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袁枚《子不语》中的故事之《太阴炼形》

太阴炼形

乾隆二十七年,杭州有个姓叶的富商买了一所废园,打算修整一番,作为别居之墅。

园子荒弃已久,圮坏不堪,需要大兴土木,很下一番力气来改造,富商对此格外上心,常常亲临现场督工。这天正在凿一方池塘,工人们忽然喧嚷起来,原来是从地下挖出了一样奇怪的东西。

那是两口合扣在一起的大水缸,缸体弹着密集的墨线,纵横如网,两缸接合之处不知用了什么材料密封,粘得结结实实。富商知道,从前每逢战乱,有些富贵人家外出避祸,往往会将金银珠宝之类不易携带、又不易腐坏的贵重物事封存地下,留待日后回来再行起出。而藏宝人倘若死在了外面,或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返乡,所藏财宝终为他人掘得的事情也常有听闻。

富商大感兴奋,想不到无意之间得了一笔天降横财?忙叫人打开一看,目瞪口呆,内中没有财宝,竟盘膝端坐着一个人,羽衣星冠,模样似是个道士,而皮肤红润,全无腐烂迹象,好像尚有生命。

在场众人无不大惊,这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封在缸中?这园子荒废多年,土地久未翻动,显然不是最近才埋进去的,但倘是积年之物,何以尸体竟未腐烂?

正惊疑未定,突然有人尖声道:“指甲!快看他的指甲!”众人定睛一看,无不倒吸一口凉气,那道人双手抱臂,十指指甲循着圆形的缸壁无限生长,一圈一圈绕在身周,像铁箍、又像蚕茧似的把他围在其中,恐怕不下数丈之长。

人只要不死,指甲头发总会持续生长,这道人指甲如此之长,不知道有几十年、几百年未曾修剪了?可是,若被埋在地下几十年,人又怎会不死?

这个诡异的逻辑矛盾令众人不寒而栗,忽然间,那道人双眼睁开,目光莹然,冲着众人微笑。

众人大叫一声,有的撒腿就跑,大喊“僵尸”。富商总算镇定,他退开一步,大声问道:“你是人是鬼!”

道人仍然只是微笑,此外再无其他动作。众人离那水缸远远的,全神戒备着,见他既不出声,亦不出来,除眨眼微笑外,连脖颈都不转动一下,好像僵了似的。

富商左看右看,觉得这道人不像什么凶恶的“异物”,他心地颇善,惧意稍去,就想着救人,那道人却连连转动眼珠,神情甚急,似乎并不想出来。富商又倒来茶水,那道人喝了,仍不能言语;富商继而疑心,难道这人患有重病?当时民间信服人参有“起死回生”之能,哪怕人只剩最后一口气,用人参也能吊住。富商家中有钱,倒不在乎区区一支人参,当即令人煎了参汤喂道人服下,道人但微笑而已,还是不语不动。

这可奇怪了,富商彻底捉摸不出道人的来路。当天晚上,富商留下一个叫喜儿的小仆守着道人,自己备办了几色水礼,去看一个朋友。

那位朋友学通四海,乃是有名的博物家,满肚皮的奇闻掌故。见富商来访,也很高兴,当即留他在家吃饭。酒过三巡,富商谈起道人的事情,那朋友闻言惊道:“此必是修习「太阴炼形」的高人!只因功行尚未圆满,故而不能言动,你还是照旧将他埋进原地,最为妥善。”

富商听他说得郑重,忙请教什么是「太阴炼形」。朋友“咕”的喝下杯酒,夹了块炸响铃送进嘴里嘎吱嘎吱嚼着,娓娓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人出生后,先天资质已定,体质、根骨便不易更改。凡人想要修习成仙,就要找些易筋炼骨的办法。相传道家有一门奇功,唤作「太阴炼形」,正是脱胎换骨的一条终南捷径。

太阴炼形,顾名思义,所谓「炼形」者,易经洗髓,炼化神形,炼化一副上乘皮囊,藉以羽化登仙。而所谓「太阴」,则是此术的代价,修习者需要“往阴世走一趟”,也就是要先死一次,才有炼成的希望。

早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人尝试修炼此术。

道教上清派初祖魏华存,原是西晋重臣魏舒之女,自幼好道。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得神仙授药,服用七日后,抚剑化形而去,升仙为「紫虚元君」,管制南岳衡山,民间也称她「南岳夫人」。

魏华存有个徒弟,道号「赵成子」,得南岳夫人授道书一部,日夜用功苦修,一日若有所悟,至幽州玄丘山,止于石洞之中,气绝身死。

大约五六年后,有个游人在山里迷路,无意间发现了石洞,入内一看,见一具奇怪的尸体盘膝端坐。尸体全身皮肉腐烂殆尽,五脏六腑却新鲜完好,心脏居然还在微微跳动,经络血管也一应俱全,血液正常流动,而尸体的指甲已有数寸之长,显然是死后还在继续生长。游人哪里见过这样诡异的尸体,以为撞见了僵尸妖魔一类,转身欲逃。昏暗之中,却见那尸体脏腑之间有光芒闪了一闪。所谓利令智昏,游人当时止住脚步,慢慢冷静下来,看着那尸体寻思:“素来听说得道之人,尸骸中能炼出宝物,佛教舍利、道家内丹,都是至宝。这具尸体半生半死,必然是宝物滋养的缘故。”大着胆子伸手掏摸尸体内脏,摸出五粒白色石子,华彩莹然,知道是异宝,急忙奔出洞去,一通奔驰,找到归路跑回家。

游人回到家时,天色已晚,五粒石子发出的光芒,竟比灯烛还要亮,心下既是喜欢,又有些惴惴,害怕那具僵尸追踪而至。转念又安慰自己:“世上哪有什么僵尸,这几颗石子,多半是那具尸体生前服下的灵丹,想要借此修道,只是他道行不够,虽有灵丹之助,终究还是死了,内脏不腐、指甲生长,必是这灵丹之效。”想到这一节,便不再那么害怕,左右端详石子,越看越喜欢,心想:“这样的神丹,留在死尸体内岂不是浪费?我迷路而得此宝,足见有缘。不如我吃了,说不定延年益寿,还有成仙的指望。”也不管究竟有害无害,便和水吞服。

此后五年,不见有什么异样,一切相安无事。

一日,游人忽觉腹中翻江倒海,张口大呕,五枚白石子从嘴巴里次第射出,发出蝉振动翅膀的“嗡嗡”声,飞走不见。游人想起那具奇怪的尸体,惊惧不已,什么僵尸妖魔之类的念头纷至沓来。这般整日胡思乱想,心神不宁,精神日渐恍惚,身体虚弱,生起病来,越发猜疑是那尸体“诅咒”之故,于是挣扎起身,一步一步挨回石洞,要看个究竟。

好容易来到石洞之前,哪还有什么尸体。一个面如冠玉的道人,正在岩岫之间吞吐罡气,发出龙吟般的啸声,震得山谷鸣响,风云变色,正是死去多年的赵成子。

游人受那啸声激动,站立不住匍匐在地。赵成子奇道:“你是何人?”忽然空中出现五个老叟,戟指游人道:“先生的五脏宝石,当初正是给这癞面人偷走的!”游人欲要辩解,却张口结石不能言语,继而脸上剧痛,遍生恶疮。这一惊非同小可,连连叩头,一抬眼间,赵成子和那五个老头已经不见了。游人大骇,急忙跑回家,疮已长满全身,倒地而死。

赵成子所炼的,就是太阴炼形。通常修此术者,需要寻觅安全僻静的所在,寄放自己的躯体,免遭邪魔破坏,继而依法驱元神进入太阴修炼。元神在太阴修炼的这段时间,留在阳间的尸体会像普通人尸骸一样肌肉灰烂、血沉脉散,但五脏不腐,白骨如玉,指甲头发正常生长。如此,快则三年五载,缓则二三十年,功行圆满,元神回归,瞬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肉身不仅恢复如初,而且根骨焕然一新,比之从前的肉体凡胎,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修炼期间,肉体极其脆弱,万万受不得外力伤害,否则躯壳一坏,元神无法返回,那假死就成了真死,肉身将彻底化作尘埃。而元神无处可依,不免被罡风吹灭。所以此法相当凶险,历来使用者,多半是些高龄濒死的术士,他们肉身已经衰朽不堪,无法对抗自然规律,终究不免一死。但有了太阴炼形术,死后真灵不昧,进入阴间重新炼化躯壳,一旦大成,不仅能从秽土重生,回到年轻人的状态,而且有望窥仙人境界。

那废园中挖出的道人,多半已经即将功成,是以“尸体”不现腐烂之相,只是还差最后一口气,肉身尚未炼活,故而僵不能动。

这一番话把富商听得惊嗟不置,不过倒也放下心来,心想只要那道人不是怪物就好,明天把他埋回去就是了。心怀一畅,便撇开此事,引觞满酌,同朋友海阔天空的纵饮漫谈。

却说富商的小仆喜儿独自守着道人,闷极无聊,他想起几个平时总在一起厮混的玩伴,不知这时又跑到哪里看戏赌钱了,那是何等热闹,偏偏他运气不好,要守着这连话都不会说的活死人。他站起身走来走去,灯光照在道人长长的指甲上闪闪发亮,喜儿心中一动,暗忖这般长的指甲倒是奇特,我何不剪下一片,明天见了伙伴也好吹嘘一番?他取来一把剪刀,探下身子去抄道人的手。道人眼珠乱动,好似十分焦虑,苦于发不出半点声音。

那指甲层层叠叠,喜儿理了半天,没理出一条易剪易取的指甲,情急之下,手腕一抖,道人的手已被刺伤,鲜血急涌。喜儿“哎哟”一声,退开几步,却见道人眼中流下泪来,随即血肉坍塌,化作一堆枯骨。

清·袁枚《子不语》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