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導讀:“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西遊記》並不是一部簡單的神話故事,而是一段夢境與現實相互交錯,因果和無奈相互交織人生傳記。

書中的幾個主角,每個人都有一段辛酸苦澀的往事,和曾經風光無限的回憶。他們人生的前後遭遇,擁有著巨大的強烈反差,屬實可以稱為天壤之別。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西遊記

從種下因果到了卻因果,就是他們所有的人生歷程,也是貫穿整部《西遊記》的線索。春風得意時的輝煌,因果循環時的痛苦,看透人世滄桑的悲涼,掙脫一切後的無奈,以及各種複雜的心境,都在這部書中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

而其中包含這些感情色彩最多的一個人物,就是取經團隊裡的二師兄——豬八戒。

豬八戒是《西遊記》中情感複雜的人物

他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總是那麼好吃懶做憨厚無知。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他人生中最初的模樣,而是經歷一系列坎坷遭遇,和世態炎涼之後,才形成的一種性格。說到底他也是一個被現實摧殘的無奈之人,在他心中其實埋藏著比常人更為豐富的情感。

從天庭位高權重的天蓬元帥,到雲棧洞中食不果腹的可憐妖怪,再到取經隊伍中不思進取的豬八戒,最終成為佛祖手下的淨壇使者。《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對於豬八戒這個角色,其實刻畫的非常深刻。

他不是那種無懼任何挫折永不言敗的超級英雄,也不是滿心詭詐勾心鬥角的卑鄙小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的真實寫照。在《西遊記》原著中他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做出和平常人一樣的反應。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太白金星

比如他出家之前還想著高老莊的親事,每當唐僧大難臨頭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想著各自逃命。而遇到曾經在玉帝手下為他求情,救過他性命的太白金星時,他也會忍不住對其俯首叩拜,感恩戴德。

總之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許多普通人的影子,而且《西遊記》中對於豬八戒的描寫,其實也並不在少數,他所佔用的筆墨甚至要超過了唐僧。吳承恩先生耗費了如此之多的精力,所描述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角色,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生歷程,和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感悟。

而豬八戒這個人物的經歷,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對照著相映的人生階段,與其背後的種種複雜心境。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人這一生在最初的時候,都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夢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樣的豪情壯志,每一個人都曾經擁有。包括《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也是一樣,在原著中他曾經這樣介紹過自己的過往:

“功圓行滿卻飛昇,天仙對對來迎接。

朗然足下彩雲生,身輕體健朝金闕。

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

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這是他當初功行圓滿飛昇天界時的情形,真可謂是春風得意前程似錦。但是他這一段經歷,卻更像是一場夢境,是每個人在年少時期都會做的一個夢。幻想著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終有一日可以平步青雲,站在世界的頂峰去笑看蒼生。

可既然是夢,那麼就終歸要醒。但用來喚醒夢中人的東西,卻是現實中的痛苦。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嫦娥仙子

豬八戒在蟠桃盛會上酒醉之後,私闖廣寒宮調戲嫦娥仙子,犯下天條戒律。根據他自己在書中的回憶,當時是這樣一番情形:

“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

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親言說。

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

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

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人生如棋局,卻又比棋局更加殘酷,因為人生的棋局一旦落定就無法更改,只能一步錯步步錯。從豬八戒闖入廣寒宮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與此同時也透露出了他和普通人相似的一面,心中都有被長久壓抑的慾望,內心深處埋藏著與常人一樣的七情六慾。酒後失德醉後發瘋,這些事情本來不應該出現在神仙的身上,但豬八戒卻是一個例外。

他做不到像其他神仙那樣清靜無為無慾無求,雖然身為神仙,但他的心卻又不像是一個神仙。

世人皆以為神仙是一群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自由者,可實際上神仙比凡人的約束更多。這就像是《易經·乾卦》中所說的“亢龍有悔”。一個人拼命地去追逐更高層次的生活,可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所期待的生活並非如此,從前的種種才是心中最珍貴的存在。

然而此時想要回頭,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而且即使付出了代價,也未必能夠回到從前。也正因如此才有許多人選擇了不去回頭,在孤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豬八戒

但豬八戒沒有做到,他在心裡種下了帶有七情六慾的因果,就必須承受這個因果所帶來的影響:

“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

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

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

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他在舊心難滅意志昏沉的情況下,走出了人生中最錯誤的一步。從而也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他在天庭中的這一段夢境,夢醒之後是更加殘酷的現實。

貶下天界錯投豬胎,曾經的一切都不復存在,身份、地位、身體沒有一樣東西保留了下來。此時他已不再是天庭的神仙,甚至連做人的資格都被剝奪,只能做一個凡間的豬妖。

玉皇大帝的兩千錘,徹底敲碎了豬八戒的夢境,讓他認清了真正的現實。在他被玉皇大帝責罰的時候,當初那些迎接他飛昇天界的神仙們,全都選擇在一旁視如不見袖手旁觀。

原來看似美好的天宮,也是如此的冷漠無情,這裡的氣氛甚至比人間更加寒冷,也許這就是“高處不勝寒”。不過所幸還有太白金星站出來為他求情,讓豬八戒保住了一條性命。

夢境和夢想的雙重破滅

對於夢境和夢想這兩種概念,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但事實上它們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與原來的人生找不到接觸點,完全脫離了現實,這樣的生活就是夢境。

以現實的情形作為出發點,去追求美好的未來,這樣的希望就是夢想。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吳承恩

在這兩種概念之下,其實包含著吳承恩對於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根據《淮安府志》和《山陽志遺》的記載:

吳承恩少年時期便文采過人,他和許多讀書人一樣,曾經多次滿懷希望去考取功名,做一朝成名天下皆知的美夢。但是他卻屢試不中,從明朝嘉靖八年,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未曾獲得半點功名。

在這段期間裡吳承恩的夢境逐漸宣告破滅,只能被迫接受現實。於嘉靖三十年,吳承恩以一個補貢生的身份,接任了河南新野縣知縣。但是不久之後他再次發現,原來這個底層的官場中,也沒有他的位置,經歷了兩次反覆之後,只能告老還鄉以寫書賣畫為生,放棄了現實中的夢想。

而《西遊記》中豬八戒在人間的這段經歷,正是影射著吳承恩的人生。被打落凡間之後的豬八戒,開始了作為一個妖怪的艱苦生活。此時他雖然從夢境中醒了過來,但是在他心中依然還存在著夢想。

在這幾百年的妖怪生涯中,豬八戒曾經和一位住在福陵山雲棧洞,名叫卵二姐的妖怪成親。而且兩人成親之後,豬八戒也在雲棧洞居住了下來。這時的他不再是一個神仙,沒有了各種各樣的約束,似乎具備了逍遙自在的條件。只是好景不長,一年之後卵二姐去世,豬八戒夢想中的幸福生活宣告結束。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豬八戒與高翠蘭

在此之後豬八戒又來到高老莊,變化成了凡人的模樣,與高翠蘭結為夫妻。並且為高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西遊記》中有豬八戒的口述,原文如下:

“我也曾替你家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築土打牆,耕田耙地,種麥插秧,創家立業。如今你身上穿的錦,戴的金,四時有花果享用,八節有蔬菜烹煎,你還有那些兒不趁心處,這般短嘆長吁,說甚麼造化低了?”

可見他對生活依然還有嚮往,心中還存在著希望,夢想自己可以融入到人類的社會當中,有一份安穩的家業。但是隨著他妖怪身份的暴露,這個夢想也被無情的打破。

高翠蘭的父親高員外不僅單方面否定了這門親事,而且還到處請高人法師去降服豬八戒。這樣的舉動讓豬八戒的心靈再次遭受創傷,同時也讓他明白了,妖終究是妖,無論他如何努力,始終無法得到凡人的認可。

正如《論語》中所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既然已經是一個妖怪,就註定無法走上凡人的道路。他的這段經歷,就像今天人們常說的那樣,擠不進去的世界就不要去擠,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

在高員外否認了他與高翠蘭之間的親事之後,豬八戒雖然沒有就此放手,徹底離開高翠蘭。但是事實已經擺在眼前,身為妖怪的豬八戒,永遠不可能過上普通凡人的生活,他必須再一次調整對於世界的認知,才能找到屬於他的方向。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豬八戒

因為現實中的情形,根本不能滿足他對於生活的任何幻想。人生中的這些經歷和教訓都在告訴著他,夢境無法長存,而夢想也未必都能實現,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一個豬八戒而改變。

經歷過這一切,豬八戒的人生方向再次變得迷茫。天庭不屬於他,人間也容不下他,究竟何處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他身上所沾染的諸多因果,不知何時才能了結!

這樣的迷茫不僅存在於《西遊記》中的豬八戒身上,也經常會出現在現實中的每一個人身上。包括這部書的作者吳承恩,他在離開官場之時,又何嘗不是如此!

虛幻的夢境,現實的夢想,一個個接連破滅,人生的意義究竟在於何處?

了卻一切因果,放下所有執念

一個人在原來的人生被否定之後,總是難免會出現迷失自我的情況。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心中的那些執念。

這些執著的念想,在推動著人們不停地去追求一些得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給人造成了無盡的痛苦與困擾。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這樣的生活無疑是一種煎熬,從而也會使人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追求什麼。這是一個無盡的因果循環,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走出。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觀音菩薩

《西遊記》原著中指引豬八戒走出迷茫的人,是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的觀音菩薩,是她給了豬八戒放下執念遁入空門的機會。豬八戒在觀音菩薩的引導之下,等來了西天取經的唐僧,主動放棄了對於高老莊和高翠蘭的幻想。

從此之後豬八戒便再也不主動去追求任何東西,安安心心地跟在孫悟空和唐僧身後,挑著沉重的行李,邁著疲憊的步伐,一步步走向西天。面對妖怪的時候,他從來不爭強好勝,對於取經的任務,也從不過分的執著。

儘管一路上孫悟空總是稱他為呆子、夯貨,但是他從來都不反駁。縱使經常有人罵他懶惰、說他無能,他也不曾在意。因為他早已把世間的一切,都當成了是一場夢境,就像佛經中所寫:“世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露。”

經歷過如此之多的無奈遭遇,已經足以讓一個人看透人世間的滄桑起落,放下所有的執著於追求,變得隨遇而安,變得無慾無求。

在《西遊記》的最後,豬八戒雖然成為了佛教的淨壇使者,再次迴歸了神仙的行列。可是這一切對於他來說,其實都已經不再重要。

三界還是原來的三界,各路神仙依舊各司其職,只是當初的天蓬元帥變成了如今的淨壇使者。豬八戒的這些一系列遭遇,在別的神仙眼中,只不過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在他自己的心裡,卻是一段充滿無奈與心酸的真實人生。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人生: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因果和無奈的交織

天蓬元帥

他初因為心中的執念作祟,神使鬼差闖入了廣寒宮,從而失去了天蓬元帥的身份。後來也是因為心存這樣的想法,在人間經歷了兩段不如意的婚事,讓他的心裡充滿了創傷。所有的事情都在因果循環當中,而豬八戒也正是在看破一切,放下執念之後,才找到人生的方向了卻了因果,獲得了真正的逍遙與灑脫。

但是在這份灑脫的背後,卻是深埋的無奈,和數不盡的心酸。

結語

南唐後主李煜曾經說過:“世事漫隨流水,算來浮生一夢。”人世間許多的事情,其實都如同一場夢,人們在夢中苦苦追尋,醒來之後卻發現與現實格格不入。就如同《西遊記》當中的豬八戒一樣,做天蓬元帥的經歷對他來說宛如虛幻的夢境,在人間的那段時光亦是如此。而當這些都成為往事的時候,他的人生卻又是如此的枯燥。

身在夢境中的人渴望清醒,可是醒來之後的人,又總是忍不住回味夢中的一切。因為人們身上所沾染的因果,已經貫穿了整個人生,無論夢境還是現實,都無法逃脫,在了卻一段因果的同時,也是另一段因果的開始。這就是《西遊記》中豬八戒的故事,一段充滿了因果和無奈的人生傳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