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而养老问题与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引人关注,而农村养老问题尤为凸显,已成为一个热点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十岁老人靠砍材为生

  一、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内容包括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指身体照料)和精神安慰三个基本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家庭养老:是指老人生活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务。

浅析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十五岁老人独居山中

     2.自我养老:是指老人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生活上不依靠子女照料,主要依靠自己或者老伴来照顾自己的养老方式。     

3.机构养老:是指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资助的方式,将老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中养老。    

 4.社区养老:是指以社区为载体,以农村社区基层组织 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个人自愿为老年人的安老、养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老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留在家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和亲人们、熟悉的邻居朋友们一起安度晚年。从中不难看出,社区养老实际上是家庭养老的一种传承和改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动用社会的力量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浅析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夕阳红老人院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欠缺     现在农村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但一些问题严重威胁家庭养老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人的供养直接受子女的经济收入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并且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二是计划生育引起的人口结构变化,造成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过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养老无可依赖。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四是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不足,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五是农村传统居住方式的改变造成的代际分离使得许多农村年轻人没有赡养父母的孝心孝道,还有年轻夫妇“重幼轻老”的现象,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  

  2.基本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新农保于2009年启动试点,参保人数从2010年初的 3326万人增加到2012年底的4.6亿人,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还偏低。主要表现在:

浅析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比较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而新农保中每年660元的个人基础养老金补贴占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仅为7.42%,远远低于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不低于20%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

二是个人缴费意愿不高且存在逆向选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居民存在短视,不过多考虑未来生活的状况,只要缴够年限,老年有养老金拿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新农保中缴费档次及补贴制度的局限性。

三是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问题。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新农保基金收入1069.68亿元,基金支出为587.69亿元,基金累计结余1199.18亿元。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此外,个人账户也将带来一定的行政管理成本、银行账户管理成本等,而且小帐户的负担更重。

四是政府财政支持压力。根据精算,我国农村居民60岁时平均余命为20.62年,72岁时平均寿命为11.86年。新农保制度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承担近12年的养老金支付。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将构成较大的隐形财政压力,威胁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