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封天下第一石、霸王愛姬葬身地

乾隆御封天下第一石、霸王愛姬葬身地

靈璧石,安徽省靈璧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靈璧石質地細膩溫潤,滑如凝脂,石紋褶皺纏結、肌理縝密,石表起伏跌宕、溝壑交錯,造型粗獷崢嶸、氣韻蒼古。常見的石表紋理有胡桃紋、蜜棗紋、雞爪紋、蟠螭紋、龜甲紋、璇璣紋等多種,有些紋理交相異構、竇穴委婉,富有韻律感。

2010年9月,靈璧石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靈璧石按形態、質地、聲音、顏色、紋理可分為青黛靈璧石、靈璧紋石、靈璧皖螺石、五彩靈璧石、白靈璧石、靈璧透花石、紅靈璧石等七類。青黛靈璧石:顏色青黑,敲擊發出清脆聲音。靈璧紋石:顏色青黑,表面有直線、弧線、圈線及金錢、蝴蝶、祥雲中一種或多種不規則狀紋理。靈璧皖螺石:表面呈螺旋狀突起(形似螺殼)顏色為紅、黃、灰色。五彩靈璧石:一塊石體呈多種顏色,有黃、絳、紅、青、白色等。白靈璧石:顏色部分或大部為純白色,其餘部分青、灰色。靈璧透花石:顏色黑、灰,表面有人物、植物、山川、清溪、漢畫等圖案,有較強墨韻感。紅靈璧石:石頭通體為紅色。


靈璧石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期間。

唐宋時期,靈璧石被列為貢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

清,被乾隆封為"天下第一石"。

虞姬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東7.5千米處,是項羽愛姬之墓。據《史記》載,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困於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料大事已去,遂夜飲帳中,慷慨悲歌,虞姬和之"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吟罷自刎身亡,後被部屬安葬於此。墓園佔地3942平方米,墓冢和墓碑修復一新。墓園外建門樓、圍牆,內建展廳、草坪、碑廊,供人遊覽憑弔、棲息或潑墨揮毫。

靈璧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別稱霸王城、石都。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臨泗縣,西連宿州市埇橋區,南接蚌埠市固鎮、五河兩縣,北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睢寧接壤。總面積2054平方千米。

靈璧境內有石如璧,故名 "靈璧"。靈璧有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鍾馗故里、中國觀賞石之鄉、中華奇石的主產區,靈璧石被譽為中國四大觀賞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鍾馗畫,靈璧三絕甲天下"之譽。

靈璧始建於宋元祐元年(1086年),是千年古縣,"山川靈秀,有石如璧",故名 "靈璧"。這裡是奇石之鄉、鍾馗故里、垓下之戰古戰場,素有"奇石虞姬鍾馗畫,一奇一美一神,靈璧三寶甲天下"之美譽,先後被評為"首批全國旅遊文化典範基地""中國最美觀光旅遊名縣"、"中國十大文化特色旅遊名縣"等稱號,榮膺第十八屆、十九屆、二十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入選"大中華區最具魅力特色旅遊目的地"名單。靈璧縣是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觀賞石多功能綜合展銷基地、"中國民間藝術(鍾馗畫)之鄉",靈璧石被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石"。

奇石文化

靈璧石,又稱磬石(八音石),產於本縣漁溝鎮磬石山北麓平疇間。宋人杜綰在《雲林石譜》中匯載石品116種,靈璧石位居首位。"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巖對靈璧石發出的由衷讚歎。靈璧石的開發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尚書·禹貢》載"泗濱浮磬";殷商時期有靈璧石雕制宮廷樂器——虎紋石磬的記載;《晉書》載:皇帝勒令鎮西將軍謝尚來靈璧採磬石以備大樂江左……

靈璧石除磬石以外,還有更奇特的觀賞石,其出產地也不限於磬石山一帶,主要分佈在縣境北部,如靈覺山、朝陽山、白馬山、耳毛山、邵山、九頂山等,在縣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帶也有少量的分佈。從已產出的靈璧石來看,其真正魅力不僅在於天賦其內在的靈氣和形態的神奇,而其質、形、色、紋皆俱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故乾隆帝也曾讚譽它為"天下第一石"。 [7]

楚漢文化

靈璧是楚漢古戰場、霸王別姬地,垓下之戰聞名遐邇,美人虞姬世人敬仰。霸王城、虞姬墓、散楚山、垓下古戰場、張良吹簫臺、金銀山韓信點將臺、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一幕幕經典的故事和傳說發生在靈璧、結束在靈璧也深刻影響著靈璧。

垓下之戰是楚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在我國戰爭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史記》、《漢書·地理志》、《安徽通志》等都確切表述了這場戰爭的發生地。唐代著名詩人高適憑弔垓下古戰場時作《東征賦》曰:"次靈壁之逆旅,面垓下之遺墟。"史學泰斗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這樣寫道:"垓下在安徽省靈璧縣南、沱河北岸。"《中國歷史地圖集》把垓下標註在安徽靈璧的東南部。 [8]

鍾馗文化

靈璧鍾馗畫又稱靈璧判子,它有別於其它地方木板年畫或門神畫作品,用手工繪畫形式,有其獨特的民間風味,歷經宋、明、清各代,迄今經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靈璧古城內,畫店林立,畫商如雲,清乾隆年間《靈璧志略》稱:"每歲可售數萬紙"、"畫工衣食於斯"記載當時盛況。靈璧鍾馗畫在繼吳道子之後,至宋元祐年間,靈璧置縣時期,便有一批民間畫家雲集此地,初步形成鍾馗畫(民俗畫)藝術中心。北宋畫家楊斐所繪鍾馗,深得吳道子之味,氣勢偉岸;後居淮楚,與靈璧畫家友情深厚,因傳道子之法,為靈璧鍾馗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南宋淮陰畫家龔開,入元不仕,喜作鍾馗墨鬼,筆墨酬和,妙趣橫生,靈璧畫家深受影響,鍾馗畫風為之一變,形象怪誕,風格新奇。清初,指畫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時靈璧為宿州所轄,經常往來,對靈璧鍾馗畫家大加扶掖,使靈璧鍾馗畫創作水平整體得到提高。清人齊周華在《名山藏畫副本·鍾馗像贊》中讚道:"由吳道子畫能通神也,無如天下傳寫,漸失其真,惟靈璧所畫,往往不失吳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915年,靈璧民間鍾馗畫師翟光遠繪製的鐘馗畫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也有稱"萬國藝術賽會"並榮膺金獎,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

民間藝術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磬石雕刻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菠林喇叭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鍾馗畫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皮影戲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琴書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磬石雕刻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垓下民間傳說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大鼓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鍾馗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魏獅子舞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月二十八古會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白龍探母傳說和白龍廟會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旱船

靈璧非物質文化遺產:馬燈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