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寺廟之國”尼泊爾:有人在看風景,有人在謀生和修行


尼泊爾以“寺廟之國”著稱。在尼泊爾旅行,舉目可見的寺廟神衹,還有隨處可見的苦行僧和修行者。隨著旅遊發展,尼泊爾的苦行僧變成了一種“景觀”。尤其是位於加德滿都的帕斯帕提那神廟,那裡的苦行僧成為世界各地遊客和攝影師們爭相拍攝的對象。

苦行僧是尼泊爾最常見,也最獨特的一種修行者。他們通常是蓬頭垢面,臉上身上塗著粉白,眉宇之間塗有其他色彩,以紅色為主。且衣衫襤褸,手持象徵溼婆神的三叉杖,坐在樹下或古蹟旁吟誦經文。

但若有遊客或攝影師想進行拍攝,他們也樂意配合,前提是講好價錢。有人曾懷疑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苦行僧,而是喬裝打扮以賺取錢財的一種謀生手段。苦行僧,在印度教中是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來鍛鍊忍耐力和離欲。

有的苦行僧也許是為了吸引遊客和攝影師,更是將自己打扮得更為“花俏”,頭上佩戴各種裝飾,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由於對印度教不甚瞭解,我不也敢果斷的就認為這些僧人是“假苦行僧”。但說實話,我曾在印度的恆河邊見到一個苦行僧,在我看來,真實苦行,於烈日下倒立了整個下午。

除了一些固定在神廟或其他地方的苦行僧外,在加德滿都的街頭也會見到不少四處行走的苦行僧。尼泊爾的文化的實踐基本上源自印度教和佛教,它體現在該國的無數禮儀、信仰、社會價值、節日、藝術和建築之中。在苦行僧的身上,除了看到信仰,還有社會價值和風俗。


但不論從歷史角度還是現實情況來看,印度教和佛教是對尼泊爾影響最大的兩個宗教。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上,除了有印度教的苦行僧,也有佛教的修行者。人來人往,塵世如潮,這位修行者手持化緣的銅缽,赤著雙腳一動不動。

相傳原始佛以蓮花的形式在湖中出現的地方,即今天的加德滿都的最大的佛教寺院斯瓦揚布寺的所在地,這也是尼泊爾著名的景點之一。據說,喬答摩佛之前的菩薩,一般都要去那裡向原始佛進行禮拜。就連文殊菩薩都不遠千里,從五臺山來到這裡。

加德滿都作為尼泊爾首都,是尼泊爾歷史和文化最古老的中心。正是在這裡,尼泊爾文化從公元開始直至今天,持續了2000餘年的發展和繁榮時期。

在這裡,你會深刻的感受到“寺廟之國”的信仰和魅力。不論是對佛教還是印度教,人們的敬拜成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行為之一。杜巴廣場除了是尼泊爾的世界遺產,也是尼泊爾人心目中的“朝聖之地”。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對待信仰的態度十分堅韌。很多去尼泊爾旅行的人表示佩服,也有人不能理解。面對不同文化不同環境的國度,我們除了尊重就是遵守。對這裡的人來說,信仰像是一縷陽光照進他們的內心。對我而言,看見他們的信仰,我內心也有陽光。


大概正是心有信仰,所以尼泊爾人在對待生死方面顯得從容和淡然。我曾兩次前往尼泊爾,兩次都曾坐在巴格馬蒂河畔,看著帕斯帕提那神廟的露天火葬場,與我一起的還有更多的世界各地遊客以及大量尼泊爾人。當遊客將其視為一種景觀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時,尼泊爾人的態度尤其樂觀。

他們在面對自己的宗教神衹時,除了敬拜也會掏出手機來拍攝。尼泊爾人很喜歡拍照,這一點跟印度人很像。廟堂內,這個張著大口露出獠牙的神衹,深受尼泊爾人的歡迎。

在這裡,除了苦行僧和修行者,除了印度教和佛教,也有各種人生百態。在一些寺廟神衹附近,常有這樣出售鮮花和供奉神衹的用品。這些東西,通常只有尼泊爾人才會去買。

街頭,還有其他更多小販,他們要麼推著自行車一路走走停停,要麼是頭頂籮筐四處奔波。對於攝影師來說,尼泊爾的街頭真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天堂。但對尼泊爾人而言,街頭是討生活的地方。人來人往,除了看風景,也有人在風景裡謀生。

水果小販是加德滿都街頭最常見的一種,香蕉、橘子、葡萄、石榴和芒果,是最常見的幾種水果,看著新鮮,色澤也漂亮。遠遠望去,像是一幅畫。這些水果都很便宜,如果想砍價,你會發現尼泊爾人太善良了,或者說是老實。

雖然尼泊爾很窮,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尼泊爾的手工業和藝術創作是非常有名的。在尼泊爾的幾個著名的旅遊城市,除了一些手工藝術品,包括街頭藝人的繪畫也相當了得,通常以寫實為主,以風景和宗教為主要題材。

在印度街頭最常見的東西是牛和羊和流浪狗,在尼泊爾街頭除了流浪狗,猴子和鴿子是常見動物。尤其是在加德滿都的斯瓦揚布寺內,無數猴子聚集或生活在那。因而斯瓦揚布寺也被稱之是“猴廟”。不過斯瓦揚布寺是尼佛教寺院,卻也可見印度教的蹤影。

斯瓦揚布寺的猴子很多,杜巴廣場和博達哈大佛塔的鴿子最集中,個人認為博達哈大佛塔的鴿子比杜馬廣場更是密集。但不論是鴿子還是猴子,也是這萬千世界,芸芸眾生的一員。

看了這麼多,你也許覺得尼泊爾或者是加德滿都很髒亂。從環境方面分析,這確實是這樣。但仍有環境方面來說,如果登上納嘉闊特,你會發現加德滿都非常漂亮,尼泊爾的風景也相當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