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晚年的乾隆皇帝,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志得意滿。平心而論,他智商很高,還受過良好的教育,一輩子吃過見過,在皇帝這個群體中不算糊塗。

他一手締造了乾隆盛世,也清楚盛世背後隱藏的種種問題。但這種君主集權從秦始皇時期算起,玩了兩千多年,早就暮氣沉沉,積重難返。其實早在宋朝的時候,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都對這種步入暮年的帝制而束手無策。乾隆皇帝雖然絕頂聰明,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乾隆皇帝畫像

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是個養貪官的皇帝,和珅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如果只看反貪的成績,乾隆帝大概也是歷史上反貪力度最大的皇帝。當然了,朱元璋那種假借反貪名義除掉功臣的除外。

乾隆帝深刻的知道,反貪只是抓抓典型,官場的腐朽讓他無從下手。也正是因為如此,和珅對於乾隆來說才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為無論帝國暴露出多少問題,和珅都能輕而易舉的粉飾太平,為乾隆帝裝滿內務府的小金庫,替乾隆帝制造盛世的數據,掩蓋盛世的問題。

幾十年後,大清的中流砥柱李鴻章曾自嘲是個裱糊匠。其實和珅又何嘗不是個裱糊匠?只不過李鴻章裱糊的是個破房子,和珅裱糊的是個豪宅。

不管怎麼說,在和珅的協助下,乾隆帝還是交出了一個令人無法反駁的優秀成績單,他統治的帝國跟古時候歷代王朝比,數據都是最好看的。乾隆帝都八十多了,還能繼續進步嗎?能。臨退休乾隆帝還能再把自己拔高一下,那就是體現自己的孝心。什麼孝心呢?乾隆帝打算不超過爺爺康熙帝的在位時間,在位六十年就退位,當然這個退休是形式上的,退位不交權。

那麼選誰當皇帝呢?老頭手裡可打得牌也不多。別看他有十七個兒子,但他最愛的兒子都夭折了,剩下的也有大部分活不過乾隆。

能在乾隆六十年還活著的,就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四位。尤其此可見,當乾隆帝的兒子是個高危職業。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和珅又何嘗不是個裱糊匠

這四位根本不用怎麼權衡,老八永璇是個少爺樣子,不適合當此大任。永瑆很有意思,改天可以單說這位性格乖戾的書法家。除了寫字,生活中的永瑆表現的就像個業餘的正常人,沒法當太子。永瑆和永璘差不多,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特點。那就挑個歲數大的,皇十五子永琰就這樣撿了個太子名額。

幾個月後,乾隆皇帝正式把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慶。乾隆帝成為了太上皇,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掌權的太上皇。

嘉慶皇帝當然不敢造次,於是率領群臣奏請乾隆太上皇“壽躋期頤”。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嘉慶帝太年輕,才36歲,哪裡懂治國啊?請乾隆太上皇繼續執政,一直到太上皇一百歲時,再退休。

太上皇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軍機處有事還是照樣請示太上皇,一切彷彿都沒發生改變。

和珅有沒有危機感呢?他擔不擔心一朝天子一朝臣呢?開始他是完全不擔心的。很明顯,誰當皇帝不是要錢要權?這些只有和珅能幫忙搞定。只要嘉慶帝想享受乾隆帝的一切,就得依靠和珅。放眼滿朝文武,還有能用的人嗎?阿桂老的都要上不了朝了,劉墉歲數也不小了,比年輕時昏聵多了。

另外,和珅堅信自己是嘉慶帝的恩人。因為他提前把嘉慶帝被封為太子的消息劇透給了嘉慶帝,這不是報喜鳥有功嗎?

而且,乾隆皇帝退位也是為了自己成績單好看,很明顯一些爛攤子要甩給嘉慶帝,嘉慶帝還能靠誰解決這些爛攤子呢?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嘉慶皇帝畫像

果然,就在嘉慶帝剛即位不久,帝國的南疆出現了一件規模小而意義大的事情。貴州苗民的起義漸成燎原之勢,算是為嘉慶元年獻上了一份大禮。

這是小規模的起義,比起即將發生的白蓮教起義簡直不值一提。但對於和珅來說,這次起義意義重大,直接把和珅推上了人生的巔峰。

首先我跟大家先念叨幾句這個起義是怎麼回事。在清朝以前,歷代王朝對西南邊陲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非常的薄弱,這些少數民族組成一個個土司,享受高度自治。到了清朝,由於這一地區的特殊性,才有了吳三桂鎮守雲貴多年。三藩之戰以後,雖然朝廷在西南設省道府縣,但土司制度遊離於這些單位之外,可以說是一個個國中之國。也正是因為土司制度,古代西南地區的發展一直很原始。

因此呢,從雍正朝開始,雍正帝派出自己心腹大臣鄂爾泰前往西南正式推廣改土歸流,逐步廢除土司制度。

字面解釋,改土歸流就是把土司改成朝廷派來的流官。改土歸流的手段呢,基本上就是先拿過土司們的軍權,再拿過土司們的其他權力,最後設立朝廷的官職,把土司地區納入朝廷的體系。

所以,從改土歸流開始,土司們和官府的矛盾就一直存在。不過這些土司力量薄弱,幾百個人,上千人鬧事,朝廷分分鐘就能平叛。

朝廷自認為完美無瑕的改土歸流政策,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大清的官可不講道理,做事都是高壓政策,甚至濫用權力、貪贓枉法、搶劫少數民族的事情出現。

因此了,除了土司反抗之外,少數民族的人民也時有反抗。縱觀大清朝,光苗民的大型起義就有三次,嘉慶元年這回趕上的,就是第二次。

這回苗民起義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官府強徵苗民土地,第二是官府遷來大量漢族擠壓苗族的生存空間。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土司城

到了乾隆六十年,終於引發了石柳鄧起義。這次起義很快波及貴州東北部和湖南西部,像什麼石三寶、吳半天也都紛紛響應。還有位肖世寧很有意思,他自稱是吳三桂的後裔,改名吳八月,曾一度被各路苗族義軍尊為“吳王”。

但實際上各路起義都是各自為戰,理論上平這樣的起義沒難度。

遇上這樣的不和諧因素,那朝廷肯定要使出雷霆手段。怎麼打呢?朝廷派出了第一猛將福康安,調集了七省三十七萬大軍平定這些小規模起義。福康安大家很熟悉了,那是指哪打哪,一路高歌猛進。結果呢,福康安運氣不好,嘉慶元年,福康安在這場戰爭中病逝。

主帥死了,副帥和琳就擔起了主帥的職責,當上了總指揮。那這仗怎麼打?可得說道說道了。和珅管錢,和琳管兵,這哥倆多好商量。大清朝的軍、財權都在和珅的控制之下,讓和珅正兒八經的進入了職業巔峰。地方上的兵馬多在和琳手中,京城周邊十數萬衛戍部隊在擔任九門提督的和珅手中,這讓和珅成為了大清開國以來,繼鰲拜之後第二個擁有如此大權的人物。下一個在大清朝能掌握這麼多軍隊的,就是袁世凱了。

這哥倆精誠合作,把平叛當買賣做,開始大發戰爭財。

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和琳也病死了。但是,對於和珅來說也沒關係。自從福康安病死,武將集團就再也沒有能與和珅分庭抗禮的人了,基本上各級軍官都以和珅馬首是瞻。當時海蘭察也死了,唯一能與和珅對抗的阿桂也躺在了病榻上,所以軍權還是牢牢的掌握在和珅手中。

雖然苗民起義的幾個領袖相繼敗亡,但由於清廷調集多省兵力去貴州平叛,從而導致四川、湖北相對空虛,這導致更大規模的川楚白蓮教起義為嘉慶元年獻禮。

這回的起義沒有名將的指揮,在和珅的操控下,平定白蓮教叛亂成為了他發財的良機。《清史稿》記載:“川、楚匪亂,因激變而起,將帥多倚和珅,糜餉奢侈,久無功。”

嘉慶二年,阿桂去世,和珅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軍機處處長”。對於和珅來說,更好的消息就是乾隆太上皇老得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所以和珅開始給乾隆帝當翻譯。

給老皇上當翻譯可以說是一個很強大的工作,太上皇老糊塗了,隨便哼哼幾句,和珅怎麼翻譯他也不理會,所以就相當於和珅操縱整個大清帝國,他的話就是聖旨。其實了到了這個階段,乾隆太上皇已經讓和珅給操控起來了,就連嘉慶皇帝身邊的侍讀,都是和珅的親信吳省欽、吳省蘭,整個皇宮都充斥著和珅的人。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乾隆太上皇老得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和珅開始給乾隆帝當翻譯

從這一刻起,大清帝國就成了和珅的買賣鋪面。他想怎麼收稅,就怎麼收稅。帝國的權力都可以被和珅當作商品出售。

這個國家到此就完了,劉全強搶民女逼良為娼都沒事,因為他是和珅的人。而得罪了和珅的大臣,很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朝上少個人嘉慶皇帝都不敢問。

嘉慶帝真的那麼怕和珅嗎?當然也不是。他是皇帝,怕什麼和珅啊?但是他怕那個老糊塗的太上皇,假如和珅說太上皇要廢皇帝,該怎麼辦?

所以,嘉慶帝忍啊忍,忍到嘉慶四年,太上皇駕崩,看你和珅怎麼假傳聖旨。

果然,太上皇前腳駕崩,給事中王念孫後腳就上書嘉慶帝,說和珅貪汙弄權,得查。嘉慶帝馬上下旨讓和珅擔任治喪大臣,暫停一切政務,專心治喪,並且要求和珅必須呆在宮裡不許回家。

接著,嘉慶帝下旨斥責前線負責平定白蓮將起義的將帥,說他們只會花錢不會打勝仗,並召回前線總指揮福長安,讓這個和珅死黨陪同和珅為太上皇守靈,順便解除和珅、福長安的一切職務。

隨著這個信號的放出,彈劾和珅的摺子如同雨後春筍般都鑽了出來,嘉慶帝趁機下旨讓和珅下獄,徹查和珅的種種不法。同時嘉慶帝下旨,非常時期,奏摺不要經過軍機處,直接遞給皇帝。

很快,和珅就被明確了二十條大罪,查抄了接近十億兩的資產,相當於大清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各位大臣一合計,和珅罪大惡極,應當判處極刑。當然了,這是為了把當好人的機會留給皇帝。怎麼說和珅也是嘉慶帝妹妹的老公公,嘉慶帝下旨賜和珅自盡。一代權臣和珅,就這麼悲催的上吊了。

當初和珅在下獄時寫過這樣的絕命詩: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費神。

暗室難換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那麼和珅到底有什麼才?網上替和珅翻案的經常說和珅很厲害,懂四五種語言。拜託,鹹安宮畢業的學生都懂這麼多語言好嗎?況且和珅只是學過,未必真懂。今天的學生在學校要學十幾年英語,確信人人都能看懂無字幕的英文電影嗎?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嘉慶皇帝下令查抄和珅家產

還有人說和珅會理財,這話說開了就是和珅會斂財。從和珅上位以來,他權力所致,沒有不能拿來交易的東西。只要別做的太過分,天大的罪孽都能花錢找和珅擺平。所以從和珅掌權以來,大清吏治出現了斷崖式敗壞,民間傳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都是客氣的,大清的官吏瘋狂起來,什麼錢都敢賺。

有人說和珅有文采,大概那首絕命詩代表了和珅全部文采。和珅在文學方面最大的才華就是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以來,大搞學術造假,大興文字獄,對文化界進行壓迫。他執掌翰林院以來,天下學子想憑屈從科舉制度改變人生是不可能了,誰有錢誰考得上。而上了位的新官第一目的當然是先把投入的成本賺回來,至於朝政愛誰誰,一般人都不發表意見。

還有人說和珅有商業才華,這話又得兩說。和珅的商業財富積累並非他是一個經營的高手,而是為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一家經營,所以他能開當鋪,開銀號,壟斷十三行的生意。有特權做生意,誰都能賺錢。

然後就不得不提和珅的軍事才能,雖然和珅從來沒打過勝仗,但人家能從戰爭中發財。明明可以一星期搞定的戰爭,必須拖個幾年。反正對手是弱雞,也滅不了大清。只要戰爭沒打完,和珅就能從軍費中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最終在和珅二十幾年的仕途之後,大清國的朝廷進入了萬馬齊喑的狀態。腐朽積重難返,朝廷中樞的大臣也講究個多磕頭少說話。這樣的官場,縱使巔峰的康雍乾合體,也難以扭轉。

那麼,嘉慶帝為什麼非要除掉和珅?為什麼不留下和珅繼續粉飾太平呢?其實和珅就算手握幾十萬大軍,在太上皇死後也難以造反,大家跟著和珅不過是因為有肉吃而已。

其實嘉慶帝定下的和珅二十條大罪並不是主要原因。嘉慶帝是個有理想的人,雖然才智平庸,但他是想有一番作為的。嘉慶帝廟號“仁宗”,比起乾隆帝來說,嘉慶帝確實要仁的多。所以和珅的暴政是嘉慶帝看不上的,而且嘉慶帝知道,和珅粉飾太平並不能長久。因此嘉慶帝必須殺和珅立威,然後推行仁政,革除弊病。

和珅巔峰後的謝幕,和珅到死都覺得自己是懷才誤此身

嘉慶下旨將和珅下獄

然而,和珅幾十年釀下的禍根,並不能隨著嘉慶帝殺掉和珅而解決。嘉慶帝釋放了甘肅那些被和珅抓起來的撒拉族人民,但沒有解決西北的矛盾。嘉慶帝處死了鉅貪和珅,卻沒想到大清國的朝廷幾乎個個是和珅。嘉慶帝希望有所作為,沒想到底下人個個不作為。

如果我們看嘉慶帝后期的御批,每每充滿著無奈。嘉慶帝知道帝國有弊政,但卻無力迴天。嘉慶帝廢除文字獄,甚至下旨向天下臣民解釋,朝廷真是窮,沒法給人民免稅,妄諒解。

包括後來的道光帝,也在享受著和珅留下的“遺產”,逼得堂堂大清國皇帝靠給龍袍打補丁來省錢。

在農業社會和帝制王朝的雙重末期,任誰都無力迴天。反而是和珅提到“不可不防”的英國人,不僅打痛了清王朝,還成功為清王朝續命。倘若沒有英法聯軍全殲八旗騎兵,就沒有湘軍、淮軍這樣的的新式軍隊崛起。沒有《北京條約》,就沒有多開放通商口岸增加外貿的稅收。有錢有兵,才讓清王朝沒有覆滅在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少數民族起義、沙俄入侵的洪流中。

而晚清能夠續命的更關鍵因素就在於讓英國人赫德來管理海關。清廷其實很明白,讓大清人來管理海關,掙得錢都不夠他們貪的。正是赫德的西式海關管理模式,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才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和珅遺留的朝廷規則,但也只是沖淡,沒有解決。不少人說讓個外國人管理海關好屈辱。但實際上赫德管理的海關,是大清朝最清廉、效率最高的衙門。這不是屈辱,讓和珅這樣的人成為大清國的二號人物,這才是屈辱。

和珅死後,他豪華的府邸幾經輾轉,傳到了末代慶親王奕劻手中。這位鐵帽子王不僅繼承了和珅的府邸,還繼承了和珅的精神,把貪汙推向了另一個小高潮,從而葬送了大清王朝。

和珅,這頭喂不熟的狼,必然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也只有在笑貧不笑娼的觀念中,會有人覺得和珅是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