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歷史,記下“0”的刻度

央廣網合肥3月8日消息(記者徐鵬)

安徽省衛健委剛剛通報:3月7日0-24時,安徽省報告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合肥治癒出院2例。

今天預計治癒出院3例,其中合肥2例,蕪湖1例。安徽全省在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實現全部“清零”,治癒率達99.4%。

從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到今天,歷時一個多月,7000萬江淮兒女眾志成城,守護自己的家園。

【一】

“0”!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歷史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記下它的刻度。

把時間拉回到1月中旬。

1月22日,安徽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隨後,安徽省發出《動員令》: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取消2020年春節放假。

兩天後的農曆大年三十,安徽發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2月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拿出“八嚴八控”的硬招,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盡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範圍。

2月7日,連發“三箭”:在全省範圍內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初篩;對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行定點集中、單間隔離;對全省16個市所有村組、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對全省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部初篩,湖北之外,安徽是全國第一個省份。

2月11日,安徽出臺八條“盯緊做實”舉措。

正是有了江淮大地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決心、信心、勇氣、幹勁,才有了“0”的“合縫”。

【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江淮這片地,也經歷過太多的考驗。

同依一座山,共飲一江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緊鄰湖北的安徽壓力“山”大。

安徽省安慶市嶽西、宿松、太湖三縣與湖北接壤,交界線長201公里。節前,湖北返回安慶人員超過55000人,這個數字約佔湖北返回安徽人員的五分之一;六安市則有金寨縣、霍山縣與湖北相連。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

安徽,交出了一份斬釘截鐵的“答卷”。

這一切,都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1月31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深入安慶市及宿松縣,來到毗鄰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的105國道檢測站皖鄂省際檢測點,實地督查交通管制、體溫檢測、應急處置等情況。

省委書記的“第一站”到了毗鄰湖北的安慶。

省長則把“首站”放在了接壤的六安。1月29日,在合六葉高速公路六安北收費站、鐵路六安站等通往武漢的交通要道,安徽省省長李國英重點督查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運轉情況。

安徽全省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一刻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安徽,還在科技防疫上精準發力:成功分離2株高滴度的病毒株,成為繼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湖北之後,第六個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的省份。

【三】

疫情,像是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一枚“0”的“暫停鍵”,其實,更是“黨員帶頭、全民戰疫”的“啟動鍵”。

在車流消失、人流消失,喧鬧的城鎮靜寂下來的背後,人們看到了各級應急指揮機構的靈活高速運轉,聽到了45萬醫護人員的廝殺怒吼,看到了16.38萬個基層黨組織、361萬多名黨員的衝鋒陷陣,感受到了無數基層社區工作者和普通百姓的默默奉獻。

我們記得,全省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堅守一線,湧現出施詠康、孫訓祥等楷模。

安慶市徐橋鎮前進村是一個有5400多人口的大村,抗疫壓力大,前進村黨總支副書記孫訓祥在自家小車上架起喇叭,走村串戶進行防疫宣傳。由於連日工作,2月1日,56歲的他倒在了防疫崗位上。在孫訓祥的工作筆記中,最後一頁寫著:加強排查、絕不漏一人。

從1月下旬起,合肥包河區委常委施詠康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15天。2月9日,在跑完一個城中村、一個商業開發小區、兩個老舊小區、兩個回遷小區後,當天晚上,施詠康突發心肌梗塞,以身殉職。

我們記得,全省醫護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奔赴抗疫最前線。

派出8批1305人醫療隊赴武漢開展救治,在醫護力量、醫療資源、生活物資等方面竭盡所能、傾力支持,為打好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貢獻安徽力量。

積極推進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全面落實“7+5”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戰“疫”的局面。

我們記得,全省各地的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沒日沒夜的值守,主動擔當作為。

他們聞令而動,求真求實不求名、爭苦爭累不爭功。

【四】

“0”,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隨著“清零”的出現,表明安徽疫情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一成果,真的來之不易!

但“清零”不等於結束,“清零”不等於零風險。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仍然不可麻痺大意,警惕性和防控性要求不能降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越是在這個節骨眼兒,越要保持高度清醒。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眼下,人員返程和復工復產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同樣必須打好復工復產這場戰役。復工單位要做好相應的保障工作,確保返崗人員的安全健康。對於每一位返回工作崗位的人來說,也要繃緊健康防護這根“弦”,科學掌握防範要點,認真做好個人防護。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驚蟄一過,萬物復甦。

春天收穫夢想,春天播種希望。江淮大地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疫”,正迎來春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