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我们所说的善恶因果,这个里边宗旨有四个:业决定、业增长广大、不作不受、已作不失坏。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业决定、业增长、不作不受、已作不失坏,这个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要解释这个理论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要阐述一下什么叫业?什么叫果?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在佛教里边大概有三个层面:一个叫做缘起法,一个叫做因果法,一个叫做业果法,这三个覆盖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凡是一切存在,都囊括在缘起当中。为什么?佛教认为,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独立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佛教从来不承认什么造物主和神仙可以主宰凡人的命运。认为一切无非“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叫缘起,这是涵盖一切万事万物的规律。其中分成为两类:一类叫有为法,一类叫无为法。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凡是有为法都是“众因缘生法”,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任何有为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概念涵盖三类:色类、识类、不相应行类三类。所谓的“色类”即:眼睛看到的色,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舌头尝到的味,身体触感到的触,色、声、香、味、触,内五色、外五色等等,这叫色类。识类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根识,和意识加起来就是六识,或者按照唯识宗的话加上阿赖耶识和末那识,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实际上是意识的内容的分类问题,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是识类。不相应行类,即非色非识的有为法。这三类都涵盖于因果这样的规则当中。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第三个叫业果。这个业果的范畴,主要停留在意识的范畴。意识好比一个电脑的硬盘,如果里边储存了工作用的软件或者程序,将来工作的频率就会更高一些。若在电脑里装的全都是游戏的软件,工作的机会就没了。我们的意识也一样,里边注入的恶习气多,善习气少,将来行善的可能性就少,做恶的可能性就多。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比如说经历过一次杀生,就会在内心当中留下习气。因此,第一次杀生是最恐惧、最不愿意;第二次好像是可以杀,但是还不是很快乐;第三次的时候似乎有点意思;第四次的时候有点快乐。杀生杀得越多,越觉得对它有强烈的兴趣,因此大量地打开杀戒。就像日本的军队,当初比赛杀中国人,看谁杀得快、谁杀得多,真是罪业深重。习气一旦种下,平常发现不了,一旦遇到了相应的适合发作的条件,马上就能引发。打个比方说,一个酒鬼,平常的时候跟大家是一样的,可是一看到他特别喜欢的酒的时候,酒瘾就发作了,就开始动起来了,恨不得把它拿下来喝了。吸毒者也是一样。这叫内心深处造下的这种习气,由此而引发的下一步的行动。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另外说一下,业报和业果和法律未必完全重合。比如杀人,它属于杀生,将来有朝一日被告了,然后杀人犯就受惩罚,这个虽然是杀人的结果,但不是业果的法则。业果的法则有更多的细节:首先需要考察杀生的动机;第二,杀生有目标;第三,杀生有烦恼的因;第四,杀生有行为;第五,杀生有它究竟的结果,到底是杀而死了,或者杀但没死,都有。杀的对象必须是生命,生命当中越可贵,罪过就越大。比如说杀人,罪过是最大的。而杀人的动机里边,是你想杀而杀的,还是不想杀而杀的、无意当中杀的?有没有杀生的思想,都很重要。第三点说到烦恼的因,是需要探究如果因为想吃它的肉而杀的,那就是贪心引发的;因为恨它而杀的,那就是嗔恨引发的;因为是为了宗教的仪轨等等所杀的,那就是愚痴;贪、嗔、痴。第四,杀生的行动,是百般折磨而杀的,还是安乐死的。第五,结果,杀的结果,是他先死了,还是杀生者自己死了。种种区别都会影响到将来受报的方向和程度。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因此,恶的习气一旦种下,就会大面积地伤害众生,而且根据因果的规律,总有一天,付出的代价将更严重。除非中间出了个岔子。什么岔子?通过忏悔来把它毁掉。

忏悔为什么能够忏悔掉呢?其实忏悔的并不是过去所杀的东西,而是内心当中对恶的爱好,可以通过忏悔把它磨掉。为什么?忏悔它有四个力:一个叫依力,一个叫对治力,再一个叫摧毁力,再一个叫遮止力,四力。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其中所依力,是在某一个佛、菩萨面前归依之后,非常虔诚地祈祷,发誓以后不再犯错。或者念念经、磕头、做佛像、建庙等,以种种方式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分表现出赎罪和后悔之义。对治力和所依力,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一个叫摧毁力,一个叫遮止力。什么叫摧毁力或者破坏力呢?忏悔者思考:这样杀生的罪过到底是什么?我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断地思考,让自己感到胆战心惊,让自己感到坐立不安,让自己感到后悔万分。这个后悔万分,可直接对治,把那个喜好做这件事的习气磨掉。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遮止力是什么?就是发誓,从此以后决不能再做。一旦在佛或者菩萨面前发誓之后,心里有震慑力:“哎哟,我可不能做,我在佛面前已经发誓了,那怎么可以呢?”这个作用很厉害。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即使曾经做过一些坏事,但这种留在心中的习气也可以磨掉,不再继续延续下去。

佛教有句话叫“不作不受”,什么意思?无论是善还是恶,如果没有在内心当中种下相应的习气的话,就不会有下一次的结果。比如我们现代人,很多人并没有从小信佛,但是为什么对佛教接受得这么容易呢?因为作为中国人,佛教已经在我们的土地上、在我们的祖辈心里流传了上千年。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已经带有佛教的印记,所以佛教一旦重新兴起,就唤起了我们的深层记忆。这就是“已作不失坏”和“不作不受”的道理。

是谁决定了宇宙间的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