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黄药师的人皮面具:其实金庸塑造的是一个伪君子


第一次华山论剑不是简单的比武大会,而是一次重新整合江湖势力,形成江湖秩序的契机。经过北宋朝廷与明教的激战、黄裳与江湖门派的冲突,江湖精英丧失殆尽,以门派为势力单位的江湖秩序几乎崩溃,江湖一片混乱,《九阴真经》初现江湖时遭到哄抢的场面就是这种混乱的折射。

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主角是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在这五个人中,王重阳、段智兴、洪七公对《九阴真经》不见得有太大的兴趣。王重阳是抗金义士,段智兴为大理皇帝,也想制约金国,丐帮有抗击外族的传统,身为帮主的洪七公对于金国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而江湖混乱不利于抗金,这是三人参与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是说,三人更关注的就是结束江湖混乱的局面,重建江湖秩序,从而使江湖朝着有利于抗金的方向发展。黄药师、欧阳锋对于《九阴真经》兴趣浓厚,当然,二人还是有区别的,黄药师对于《九阴真经》记载的武功本身更关注,而欧阳锋则是想通过《九阴真经》成为武功天下第一。

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以个人为势力单位的江湖秩序逐渐形成,而且这样的江湖秩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这也足以说明第一次华山论剑在当时的江湖影响有多大。王重阳成为最大的赢家,虽然黄药师也是赢家之一,但是毕竟是稍逊一筹,对此,心高气傲的黄药师不可能没有遗憾的感觉。

同时,对于在武学方面造诣极深的武学奇才黄药师而言,没有能够真正见识《九阴真经》就更加激起了对于《九阴真经》的兴趣,所以,黄药师盯上了不明就里的周伯通。据周伯通说他当时和黄药师夫妇相遇纯属偶然,这应该不是实情,巧遇很可能是出于黄药师的有意制造,那么,当时提出要借阅《九阴真经》的黄夫人应该是遵循了黄药师的意志。

有个聪明的老婆就是不一样,黄药师轻松搞定周伯通,得到了《九阴真经》的下卷。事情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再按部就班地发展,那么,黄药师的兴趣得到了满足,遗憾得到了弥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云淡风轻了。

偏偏枝节横生。陈玄风、梅超风偷了《九阴真经》离桃花岛而去,然后就是黄夫人因为再默写《九阴真经》而离世,黄药师惨遭人生剧变。

占有《九阴真经》对于黄药师而言能够获得与王重阳平起平坐、并驾齐驱、平分秋色的感觉,虽然在旁人看来这充其量也就是一种虚幻的、象征性的感觉,但是,对于经历过第一次华山论剑而且败在王重阳手下的黄药师而言,哪怕是这样的感觉也是至关重要。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黄药师不阻止黄夫人再默写《九阴真经》。

精通医术的黄药师在当时对于黄夫人的身体状况不可能没有察觉,甚至对于严重的后果也不可能没有预料,但是,为了不失去《九阴真经》,当时的黄药师已经难有理智可言,侥幸心态几乎控制了黄药师, 所以,黄夫人再次默写《九阴真经》与其说是黄夫人在铤而走险,不如说是黄药师在进行阴暗的人生豪赌 。

“伯通,黄药师素来说一是一。我说过决不向你的经书瞟上一眼,我几时瞧过了?我看过的《九阴真经》,是内人笔录的,可不是你的经书。”“老顽童,你也不必假惺惺了,若不是你炫夸甚么狗屁真经,内人也不会离我而去。”这是在桃花岛,面对周伯通的责问,黄药师的回答。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出自黄药师之口,所以,当时的周伯通觉得这是黄药师心智失常的胡言乱语。事实上,黄药师是把责任转移到了王重阳和全真教的身上。

心有遗憾的黄药师对于全真教有一种深深的距离感。黄药师与全真教的关系一直都很僵,当然,这也可以用双方的行事风格不同来解释。但是,在桃花岛招亲的过程中,这种距离感就很明显了。

此外,对欧阳锋的推重很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当然,黄药师推重欧阳锋是因为欧阳锋也与全真教关系紧张,而且,欧阳锋还敢于公然前往全真教砸场子,相信这更加让黄药师对欧阳锋刮目相看,因为欧阳锋做了黄药师难以做到的快事。

不但是对欧阳锋,黄药师对站在全真教对立面上的人都很有感情。黄药师对李莫愁就是如此。在嘉兴,黄药师不但着了李莫愁的道,让李莫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伤了程英,而且还让李莫愁掳走了陆无双,这似乎不能仅仅用一时大意来解释。后来,黄药师又因为李莫愁“桃花岛主,弟子众多,以五敌一,贻笑江湖!”的挤兑扬长而去,几乎是置程英、陆无双等人于险境而不顾。

这就更不能用顾全自己的身份来解释了,因为当年黄药师羞辱梁子翁等人时就没有顾全过自己的什么身份。其实原因很简单,李莫愁是古墓派门人,而古墓派是全真教的对头,所以,李莫愁是沾了古墓派的光,当然如果追根究底,李莫愁却是沾了王重阳的光。

魏晋风流人物生不逢时,黄药师又何尝不是。因为那时的江湖正是一个道义的江湖,这种道义需要内在的意义,也需要外在的形式,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忠孝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黄药师从来没有怀疑过作为礼法真正核心的忠孝等价值观念,反感的只是被利用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法外在的陈规陋习。黄药师能够“从心所欲”却难以“不逾矩”。

事实上,在金庸以“内圣”成就“外王”的语境中,身为抗金义士的王重阳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武学第一人,而且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也成为玄门正宗。作为继王重阳而起的道义之士,郭靖也是内外兼修。那时的道义之士是能够救生民于水火,御强敌于境外,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王重阳是,郭靖也是,黄药师不是。因为王重阳、郭靖的人生都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在为国为民中善其身,有一个明显的外在伦理形式;而黄药师则是在桃花影落、碧海潮生中善其身,难有形迹可寻。

所以,那时的江湖,桃花岛悬于海外,缤纷而寂寞,而襄阳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却是群雄聚集,风云际会,因为那时江湖的中心不在桃花岛而在襄阳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