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不入,看《子不语》里的市井骗子奇术

不劳而获者,自古有之,市井骗子手法多样,层出不群,且还能屡屡得手。其实,回过头来看,无非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弱点,贪欲或者猎奇。在前人笔记里也多有记载。

如清朝袁枚《子不语》就有一则故事,足见骗子对人性把握之到位。

说的是金陵北门桥边有一家钱铺,一日,有个老头过来换钱。因为银子成色和店主发生争议,一直喋喋不休。这时过来一个少年,自称是老头儿子的工友,说受他儿子之托,来给老头送信和一锭银子。老头接过信后,老眼昏花半天看不明白,就让店主来帮他看信。店主一看,信里说,随信带了纹银十两并告知一切平安,别无它语。老头让店主称一称那绽银子,店主一称,发现这绽银子实重却是十一两三钱。于是店主心生贪念,骗老头说,确实是十两银子。还把那绽银子按照当天的牌价,换了铜钱9000文给了老头。

无孔不入,看《子不语》里的市井骗子奇术

老头走后,店主暗暗窃喜。这时,另外一位客人才告诉店主,这老头是个骗子,也是自己的邻居。自己已经知道他的伎俩,只是当面不方便拆穿。店主一听,赶紧拿来剪刀把银锭剪断,果然只是包着银皮的铅块而已。店主顿时急眼,再三央求,又答应付给客人三两银子做酬谢,客人才勉强同意带他去找骗子。

客人带店主找到骗子喝酒的地方,自己就离开了。店主一见到骗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上前直接揪住衣领动手殴打。一旁众人见店主莫名其妙的就上来打人,都以为店主在欺负老年人,一起拦住质问店主打人的原因。店主这才告诉众人,老头如何利用手段骗了他9000文钱。

看到众人开始相信,老头端坐如故,毫不慌张,只是让店主拿银子出来看看。店主把假银子拿出来,老头哈哈大笑:“我儿子是寄给我十两纹银,你这银子明显超重,不是我那一绽。”又找来酒店的银枰,称了一下,果然假银锭是十一两三钱。于是,众人都认为店主是在籍故诬赖老头,一起把店主群殴了一顿。店主无奈,只得带着一身斑斑伤痕回去了。

正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时的贪念冲昏了头脑。

其实,骗子一伙手段并不复杂,不过就是利用了一个“贪”字,就把钱铺店主三番五次玩弄于手中,最后失了钱财,还只能吃个哑巴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