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在大宗淡水魚行業持續慘淡的情況,很多養殖朋友逐漸開始將目光轉向價格較高的特種魚,希望通過品種結構轉變來扭轉局面。但與普通大宗淡水魚相比,特種魚雖然市場價格偏高,對養殖技術、成本投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相應有所提高。怎樣才能養好這些魚成為越來越多朋友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池塘循環流通模式養殖鱖魚、雜交黃顙魚、加州鱸這三大品種的實踐探索來介紹一下特種魚怎樣在新要求下養出更高效益。

池塘高效循環流水養殖鱖魚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鱖魚是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對餌料有很強的分辨能力,終生主要以活魚蝦為食,即使是開口魚苗也是要攝食其他魚類的幼苗。人工養殖一般是需要套養一些餌料魚類供其或投餵冰鮮魚供其攝食,一方面投入成本顯著高於其他魚類,另一方面也會對水體水質環境造成汙染,所以轉變傳統的養殖模式來飼養這條魚也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和要求。安徽省是鱖魚養殖的主產區之一,以下通過滁州地區池塘高效循環流水養殖鱖魚試驗來介紹一下。

此前,安徽地區該模式養殖品種有草魚、斑點叉尾鮰、加州鱸、黃顙魚等,其中草魚、斑點叉尾鮰養殖技術相對成熟,以下是運用到鱖魚養殖的探索實踐。

1、池塘安排

池塘總面積30×667㎡,安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水源為滁河水。池塘內建設3個鋼混結構的流水池,流水池規格為25m×5m×2.3m,水深1.8m。每個流水池上游安裝推水增氧設備,鼓風機功率3kw,3臺鼓風機並聯接入主氣管,流水池下游的集汙池安裝集汙設備、推水端、集汙池前後設置攔魚柵,防止魚頂水逃逸。流水池外淨化區種植苦草、沮草、藕等水生植物,淨化水質。

2、魚種放養

魚種投放前,流水池養殖區進水端掛防撞網,防止魚種在逆流頂水時撞傷。7月上旬,選擇一個流水池放養鱖魚苗2萬尾,規格5cm/尾,為本場自行培育;其他兩個流水池分別放養青魚和鯽魚,均為本場自行培育。淨化區適當搭配放養不同規格的花白鰱,淨化水質。魚種投放前使用1%~3%食鹽水溶液浸洗5min~10min。

3、餌料魚投餵

餌料魚採用外塘河淨化區培育的適口草魚、鯽、鰱鱅魚等,規格一般為鱖魚體長的1/3~1/2,餌料魚如規格不均勻,應用魚篩將規格較大的餌料魚篩除。投餵量根據溫度、攝食強度而定,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4~5,每隔3~5d補充一次餌料魚。

4、日常管理

安排人員值班,觀察鱖魚的攝食、發病情況;早、晚監測水質變化,尤其是流水池下游溶氧量;每天根據觀察水色或用抄網檢查集汙池底部的排汙情況;定期檢查鱖魚生長情況,生長量、生長速度、體內脂肪沉積情況;定期檢查供電電路以及控制電路,是否有破損、暴露、進水等情況,保持設施良好運行狀態。

5、病害防治

在整套設備運行良好狀態下,鱖魚的病害極少發生,一般多是溶氧低、水質惡化時出現,保證高溶氧狀態是魚病防控的基礎。重點防治水黴、寄生蟲病的危害,給藥方法一般是,拌飼料投餵、停止流水充氣浸泡等。8月底,試驗流水池發生過寄生蟲病害,出現少量死亡,施用硫酸銅後,得到控制。同時,要做好餌料魚消毒工作,餌料魚投放前用3%的食鹽水消毒,防止帶蟲、帶菌入池。

結果:流水池的鱖魚平均規格為0.45kg/尾,產量為8842.5kg,成活率98%,餌料係數為3,單產為39.3kg/m³;淨化區放養魚類以當年繁育的花、白鰱夏花魚種為主,產量預估在150kg/667㎡。此案例總投入為28.30萬元,不含前期基礎建設和設備折舊費用,鱖魚平均成本為32元/kg;總產值44.21萬元,純收入15.91萬元。

池塘內循環流水(IPA)養殖雜交黃顙魚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近年,養殖和消費黃顙魚的熱度堪比小龍蝦,作為一種分佈較廣的底層經濟魚類,消費市場持續擴張,同時新品種、新模式的不斷引入也為黃顙魚一產養殖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以黃顙魚為母本、瓦氏黃顙魚為父本雜交獲得的雜交黃顙魚,在池塘內循環水(IPA)養殖獲得較好的表現。具體如下:

1、池塘安排

兩口池塘面積總共2.31ha,按照IPA要求,經過生態改造後,最大注水深度可達2.2m,中間塘埂改造成擋水壩。在壩的一側建設4條規格為22m×5m×4沉澱池,安裝整套廢棄物收集裝置。5月上旬乾塘,池留水深5~10cm,每0.07ha使用有效氯含量28%漂白粉10kg全池(包括養殖槽)潑灑消毒,7a後注水至1.5m。在外塘淺水區或岸邊移植茭白和馬來眼子菜。水面上設置10%的生態浮床,種植雍菜。每0.07ha放養規格120~300g/尾鱅150尾、規格500g~750g/尾鰱70尾,移殖螺螄500kg。

2、魚種放養

由於雄雌性黃顙魚生長速度差異大,在相同養殖技術與環境條件下,同胞二齡雄魚體是二齡雌魚的300%。為此,分別通過性別控制育種、黃顙魚和江黃顙魚雜交實現性腺發育退化的不同技術路線,異曲同工解決性別導致生長速度差異的問題。在生產中,雜交黃顙魚因表現出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耐運輸、耐暫養、耐低氧免等抗(耐)性強和生長快、外形好、適合高密度養殖等養殖等養殖性好的特點。本案例於5月29日購買平均規格13.98g/尾的雜交黃顙魚魚種7.5萬尾,放養於1號養殖槽,平均放養量341尾/m³。7月初從同一家魚種場購買平均規格2.5g/尾雜交黃顙魚魚種10萬尾,放養於2號養殖槽,平均放養量455尾/m³。5月下購買的魚種,運到目的地使用0.3mg/L濃度的聚維酮碘消毒3min下塘,7月初購買的魚種直接下塘。

3、飼料與投餵

養殖前期投餵蛋白43%、脂肪含量8%的黃顙魚專用膨化飼料,日投餵量為體重的4%~8%,每天投餵4次,即09:00投餵15%、12:00投餵20%、15:00投餵25%、19:00投餵40%。1號養殖槽40a改用含蛋白41%、脂肪6%的膨化飼料,2號塘55a後改用含蛋白41%、脂肪6%的膨化飼料,每天投餵3次,即09:00投餵25%、13:00投餵25%、19:00投餵50%。

4、水質管理

自6月中旬起,每天的13:00~15:00外塘開啟葉輪式增氧機增氧2h,20:00至次日07:00開啟配置於外塘的氣提式增氧退水設施,促進外塘水體整體循環並增氧。7月初池塘內出現部分藍藻,分別於7月中、8月中使用光合細菌全池潑灑,每0.07ha用量2Kg。9月1日使用芽孢桿菌全池潑灑,每0.07ha用量2kg,7月、8月、9月分別加水1次,每次20~30cm。池水一直保持透明度35cm左右,水色嫩爽。

5、廢棄物收集和疾病預防

在初夏時日雜交黃顙魚攝食後1.5h,盛夏和初秋時日攝食後0.4~1.0h,晚秋1.0~1.5h,啟用廢棄物收集裝置20~30min,沿廢棄物沉澱區來回吸收沉澱於池底的魚類排洩物及殘飼等廢棄物,每天投餵幾次則吸汙幾次。同時,分別於7月下旬、8月下旬每0.07ha使用聚維酮碘750克全池潑灑消毒,9月1日使用一次獸用葡萄糖粉全池潑灑,全塘使用25kg。每隔20a,在50kg飼料中添加Vc300g、添加三黃粉250g,連續投餵3a。

結果:兩條養殖槽分別放養不同規格的雜交黃顙魚7.5萬尾、10萬尾,放養密度341尾/m³和455尾/m³,產量分別為8906.3kg、9048kg,產量40.5kg/m³、41.1kg/m³,淨利潤3.79萬元、4.69萬元,產出投入比1.22、1.35,收益率為21.99%、34.51%。IPA養殖雜交黃顙魚,每個養殖槽放養量7.5~10.0萬尾,在一個養殖週期內淨增重量可超過7800Kg。在市場接受黃顙魚規格的範圍內,選擇投放較小規格的魚種,可獲得較快的生長速度,較高的增重倍數,較好飼料利用效率。

加州鱸對循環流水養殖系統(IPRS)適應性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IPRS系統(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是通過使用氣提式增氧推水設備,在養殖槽一端推水增氧,形成水流,養殖槽另一端安裝吸糞集汙裝置,吸收養殖魚類的排洩物,養殖尾水進入外塘進行生物——生態淨化。系統內使得外塘淨化水域和養殖槽內水體形成動態循環,從而實現高密度養殖。普通加州鱸苗種投放IPRS系統進行養殖,魚種不適應水流刺激,應激反應強烈,放養式魚種死亡率較高。為解決在IPRS養殖大口黑鱸過程中,魚種放養時應激反應強烈和難以攝食配合飼料兩個難題。某基地通過兩年時間對加州鱸苗種進行IPRS適應性定向培育馴化試驗,取得初步成效,具體如下:

1、池塘管理

清塘,開始前2~3個月,排乾池水,清理地底淤泥,並利用生石灰清塘,每畝使用75kg- 100kg生石灰化漿全池潑活,清塘後曬塘半個月。然後肥水,魚苗放養前7d~ 10d,池塘中注水0.8m左右,將豬糞、雞糞運至養殖場,在池塘邊堆放腐熟後,每1000Kg糞肥添加EM菌2.0kg後,均勻施入池塘中,每畝使用糞肥量300kg,用以培育水體中輪蟲、枝角類(俗稱紅蟲)等浮游動物。測定浮游生物量21.73mg/L-43. 21mg/L,浮游動物(主要為輪蟲)密度5170ind/L 12780ind/L,生物量16. 10 mg/L~33. 12mg/L,為大口黑鱸魚苗提供開口餌料”。

2、苗種與飼料

將運苗氧氣袋放入池塘中,10 min 後待運苗袋內水溫和池塘水溫相近後解開運苗袋,讓魚苗進入池塘水體中。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苗177尾。大口黑鱸卵黃苗投放初期,前1d~ 2d有卵黃提供生長所需營養物質,魚苗不攝食。卵黃囊消失後,大口黑鱸魚苗開始攝食水體內的輪蟲等浮游動物,待池塘內浮游動物數量減少至10mg/L以下,開始添加人工飼料投餵——蝦奶粉 (鱸魚魚苗開口飼料的商品名)和微囊配合飼料進行投餵,每日投餵6次,投餵時間為8: 00, 9: 00,10: 00; 13: 00,15:00,17:00。投餵時注意觀察魚苗攝食情況,當魚苗減少攝食,集群散去時,停止投餵。

3、馴化

待大口黑鱸水花苗長至2.5 cm左右,利用網眼密集的絹網,整塘拉網,將鱸魚烏仔圍在池塘一端,縮小大口黑鱸魚苗的活動範圍,進行密集鍛鍊,第一次密集鍛鍊時間為1h。隔5d~7d再拉網一次,密集鍛鍊時間為2h。至夏花魚種階段,進行第三次拉網鍛鍊,密集時間3h,結合流水衝擊,進行適應性馴化。

大口黑鱸魚苗經過15d左右的培育,即可開始流水馴化。截取一段PVC塑料管,管上鑿小孔,將塑料管安置在高出水面2cm~5 cm處,連接小氣泵或氣提式增氧推水設備,使塑料管上小孔處形成水流,吸引大口黑鱸魚苗集群頂水,進行密集流水適應性馴化。

利用流水刺激,待大口黑鱸魚苗集群頂水時,以凍幹輪蟲、枝角類或魚糜投餵,2d~ 3d後,開始添加微量蝦奶粉和微囊飼料,進行分次投餵,隨後10d~15d內,逐次減少輪蟲、枝角類、魚糜等生物餌料量,相應增加蝦奶粉和微囊配合飼料量,進行攝食馴化,直至大口黑鱸魚苗完全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從蝦奶粉到微囊飼料至小顆粒飼料逐步過渡。投飼量為與體重8%~10%。初期日投餵6次,後期日投餵4次。投餵量根據氣候條件及魚苗的吃食情況適時調整。待魚種完全攝食配合飼料後,維續培育5d~10d,即可轉入養殖槽進行循環流水養殖。

4、日常管理

前期全池均勻投餵,重點沿池塘周邊撤喂投餵蝦奶粉、輪蟲、枝角類或魚糜,有利於大口黑鱸魚苗攝食。然後集中在馴化塑料管沖水處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投餵。投餵時觀察大口黑鱸魚苗的大小,攝食情況,以此為依據調整飼料粒徑大小和投餵量。注意觀察水色變化,適當使用商品氨基酸肥,以保持水體肥度,定時測量水體中浮游動物數量。夏秋季注意預防細菌性疾病和肝膽綜合症等疾病。在卵黃苗投放前後各一週,全池潑灑有益生菌液,每畝2kg,調節水質。培育試驗夜間全程使用微孔增氧系統增氧,保證養殖水體有充足的氧氣,促進水體流通,減少疾病發生。

5月25日將專池培育的大口黑鱸魚種轉移到循環流水養殖槽中進行養殖。魚種捕撈前停食3d,使用網目細小而柔軟的尼龍網具捕撈,稱重計數後直接裝入體積100L的運輸塑料桶中,每桶運輸量不超過5kg。拉網起魚帶水操作,避免損傷魚體。運輸水體中添加2.5%食鹽,既可有效減輕撞壁、擦傷掉鱗等強烈的應激反應。又可起到消毒作用。運輸水溫與流水養殖槽水溫差≤2℃,入池後保持靜水或微流水狀態,魚池上方搭蓋遮蔽物,以防陸生動物或鳥類活動使魚種受驚。

結果:連續兩年使用池塘3400㎡,施放發酵有機肥1500kg肥水培育大口黑鱸魚種,每年放養卵黃苗60萬尾,第一年經過40d育出魚種10.98萬尾,成活率18.3%;第二年經過46d的育出魚種15.71萬尾,成活率26.2%。魚種體長8cm~12cm,體重7.5g~12.3g。培育過程中,進行3次模擬流水衝擊和拉網密集馴化,結合食性轉化訓練,大口黑鱸魚種投放到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中進行人工養殖,適應性增強,應激反應小,成活率分別得到98.69%、99.07%。


新模式,新機遇,大家有時確實不妨轉換思路,傳統的養殖方式和品種遇到了瓶頸,而池塘循環流水既是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大力提倡的漁業綠色生產方式,也是一種更加高產高效的模式。適時調整,新的一年,你或許會從中收穫到更多。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在大宗淡水魚行業持續慘淡的情況,很多養殖朋友逐漸開始將目光轉向價格較高的特種魚,希望通過品種結構轉變來扭轉局面。但與普通大宗淡水魚相比,特種魚雖然市場價格偏高,對養殖技術、成本投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相應有所提高。怎樣才能養好這些魚成為越來越多朋友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池塘循環流通模式養殖鱖魚、雜交黃顙魚、加州鱸這三大品種的實踐探索來介紹一下特種魚怎樣在新要求下養出更高效益。

池塘高效循環流水養殖鱖魚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鱖魚是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對餌料有很強的分辨能力,終生主要以活魚蝦為食,即使是開口魚苗也是要攝食其他魚類的幼苗。人工養殖一般是需要套養一些餌料魚類供其或投餵冰鮮魚供其攝食,一方面投入成本顯著高於其他魚類,另一方面也會對水體水質環境造成汙染,所以轉變傳統的養殖模式來飼養這條魚也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和要求。安徽省是鱖魚養殖的主產區之一,以下通過滁州地區池塘高效循環流水養殖鱖魚試驗來介紹一下。

此前,安徽地區該模式養殖品種有草魚、斑點叉尾鮰、加州鱸、黃顙魚等,其中草魚、斑點叉尾鮰養殖技術相對成熟,以下是運用到鱖魚養殖的探索實踐。

1、池塘安排

池塘總面積30×667㎡,安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水源為滁河水。池塘內建設3個鋼混結構的流水池,流水池規格為25m×5m×2.3m,水深1.8m。每個流水池上游安裝推水增氧設備,鼓風機功率3kw,3臺鼓風機並聯接入主氣管,流水池下游的集汙池安裝集汙設備、推水端、集汙池前後設置攔魚柵,防止魚頂水逃逸。流水池外淨化區種植苦草、沮草、藕等水生植物,淨化水質。

2、魚種放養

魚種投放前,流水池養殖區進水端掛防撞網,防止魚種在逆流頂水時撞傷。7月上旬,選擇一個流水池放養鱖魚苗2萬尾,規格5cm/尾,為本場自行培育;其他兩個流水池分別放養青魚和鯽魚,均為本場自行培育。淨化區適當搭配放養不同規格的花白鰱,淨化水質。魚種投放前使用1%~3%食鹽水溶液浸洗5min~10min。

3、餌料魚投餵

餌料魚採用外塘河淨化區培育的適口草魚、鯽、鰱鱅魚等,規格一般為鱖魚體長的1/3~1/2,餌料魚如規格不均勻,應用魚篩將規格較大的餌料魚篩除。投餵量根據溫度、攝食強度而定,保持鱖魚與餌料魚的數量比為1:4~5,每隔3~5d補充一次餌料魚。

4、日常管理

安排人員值班,觀察鱖魚的攝食、發病情況;早、晚監測水質變化,尤其是流水池下游溶氧量;每天根據觀察水色或用抄網檢查集汙池底部的排汙情況;定期檢查鱖魚生長情況,生長量、生長速度、體內脂肪沉積情況;定期檢查供電電路以及控制電路,是否有破損、暴露、進水等情況,保持設施良好運行狀態。

5、病害防治

在整套設備運行良好狀態下,鱖魚的病害極少發生,一般多是溶氧低、水質惡化時出現,保證高溶氧狀態是魚病防控的基礎。重點防治水黴、寄生蟲病的危害,給藥方法一般是,拌飼料投餵、停止流水充氣浸泡等。8月底,試驗流水池發生過寄生蟲病害,出現少量死亡,施用硫酸銅後,得到控制。同時,要做好餌料魚消毒工作,餌料魚投放前用3%的食鹽水消毒,防止帶蟲、帶菌入池。

結果:流水池的鱖魚平均規格為0.45kg/尾,產量為8842.5kg,成活率98%,餌料係數為3,單產為39.3kg/m³;淨化區放養魚類以當年繁育的花、白鰱夏花魚種為主,產量預估在150kg/667㎡。此案例總投入為28.30萬元,不含前期基礎建設和設備折舊費用,鱖魚平均成本為32元/kg;總產值44.21萬元,純收入15.91萬元。

池塘內循環流水(IPA)養殖雜交黃顙魚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近年,養殖和消費黃顙魚的熱度堪比小龍蝦,作為一種分佈較廣的底層經濟魚類,消費市場持續擴張,同時新品種、新模式的不斷引入也為黃顙魚一產養殖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以黃顙魚為母本、瓦氏黃顙魚為父本雜交獲得的雜交黃顙魚,在池塘內循環水(IPA)養殖獲得較好的表現。具體如下:

1、池塘安排

兩口池塘面積總共2.31ha,按照IPA要求,經過生態改造後,最大注水深度可達2.2m,中間塘埂改造成擋水壩。在壩的一側建設4條規格為22m×5m×4沉澱池,安裝整套廢棄物收集裝置。5月上旬乾塘,池留水深5~10cm,每0.07ha使用有效氯含量28%漂白粉10kg全池(包括養殖槽)潑灑消毒,7a後注水至1.5m。在外塘淺水區或岸邊移植茭白和馬來眼子菜。水面上設置10%的生態浮床,種植雍菜。每0.07ha放養規格120~300g/尾鱅150尾、規格500g~750g/尾鰱70尾,移殖螺螄500kg。

2、魚種放養

由於雄雌性黃顙魚生長速度差異大,在相同養殖技術與環境條件下,同胞二齡雄魚體是二齡雌魚的300%。為此,分別通過性別控制育種、黃顙魚和江黃顙魚雜交實現性腺發育退化的不同技術路線,異曲同工解決性別導致生長速度差異的問題。在生產中,雜交黃顙魚因表現出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耐運輸、耐暫養、耐低氧免等抗(耐)性強和生長快、外形好、適合高密度養殖等養殖等養殖性好的特點。本案例於5月29日購買平均規格13.98g/尾的雜交黃顙魚魚種7.5萬尾,放養於1號養殖槽,平均放養量341尾/m³。7月初從同一家魚種場購買平均規格2.5g/尾雜交黃顙魚魚種10萬尾,放養於2號養殖槽,平均放養量455尾/m³。5月下購買的魚種,運到目的地使用0.3mg/L濃度的聚維酮碘消毒3min下塘,7月初購買的魚種直接下塘。

3、飼料與投餵

養殖前期投餵蛋白43%、脂肪含量8%的黃顙魚專用膨化飼料,日投餵量為體重的4%~8%,每天投餵4次,即09:00投餵15%、12:00投餵20%、15:00投餵25%、19:00投餵40%。1號養殖槽40a改用含蛋白41%、脂肪6%的膨化飼料,2號塘55a後改用含蛋白41%、脂肪6%的膨化飼料,每天投餵3次,即09:00投餵25%、13:00投餵25%、19:00投餵50%。

4、水質管理

自6月中旬起,每天的13:00~15:00外塘開啟葉輪式增氧機增氧2h,20:00至次日07:00開啟配置於外塘的氣提式增氧退水設施,促進外塘水體整體循環並增氧。7月初池塘內出現部分藍藻,分別於7月中、8月中使用光合細菌全池潑灑,每0.07ha用量2Kg。9月1日使用芽孢桿菌全池潑灑,每0.07ha用量2kg,7月、8月、9月分別加水1次,每次20~30cm。池水一直保持透明度35cm左右,水色嫩爽。

5、廢棄物收集和疾病預防

在初夏時日雜交黃顙魚攝食後1.5h,盛夏和初秋時日攝食後0.4~1.0h,晚秋1.0~1.5h,啟用廢棄物收集裝置20~30min,沿廢棄物沉澱區來回吸收沉澱於池底的魚類排洩物及殘飼等廢棄物,每天投餵幾次則吸汙幾次。同時,分別於7月下旬、8月下旬每0.07ha使用聚維酮碘750克全池潑灑消毒,9月1日使用一次獸用葡萄糖粉全池潑灑,全塘使用25kg。每隔20a,在50kg飼料中添加Vc300g、添加三黃粉250g,連續投餵3a。

結果:兩條養殖槽分別放養不同規格的雜交黃顙魚7.5萬尾、10萬尾,放養密度341尾/m³和455尾/m³,產量分別為8906.3kg、9048kg,產量40.5kg/m³、41.1kg/m³,淨利潤3.79萬元、4.69萬元,產出投入比1.22、1.35,收益率為21.99%、34.51%。IPA養殖雜交黃顙魚,每個養殖槽放養量7.5~10.0萬尾,在一個養殖週期內淨增重量可超過7800Kg。在市場接受黃顙魚規格的範圍內,選擇投放較小規格的魚種,可獲得較快的生長速度,較高的增重倍數,較好飼料利用效率。

加州鱸對循環流水養殖系統(IPRS)適應性


鱖魚黃顙魚加州鱸如何養出更高效益?2020試試這些模式

IPRS系統(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是通過使用氣提式增氧推水設備,在養殖槽一端推水增氧,形成水流,養殖槽另一端安裝吸糞集汙裝置,吸收養殖魚類的排洩物,養殖尾水進入外塘進行生物——生態淨化。系統內使得外塘淨化水域和養殖槽內水體形成動態循環,從而實現高密度養殖。普通加州鱸苗種投放IPRS系統進行養殖,魚種不適應水流刺激,應激反應強烈,放養式魚種死亡率較高。為解決在IPRS養殖大口黑鱸過程中,魚種放養時應激反應強烈和難以攝食配合飼料兩個難題。某基地通過兩年時間對加州鱸苗種進行IPRS適應性定向培育馴化試驗,取得初步成效,具體如下:

1、池塘管理

清塘,開始前2~3個月,排乾池水,清理地底淤泥,並利用生石灰清塘,每畝使用75kg- 100kg生石灰化漿全池潑活,清塘後曬塘半個月。然後肥水,魚苗放養前7d~ 10d,池塘中注水0.8m左右,將豬糞、雞糞運至養殖場,在池塘邊堆放腐熟後,每1000Kg糞肥添加EM菌2.0kg後,均勻施入池塘中,每畝使用糞肥量300kg,用以培育水體中輪蟲、枝角類(俗稱紅蟲)等浮游動物。測定浮游生物量21.73mg/L-43. 21mg/L,浮游動物(主要為輪蟲)密度5170ind/L 12780ind/L,生物量16. 10 mg/L~33. 12mg/L,為大口黑鱸魚苗提供開口餌料”。

2、苗種與飼料

將運苗氧氣袋放入池塘中,10 min 後待運苗袋內水溫和池塘水溫相近後解開運苗袋,讓魚苗進入池塘水體中。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苗177尾。大口黑鱸卵黃苗投放初期,前1d~ 2d有卵黃提供生長所需營養物質,魚苗不攝食。卵黃囊消失後,大口黑鱸魚苗開始攝食水體內的輪蟲等浮游動物,待池塘內浮游動物數量減少至10mg/L以下,開始添加人工飼料投餵——蝦奶粉 (鱸魚魚苗開口飼料的商品名)和微囊配合飼料進行投餵,每日投餵6次,投餵時間為8: 00, 9: 00,10: 00; 13: 00,15:00,17:00。投餵時注意觀察魚苗攝食情況,當魚苗減少攝食,集群散去時,停止投餵。

3、馴化

待大口黑鱸水花苗長至2.5 cm左右,利用網眼密集的絹網,整塘拉網,將鱸魚烏仔圍在池塘一端,縮小大口黑鱸魚苗的活動範圍,進行密集鍛鍊,第一次密集鍛鍊時間為1h。隔5d~7d再拉網一次,密集鍛鍊時間為2h。至夏花魚種階段,進行第三次拉網鍛鍊,密集時間3h,結合流水衝擊,進行適應性馴化。

大口黑鱸魚苗經過15d左右的培育,即可開始流水馴化。截取一段PVC塑料管,管上鑿小孔,將塑料管安置在高出水面2cm~5 cm處,連接小氣泵或氣提式增氧推水設備,使塑料管上小孔處形成水流,吸引大口黑鱸魚苗集群頂水,進行密集流水適應性馴化。

利用流水刺激,待大口黑鱸魚苗集群頂水時,以凍幹輪蟲、枝角類或魚糜投餵,2d~ 3d後,開始添加微量蝦奶粉和微囊飼料,進行分次投餵,隨後10d~15d內,逐次減少輪蟲、枝角類、魚糜等生物餌料量,相應增加蝦奶粉和微囊配合飼料量,進行攝食馴化,直至大口黑鱸魚苗完全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從蝦奶粉到微囊飼料至小顆粒飼料逐步過渡。投飼量為與體重8%~10%。初期日投餵6次,後期日投餵4次。投餵量根據氣候條件及魚苗的吃食情況適時調整。待魚種完全攝食配合飼料後,維續培育5d~10d,即可轉入養殖槽進行循環流水養殖。

4、日常管理

前期全池均勻投餵,重點沿池塘周邊撤喂投餵蝦奶粉、輪蟲、枝角類或魚糜,有利於大口黑鱸魚苗攝食。然後集中在馴化塑料管沖水處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投餵。投餵時觀察大口黑鱸魚苗的大小,攝食情況,以此為依據調整飼料粒徑大小和投餵量。注意觀察水色變化,適當使用商品氨基酸肥,以保持水體肥度,定時測量水體中浮游動物數量。夏秋季注意預防細菌性疾病和肝膽綜合症等疾病。在卵黃苗投放前後各一週,全池潑灑有益生菌液,每畝2kg,調節水質。培育試驗夜間全程使用微孔增氧系統增氧,保證養殖水體有充足的氧氣,促進水體流通,減少疾病發生。

5月25日將專池培育的大口黑鱸魚種轉移到循環流水養殖槽中進行養殖。魚種捕撈前停食3d,使用網目細小而柔軟的尼龍網具捕撈,稱重計數後直接裝入體積100L的運輸塑料桶中,每桶運輸量不超過5kg。拉網起魚帶水操作,避免損傷魚體。運輸水體中添加2.5%食鹽,既可有效減輕撞壁、擦傷掉鱗等強烈的應激反應。又可起到消毒作用。運輸水溫與流水養殖槽水溫差≤2℃,入池後保持靜水或微流水狀態,魚池上方搭蓋遮蔽物,以防陸生動物或鳥類活動使魚種受驚。

結果:連續兩年使用池塘3400㎡,施放發酵有機肥1500kg肥水培育大口黑鱸魚種,每年放養卵黃苗60萬尾,第一年經過40d育出魚種10.98萬尾,成活率18.3%;第二年經過46d的育出魚種15.71萬尾,成活率26.2%。魚種體長8cm~12cm,體重7.5g~12.3g。培育過程中,進行3次模擬流水衝擊和拉網密集馴化,結合食性轉化訓練,大口黑鱸魚種投放到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中進行人工養殖,適應性增強,應激反應小,成活率分別得到98.69%、99.07%。


新模式,新機遇,大家有時確實不妨轉換思路,傳統的養殖方式和品種遇到了瓶頸,而池塘循環流水既是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大力提倡的漁業綠色生產方式,也是一種更加高產高效的模式。適時調整,新的一年,你或許會從中收穫到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