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功绩那么大,为什么名声不如汉武帝?

庭下灵



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来看吧。

一、活得久是最大的王道

刘病已活了42岁,当了25年的皇帝,其中有8年还是傀儡皇帝,做不成什么事,实际掌权的时间是17年。

而汉武帝刘彻活了70岁,当了54年的皇帝,除去窦太后掌权的5年,实际掌权的时间也有49年。

这多出的32年,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在史书上留下的浓墨重彩也太多了。

所以,刘彻比刘病已有名就正常了。



二、雪中送炭永远重过于锦上添花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整个汉朝,一直深受匈奴之害。

曾经御驾亲征的高祖刘邦,曾经被困于白登7天7夜,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靠贿赂匈奴人,才得以脱线,史称“白登之围”。

这一战之后,再没子孙敢跟匈奴硬碰硬,每一次都靠和亲,送东西来缓解。

而刘彻做的事情,是他的祖辈们一直想做但是没做成的事情,就是打败了匈奴,把匈奴赶得远远的,再也没能力来侵犯。

这个壮举,对于整个汉朝历史来讲,是开创性的胜利,对于汉朝人民来讲,是雪中送炭的功绩。


而刘病已虽然稳住了国内局势,并且开疆扩土,让国家更为壮大了,不过都是在刘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有了更上一层楼的作为。

这无异于做了锦上添花的事情。

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折射到名气上,也就正常了。



三、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无论当时的功过是非怎样,留给后人更感兴趣的,是江湖上关于他们的传说。

在这点上,刘彻给后人留下的故事更多,能让人记住的故事也更多。

从“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到“生男勿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卫皇后,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的李夫人,到“杀母立子”的钩弋夫人。每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唏嘘和传说的女人,都与汉武帝刘彻相关。

而刘病已,只留下了一段深情不忘的“旧剑传说”。

相较之下,刘彻的情事更符合广大民众的八卦心理。



四、众人拾柴火焰高

汉武帝时代,后人记住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文有董仲舒,东方朔,司马迁,窦婴,司马相如,桑虹羊,张汤,霍光,金日蝉,苏武,田汾,张骞,主父偃。

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

个个拎出来,都是声名赫赫。

而刘病已时代,只有一个霍光,还是霍去病的亲戚。

两相比较,汉武帝时代的群体光芒,远远大过于汉宣帝时代了。



叨叔叨史


想超越汉武帝,纵观我华夏整个古代史,除了始皇帝之外,你看还有谁能做的到?

汉武帝的赫赫武功,难以超越。纵观武帝一生,击败匈奴,解决了威胁汉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患。使汉人的地位空前提升,极大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又开拓丝绸之路,使西汉王朝先进的文明得以远播,以空前强盛得姿态雄居东方。对内,施行推恩令,兵不血刃的彻底解决了尾大不掉的局面。极大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也对后世解决地方做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而汉宣帝刘病已虽说也为大汉中兴出了很大力,整肃吏治,励精图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但和汉武帝的功绩相比之下,不可同日而语。汉宣帝是在一个没有外患的基础上而完成中兴。在这样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只要不是个特别平庸的皇帝想要做到都不算太难。而要做到汉武帝那样,彻底解决内忧外患,没有雄才大略作为支撑,是很难完成的。

汉宣帝作为一个守成之君,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其仁慈贤明很接近自己的祖辈汉文帝,汉景帝。但和汉武帝的赫赫武功,雄才大略相比之下,着实逊色不少。因此,其名不如汉武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野史集001


汉武帝虽然武功强盛,破匈奴,吞朝鲜,开通西域,在晚年的轮台罪己诏更使他的名声大涨,但在其执政期间,西汉的经济却开始出现严重的危机。



而汉宣帝刘病已上台以后,除霍氏,集中皇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将汉武帝时期因长期的穷兵黩武造成的种种祸患逐渐消除。


汉武帝可以南征北战,达成前人的不世之功,并不完全是其个人能力的表现。在刘彻即位之前,西汉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


《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而汉武帝南征北战之后,国家内部是个什么情况呢?


《汉书·刑法志》记载:“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


汉武帝后期,百姓生活困苦,灾害多发。流民数百万,农民起义不断兴起。为了满足汉武帝强盛的征服欲,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以至于在汉武帝最后终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但是也给当时的国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及至汉昭帝时,只能继续与民休息,除苛政,废酷吏,将国家拉到正轨上来。


所以等到汉宣帝刘病已即位的时候,国家的经济情况,已经无法在承受更多的战争了。再来一个汉武帝,那么西汉就会很快重蹈秦灭亡的覆辙。


汉宣帝很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在这个历史时期,做到了最好。他选贤任良,让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经济逐渐恢复起来。使这种繁荣的经济局面一直延续到了西汉末年。



西汉的两个盛世,“文景之治”和“昭宣之治”,也正好把汉武帝执政时期空了出来。可见,汉武帝的名声之所以如此大,靠的是什么?


是前代隐忍的积累,

是后代处事的谨小慎微。

是所谓强汉百姓的献血,

是阴山下埋葬的累累白骨。


我是穿越历史的小熊,关注我,不同角度看历史。


穿越历史的小熊


这里是历史有点酷,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见解。

个人认为汉宣帝刘询跟汉武帝不在一个层次上,虽然他也是一个贤明之君。但无论是名气还是功绩都不能和汉武帝刘彻比。


(汉武帝刘彻图片)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汉朝各个方面被汉武帝治理的有声有色。汉宣帝只是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中兴作用。说的通俗一点好比汉朝就是一个家族企业,到了汉武帝这一代开疆扩土,又闯出不错的佳绩,到了汉宣帝继位时家道有所中落,汉宣帝刘询只是在汉武帝刘彻创业的基础上稍微的巩固了一下业绩,已经不用那么拼命的创业了。

因为汉武帝已经为汉家这个家族闯出了名声,汉宣帝刘询只要坐享其成,再稍微用点功就能得到一个中兴之主的名声,名气自然就超不过汉武帝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够懂吧!

同样是英明之主为什么汉武帝刘彻就比汉宣帝刘询的名气大呢

从军事上来说。汉武帝时期军事上对匈奴的作战,通过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几次重要战役使汉军从军事上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再到从气势上压倒匈奴。出了从汉朝建国以来一直被匈奴肆意侵扰的郁闷之气。
(汉武帝刘彻画像)


以前都是被匈奴追着打,还要忍气吞声,现在到了武帝这终于能够出口恶气了,而且还打到了匈奴的老家漠北腹地。你说后人能不给汉武帝刘彻竖个大拇指嘛,名气自然而然就高起来了。

而汉宣帝刘询的军事功绩则主要是降服匈奴,继位第二年就用十六万兵马分五路进攻匈奴,使得匈奴望风而逃,汉军大胜而归。但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汉武帝时期的霍光。而汉宣帝也是霍光扶持上位的,汉宣帝继位后的六年里没有掌控朝局的能力,只能依靠着霍家。

之后在汉宣帝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使西域诸国纳入汉朝版图,汉朝政令得以在广阔的西域正式颁发。但这都是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诸国,然后汉武帝派兵打压一些不听话的小国,有了这些基础到了汉宣帝这才能够设下西域都护府。而西域都护府也是吸取了汉武帝时期在漠南地区设郡县然后移民,派兵屯田驻守的经验提出的。

在人才方面。汉武帝时期军事人才有东方塑,卫青,霍去病,张骞等都是很有名气的,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汉武帝的名气。而汉宣帝时期我们能够记住的就只有霍光这个权臣了。军事人才也很少,就一个赵充国七十了还要站出来去解决羌族犯境。不过这个赵充国还是可以的,就凭一己之力还真就镇住了羌族进犯汉朝边境。
(汉宣帝刘询剧照)

结语

在一个就是汉武帝年轻时很英明,有主见。晚年的时候就因为受巫蛊之乱给了他人生一个很大的污点,从而争议很大。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人设崩塌,从而名气暴涨。由于他勇于承认错误,并下罪己诏,古代要一个皇帝承认自己犯错那是很难的,所以他自身一直带着热点。再加上现在的电视剧关于他和他那个朝代的故事各种翻拍。传播度广,所以名气大的不得了!


(汉武帝刘彻石像)


大家怎么看待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历史有点酷


刘询并不是名声很低,只是汉武大帝的名声太过响亮,已经不单纯在中国范围之内传播,甚至在海外的华人提起汉武帝刘彻,也是颇有耳闻,所以,汉宣帝和汉武帝比较也是不太客观。因为汉武帝和刘询相比,在拳击比赛当中属于公斤数不够,简直不是一个量级,如果拿唐太宗和秦始皇、以汉武帝,这三人还是同一档次,但是先不管这些客观原因,导致刘询名声不如汉武帝,我认为还是刘询只是个“守成帝王”。

整个汉朝,无论是匈奴还是藩王的问题,都已经在刘彻手中得到了根治,汉宣帝也只是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改进,所以汉宣帝比汉武帝还要逊色不少。虽然在汉宣帝时期,也有“孝宣中兴”这样的太平盛世,收服西羌击败匈奴。重视文化以及发展农业,这些都是刘询所带来的好处,可是汉武帝才真正将整个汉朝,从文弱改成强盛。这是刘询难以取代。

有个假设,将刘询前移至汉武帝时期当皇帝,他会不会有汉武帝那样的成就。我觉得大概率是不会,首先在汉武帝时期,他拥有卫青、李广利、霍去病、张骞这些大臣的辅佐。这些君臣与汉武帝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刘询为人性格懦弱,自身魅力并不太足,他或许不会有胆量重用这几人。刘询所采取的执政措施在我看来相对保守。

汉武帝时期,藩镇以及匈奴问题日益猖獗,按照刘询的能力性格,他或许还会和文景二帝一样,采取守成的策略延续下去,有点类似宋朝对待契丹时的做法。这样一比较,大家是就会有个很明确的认识,刘询比刘彻能力是要逊色,而且魄力不行,整个朝代涌现出一位有才帝王就已经足够,即使是唐朝,也只不过李世民、李隆基流传千古。如果硬要算的话,武则天也是位。

而整个汉朝,刘邦、刘彻,这二位已经是震古烁今,占据了太多的话题导向,即使是刘询文治武功也属上乘。但整个朝代无法容纳这么多有话题性帝王。所以我认为,刘洵从个人魄力执政能力,还有整个朝代的舆论导向,与刘彻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说句很现实,如果不是描写刘询的电视剧引起大家的关注,那么他的名声还要进一步下降,翻拍历史剧也能提高帝王的名气。汉武帝以及衍生的作品实在是多如牛毛,不仅他有名,就连霍去病、卫青等人也都名垂千古,这些是刘询所不曾得到的待遇。

衡量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主要还是看大的环境上是否平稳安康,无疑汉朝于刘询以及前期,确实是能称得上强国,但刘询也犯了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将刘奭选为接班人。将汉朝基业全部葬,此后西汉处于下坡,这些也是影响刘洵,留给大家好印象的重要原因,他在处理立储问题上犯了错误,反观刘彻,他虽然在后期也有巫蛊之乱,但总的方向还是确定下来。这种种的因素就造成了,刘询在普通人的印象当中还是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对于有点历史基础的朋友,刘询也是鼎鼎大名。

普通人喜欢一些有看点,身世复杂离奇的君王,这些汉武帝都符合。刘询虽然身世复杂,但他当上皇帝之后,还是采取平稳过渡的执政方针,虽然将整个汉朝带领带领复兴。可是话题性就显得不足,平平淡淡的帝王怕是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就好比我们在看一本书或者是影视作品,这个作品是否有吸引我的地方,有什么劲爆点?

将刘彻以及刘询看作是两本不同的书,那么汉武帝无疑要吸引我们,刘询就像一本言辞优美,融会贯通的好书,但也显得太过无味。一是因为刘彻名气太过响亮,能比他还厉害的帝王,在古代应该没多少。第二就是因为刘询自身太过平淡,确实是位好帝王,但没有更多的细节可供挖掘。第三就是这两人的影视作品,还是刘彻占据上风,经过无数版本的演绎,汉武帝早已成为不同形象的角色,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广而宣之,汉武帝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噼里啪啦嘞


宣帝虽勤勉敬业颇有建树,一时朝野晏然,但终不及武帝开疆拓土扫荡匈奴,立大汉之威的影响。其雄才大略非宣帝可比。


了无痕


汉宣帝很厉害,但知道他的人却并不多,这是为什么? 可能很多的小伙伴都不知道汉宣帝是什么人,不过如果说到他的大名,也许你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汉宣帝的名字叫做刘病已,后来他改名为了刘询。 刘病已这一生也是非常传奇的,他的祖辈们再一次巫蛊之祸当中全部都自杀了,所以在他的家族当中,只有刘病已活了下来,而且还流落在了民间。 那个时候有两个家族一直都在争斗,一方是以卫子夫卫青为代表的卫氏家族,而另一方是以李夫人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家族。当然了,这场战争的最后是刘病己的卫家人取得了胜利。 说到西汉时期,我们都听说过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的大名,这之后我们还有汉武帝刘彻的名字。要说到刘彻啊,我们有很多可以说的事情,比如说他开疆扩土,奠定了我们现在中国地域的一个基本雏形,但是在西汉时期,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汉武帝时期,而是我们今天说的主角汉宣帝。 在西汉历史上,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那个时候只有对国家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的皇帝才能够拥有庙号,这四位皇帝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就疑问了,汉武帝刘彻明明也很厉害,那为什么说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是在汉宣帝时期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汉武帝把汉文帝给他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刘彻是在到了末年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他才下诏要求休养生息。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刘彻这个人很刚,他和匈奴大宛这些国家打仗都是非常厉害的,不过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他拿着很多的钱财去充实军营,但这个时候内部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彻已经属于是外强中干了,而且那个时候有很多的人都对他很不服气,时常造反,但是汉宣帝不一样,汉宣帝在治国上讲究策略。 其实,汉宣帝这个人非常懂得怎么去利用西域各国的兵力,而不是每一次都从自己的国内去调兵。他很懂得利用一些外交手段让自己的兵力得到充实,非常明智的一个举动。但是这件事情背后我们也要说一下汉武帝的功劳,正是因为在汉武帝刘彻时期把西域各国都给打怕了,所以在汉景帝当政期间,这些国家才会去认可这个皇帝,才会去听从这个皇帝的号令。 除了这些之外,比如说汉武帝刘彻非常喜欢用一些酷吏,但是汉宣帝就非常喜欢用一些循吏,其实也就是老百姓嘴里常说的好官。除了知道民间疾苦之外,汉宣帝还非常重情重义,他的皇后是他在贫贱时期的妻子许平君。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有文有武,并且有情有义的人,为什么在历史上知名度这么低呢?关于汉武帝刘彻题材的电视剧,我们看过很多了,但是关于刘询为题材的电视剧,我只知道乌龙闯情关。 小编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发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所有事情都不能只从一面去看待,我们要多方面的去了解和判断。刘询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流落民间了,所以他非常知道民间疾苦,这一点也在一些生活上增加了他的阅历,让他当了皇帝之后也可以避免养尊处优的负面影响,这也就是他能够让汉朝得到中兴的原因。 但是我们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游荡在民间,所以他的文化水平其实是比较低的,虽然他在汉武帝之后又做大了他的事业,但是他并没有在汉武帝的基础上来创造出新的事情,所以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知名度这么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