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的穩定關係著整個國家的穩定,而養老問題與農村秩序的穩定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速,養老問題日益引人關注,而農村養老問題尤為凸顯,已成為一個熱點社會問題。   

淺析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六十歲老人靠砍材為生

  一、農村養老模式  

  養老內容包括經濟供養、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指身體照料)和精神安慰三個基本方面。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家庭養老:是指老人生活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員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務。

淺析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六十五歲老人獨居山中

     2.自我養老:是指老人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生活上不依靠子女照料,主要依靠自己或者老伴來照顧自己的養老方式。     

3.機構養老:是指依靠國家資助、親人資助或老年人資助的方式,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服務的機構中養老。    

 4.社區養老:是指以社區為載體,以農村社區基層組織 為主導,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動員社區中的財力、物力和個人自願為老年人的安老、養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老年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繼續留在家中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和親人們、熟悉的鄰居朋友們一起安度晚年。從中不難看出,社區養老實際上是家庭養老的一種傳承和改進,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動用社會的力量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淺析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夕陽紅老人院


  二、農村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形成原因   

 1.單一家庭養老模式存在欠缺     現在農村依然以家庭養老為主,但一些問題嚴重威脅家庭養老模式。主要表現在:一是老年人的供養直接受子女的經濟收入的影響,缺乏穩定性並且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二是計劃生育引起的人口結構變化,造成子女養老的經濟負擔過重;三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土地養老無可依賴。目前我國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達5000萬人;四是年輕人外出打工造成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不足,老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五是農村傳統居住方式的改變造成的代際分離使得許多農村年輕人沒有贍養父母的孝心孝道,還有年輕夫婦“重幼輕老”的現象,導致家庭養老功能逐漸減弱。  

  2.基本養老保障水平較低 ,新農保於2009年啟動試點,參保人數從2010年初的 3326萬人增加到2012年底的4.6億人,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但保障水平還偏低。主要表現在:

淺析當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是基礎養老金替代率比較低。《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而新農保中每年660元的個人基礎養老金補貼佔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比例僅為7.42%,遠遠低於當前我國城鎮職工基礎養老保險不低於20%的基礎養老金替代率。

二是個人繳費意願不高且存在逆向選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村居民存在短視,不過多考慮未來生活的狀況,只要繳夠年限,老年有養老金拿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新農保中繳費檔次及補貼制度的侷限性。

三是個人賬戶的保值增值問題。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新農保基金收入1069.68億元,基金支出為587.69億元,基金累計結餘1199.18億元。由於農村養老保險以縣為覆蓋範圍,基金大多集中在縣級保障部門,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資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此外,個人賬戶也將帶來一定的行政管理成本、銀行賬戶管理成本等,而且小帳戶的負擔更重。

四是政府財政支持壓力。根據精算,我國農村居民60歲時平均餘命為20.62年,72歲時平均壽命為11.86年。新農保制度規定,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39,也就是說,政府必須承擔近12年的養老金支付。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將構成較大的隱形財政壓力,威脅新農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