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負錦香囊」“香包奶奶”王秀英


王秀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隨著“香包奶奶”王秀英的走紅,徐州香包也是火遍全國

在全國眾多的香包產地中,“徐州香包”尤為有名。千百年來,“徐州香包”兼容幷蓄,形成了鮮明的徐州地域風格。圖為王秀英老人自創的針棒香包。

徐州香包整體上生動簡潔、粗獷質樸,配色上色彩豔麗,極具裝飾性,局部刺繡恭謹細膩,神形兼備。圖為王秀英老人香包作品。

徐州香包以中藥香包最為出名,香包內裝的中草藥,能起到驅蚊防潮,淨化空氣,預防疾病的功效。圖為桃形香包。

1939年,王秀英出生在徐州市青山泉鎮張莊村,這裡地處蘇魯交界,自古以來就有做面燈、香包等民間手工藝品的傳統。10歲時,在外婆和母親的影響下,王秀英就開始接觸到香包。至今已經做了60多年。

2009年1 2月,王秀英的中藥香包作品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2018年,王秀英當選2018年度“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代文明的發展,傳統的技藝已經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榮,會縫製手工香包的手藝人越來越少,而能夠堅守此道的更是鳳毛麟角。圖為王秀英一家三代人的香包傳承。

在王秀英的帶動下,學習做香包的隊伍逐漸的壯大,馬莊香包也開始慢慢的形成了一個產業。圖為外國友人前來參觀,學習製作香包。

隨著馬莊香包的名氣越來越大,賈汪區也開始打造“馬莊香包”這張靚麗的名片。香包產業的壯大,也帶來了當地鄉村旅遊的繁榮。圖為許多參觀者慕名前來。

隨著國家對非遺項目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這些古老的技藝。許多院校邀請王秀英老人去講課,她不顧自己年高體弱,樂此不疲。圖為王秀英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講課

圖為與外國留學生交流。

圖為外國留學生製作香包。

圖為與外國留學生合影。

圖為與小學生合影。

正在大連藝術學院讀大學的孫女孫歌堯,在奶奶的薰陶下,孫歌堯初中時候就開始學習製作香包,現在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如今她已經被正式確認為徐州香包第五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短短2年時間,以王秀英為核心的香包製作隊伍就擴大到了300人,培養更多更好的香包技藝傳承人就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圖為王秀英老人指導村民製作香包。

馬莊香包產業,通過統一採購材料,以計件計薪式,組織村民手工製作,帶動了全村200餘人就業,從業者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圖為王秀英老人指導村民製作香包。

穿針引線繡如意,此生不負錦香囊。以匠心致敬傳統,用極致感動人心。王秀英堅守70年,只為給後人留下最原始的香包製作技藝。圖為王秀英老人指導村民製作香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