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凤台县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毛庆莉自始至终奋战于一线,用行动擦亮着一名医务工作者最鲜亮的底色,静默无声地为广大群众筑起安全屏障。

最近,因为防护服上写着“中国,必胜!武汉,加油”的字样,毛庆莉这几天在当地上了热搜。毛庆莉和丈夫彭松涛都在县中医院工作,是医院业务骨干,疫情发生后,夫妻俩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因为太忙碌,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即使遇到也很难认出,毛庆莉便想到了在防护服上写字,用作鼓励、辨认彼此的办法。

从小便有着医生梦想的毛庆莉,2005年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县中医院。15年来,她初心不改,用扎实的医疗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温馨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去年她当选为内分泌科室主任,仅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内分泌科打造成最受病人欢迎、医院内部评比最优科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凭着职业的敏感,毛庆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一边立刻补学并掌握了病毒症状和预防知识,一边安抚科室工作人员和住院病人的紧张情绪,指导大家正确面对和预防病毒。从同是医生的丈夫口中得知急诊科发热门诊太忙,医生调整不过来时,毛庆莉立刻主动报名到急诊科发热门诊这一最危险的岗位值班。

以前每天就要忙碌十一二个小时的她,自疫情发生后更是整天在医院。用毛庆莉的话说,这是肩上的一份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科室才能正常运行、医院才能正常运行,防疫工作才能有保障,只有“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这次疫情,凤台县有13名确诊病例,且接触人员也非常多,这给医生诊疗带来很大风险,急诊和发热门诊,也成了离病毒最近的岗位。问病情、量体温、咽拭子,毛庆莉每天都要重复着这些高危险动作。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毛庆莉不畏惧、不退缩:“这事总要有人做,我没机会到武汉,就在岗位上做好工作,也是对抗击疫情尽自己绵薄之力了。”

除了每天在急诊和发热门诊接待病人,在科室病房巡查、走访,细心的毛庆莉还挤出时间组建了一个工作微信群,群里大家通报信息和彼此鼓励,一个个温暖的问候,一个个设身处地的建议,一次次的鼓励和赞扬,给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科室人员巨大的勇气和信心。

毛庆莉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生动诠释着一名医务人员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记者 贾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