部门长时间摆脱不了这样的气氛,那么员工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会消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哪里还指望谈什么绩效管理呢?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留心部门的气氛,积极引导良性竞争,采取措施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每个人在某个岗位上,都有一个最佳状态时期。有的学者提出了人的能力饱和曲线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加强“台阶”考察,研究员工在能力饱和曲线上已经发展到哪个位置了。

一方面,对在现有“台阶”上已经锻炼成熟的员工,要让他们承担难度更大的工作或及时提拔到上级“台阶”上来,为他们提供新的用武之地;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员工,要采取“小步快跑”和破格提拔的形式使他们施展才干。

德鲁克管理实践:在一个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失败的晋升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不适应现有“台阶”锻炼的员工要及时调整到下一级“台阶”去“补课”。如果我们在“台阶”问题上,总是分不清谁优秀谁不称职,不能及时提升那些出色的员工,必然埋没甚至摧残人才。如果该提升的没有提升,不该提升的却提升了,那将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