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鳳臺縣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毛慶莉自始至終奮戰於一線,用行動擦亮著一名醫務工作者最鮮亮的底色,靜默無聲地為廣大群眾築起安全屏障。

最近,因為防護服上寫著“中國,必勝!武漢,加油”的字樣,毛慶莉這幾天在當地上了熱搜。毛慶莉和丈夫彭松濤都在縣中醫院工作,是醫院業務骨幹,疫情發生後,夫妻倆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因為太忙碌,又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即使遇到也很難認出,毛慶莉便想到了在防護服上寫字,用作鼓勵、辨認彼此的辦法。

從小便有著醫生夢想的毛慶莉,2005年從醫科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縣中醫院。15年來,她初心不改,用紮實的醫療知識、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情溫馨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的一致好評。去年她當選為內分泌科室主任,僅僅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把內分泌科打造成最受病人歡迎、醫院內部評比最優科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憑著職業的敏感,毛慶莉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一邊立刻補學並掌握了病毒症狀和預防知識,一邊安撫科室工作人員和住院病人的緊張情緒,指導大家正確面對和預防病毒。從同是醫生的丈夫口中得知急診科發熱門診太忙,醫生調整不過來時,毛慶莉立刻主動報名到急診科發熱門診這一最危險的崗位值班。

以前每天就要忙碌十一二個小時的她,自疫情發生後更是整天在醫院。用毛慶莉的話說,這是肩上的一份責任,做好自己的事情,科室才能正常運行、醫院才能正常運行,防疫工作才能有保障,只有“大家”都好了,“小家”才幸福。

這次疫情,鳳臺縣有13名確診病例,且接觸人員也非常多,這給醫生診療帶來很大風險,急診和發熱門診,也成了離病毒最近的崗位。問病情、量體溫、咽拭子,毛慶莉每天都要重複著這些高危險動作。面對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毛慶莉不畏懼、不退縮:“這事總要有人做,我沒機會到武漢,就在崗位上做好工作,也是對抗擊疫情儘自己綿薄之力了。”

除了每天在急診和發熱門診接待病人,在科室病房巡查、走訪,細心的毛慶莉還擠出時間組建了一個工作微信群,群裡大家通報信息和彼此鼓勵,一個個溫暖的問候,一個個設身處地的建議,一次次的鼓勵和讚揚,給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科室人員巨大的勇氣和信心。

毛慶莉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生動詮釋著一名醫務人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記者 賈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