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原名叫做《1900》,由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又叫做《声光伴我飞》,与《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托雷的“时光三部曲”。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的话,应该算是第二部。

影片上映于1998年,拍摄语言为英语,由英国演员蒂姆罗斯主演。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海报

故事讲述了一名被遗弃的孤儿在维吉尼亚号豪华游轮上,成为一名钢琴家,最后和船一起逝去的故事。

其实,如果在看完影片以后回忆的话,1900的故事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感,

但神奇的地方在于,在观影的时候,看到1900不下船的那段,心内中所充斥的却不是不解的困惑,而是一种令人慨叹的惋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为什么《海上钢琴师》这么一部没有特效也没有什么曲折故事的电影能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神作。

1900传奇的一生

锅炉房丹尼在头等舱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婴儿,于是决定收养他,并为其取名为丹尼布曼·TD·莱蒙·1900,其中,1900是为了纪念他被发现的日子,也就是20世纪的第一天。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1900的亲生父母将他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豪华游轮上,这艘轮船便成为了他的归宿,他的生活,他的宿命。

成为孤儿的1900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是亲情,二是钢琴

养父丹尼给予了1900一出生就失去的东西,1900在他的养育之下逐渐成人。

有了丹尼的陪伴,1900重获了亲情。

只是,丹尼终究会有逝去的一天,或早或晚。

时光会带走1900的养父,有时1900还是会想起,他本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人总是要找点精神寄托的。

有的人沉溺在爱情,有的人沉溺在事业,有的人沉溺在玩乐,而1900,则是沉溺在钢琴。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海报

不算是事业,也不算是娱乐,就是纯粹的钢琴。

他无师自通般地学会了弹琴,为什么不给他安排一个老师呢?这样剧情会变得更加合理些,观众也不用纠结他为什么能在没有接触过钢琴的情况下就能弹出这么优美的旋律。

但角色不是那么好加的,尤其是对主角有影响的角色,如果给影片多加一个角色,结局便可能会有所不同。

除了养父丹尼之外,1900再也没有真正亲近的人,没有人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钢琴便成了1900唯一的寄托。

一旦人有了精神寄托,就不会再畏惧孤独。

但不畏惧孤独,并不代表就感觉不到孤独了,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就是,能感觉到自己孤独了。

但1900似乎没有孤独的理由,即便他失去了养父丹尼。

维吉尼亚号上最少有几千人,他完全可以和这些人打交道,而且他在船上度过了这么多年,总能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海报

只是当他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没有父母,没有身份证明,一出生就在船上从未踏足过陆地,又有多少人能完全相信他的说辞呢?

没有人能真心相信他的故事,人们只当是他的臆想罢了,那他干脆不说,关闭自己心墙上的那扇窗。

好在,在漫长的岁月中,他遇见了新来的小号手麦克斯。

他和麦克斯成为了好友,因为麦克斯是一名合格的聆听者。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听他弹奏钢琴,很容易;但能听他诉说,却很难得。

不过麦克斯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1900,1900还是只能孤独地在海上漂流着。

他用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在循环往复的人潮中感受着外面世界的各种悲欢离合,或许他是向往船外世界的,两人在锅炉房铲煤的时候,1900曾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新奥尔良的雾天景色。

显然他是从别人的言语中得知船外的一切,但他出于艺术家的本能,对这份信息加以想象和润色,将其构建成了他内心的理想世界。

与此同时,在聆听他人的过程中,他的个人信条也在不断的受到冲击。

在我看来,和鱼店老板交谈的那场戏其实比后面斗琴的那段更重要,不仅说明1900能轻易看出别人来历的超强观察力或者说丰富的阅历,还铺垫了后面下船的戏份。

鱼店老板与1900都是被孤独诅咒的人,不同的是,鱼店老板在绝望之下选择离开家乡,在真实的旅行中发现了原来世上还有更加美好的地方,更美好的事。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1900充满好奇和惊讶的眼神也是巨大的伏笔,他想象过世间万象,可想象出来的与亲身体验出来的是两码事,这时候的他可能已经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去亲身体验呢?

人们常说艺术家需要真正地去体验一次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加真实,更加美妙的作品。

1900的存在看似是有违常理的,但实际上他的存在纠正了人们思维上的一些误区。

创作出好的作品其实与亲身体验和自身经历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不过是24小时,每个人所经历的时限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体会却是不同的,这就好比看同一部电影,同一部小说,但每个人的影评和书评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洞察能力才是艺术家最为关键的才能。

有的人踏遍千山万水可能都写不出一首诗,有的人一生都在船上却通过察言观色就能弹奏出天籁之音,这大概便是普通人与天才之间的差别。

1900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而船上的生活则塑造了他的世界观。

没有人世间的繁复种种,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导致他的思想简单至极。

斗琴的一段戏可谓是影史的经典,但经典的不是两人的琴技,而是导演的镜头运用和1900应对“比赛”的态度。

先说说导演的镜头运用,这本是一个不那么好拍的段落,因为弹钢琴一共就那么几个机位,比如琴键、琴弦、演奏者的脸等等。

但导演托纳托雷运用丰富的围观者和附加的道具,让这段显得非常有趣味。

比如被适应推落的假发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被烟烫到的男人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还有麦克斯绝望的姿势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眉飞色舞的乐手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与此同时,还有通过点烟所造成的那个先抑后扬的悬念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当把这些交叉剪辑到弹琴段落的时候,整段影片就变得丰富而具有表现了。

而这段场景也成了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演奏段落之一。

说完导演的镜头运用,再来说说1900的态度。

不管是荧幕内还是荧幕外的观众都十分期待着这场世纪对决,但1900却完全不知道“比赛”是什么概念,或许可以说,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他战胜对方的理由,是对手侮辱了他的音乐。

1900再怎么“单纯”也好,他不可能感受不到对方的挑衅。

他可以输,但绝不能容忍自己的最爱的音乐被人践踏。

养父丹尼死后,音乐就是他的一切,可想而知当他想要把世上唯一一张的唱片送给那个女孩的时候,那个女孩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海报

有时候爱情是很容易让人迷失的,1900也曾为此迷失过。

很多时候人需要牺牲一部分的自我去成全一段爱情,1900也未能幸免。几乎没有女孩能够迁就他,愿意和他一起死在维吉尼亚号上,如果要想去追逐眼前的爱情,那么他就必须踏上陆地。

然而在下船的那一刻,他却怀疑,那一切又是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呢?

对未知的恐惧战胜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他虽然从未见过世界,但世界却一直在维吉尼亚号上走过。

他曾暗中偷走了世界的灵魂,他了解世人的痛苦,所以他才能弹奏出令人如痴如醉,感同身受的音乐。

他又何尝不知,他的听众并不是真正的在聆他的音乐,而是借此缅怀过去和憧憬未来。

他的音乐只不过是一种媒介罢了,当船靠岸,他的观众们就会一哄而散,杂乱的声音将超过他所演奏的音乐,他不得不为此停止演奏。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徒留下他孤单,在回声中成双。

所以,他害怕离开维吉尼亚号后,等待他的,不是新的生活,而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而维吉尼亚号一直是陪伴他的“好伙伴”,养父丹尼的灵魂在这里,他的音乐只喜欢在这里,也许那个女孩可以是他最好的归属,可离开了维吉尼亚号的190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不是1900了,他只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普通人。

而且,离开之后,在逐渐失去自我的同时,他还会失去自由。

他的一生都在船上,怎么会失去自由呢?

因为这个自由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从他个人而言,他说,那个时候是真心想要下船的。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但一想到,在那无限延伸的城市中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他就跨不出脚步。

确实,他是一个天才,有常人所不及的能力。

不过在船上,他有钢琴,有简单的生活,但是一旦下了船,等待他的却是无限的复杂繁琐的人生。

我想,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如果踏上了陆地,他将无可避免地为生活而奔波,为了赢得他人的评价而弹琴,甚至就像是那位爵士钢琴家一样,不是在乎音乐的本身,而是在乎输赢。

这种复杂,会让他无法单纯地感受钢琴的美。

所以,他选择了回头。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维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地球”,在这个“地球”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而在“地球”外面却只能带着氧气瓶生存,如果“地球”要毁灭了,一时之间又无法找到可以替代“地球”的星球,那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带着氧气瓶去陌生而又无尽的太空,挣扎求生,要么选择与“地球”一同生死。

他最终选择了地球。

他死得轰轰烈烈,死得其所,这也算是一种落叶归根吧。

而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好友麦克斯终于能够理解他了。

这是一件比遇见那个女孩和战胜爵士钢琴家还要高兴的事,因为1900的孤独与单不单身和有没有对手无关,与能不能被人理解有关。

在麦克斯理解他的那一刻,他的孤独就已经被终结了。

“美国梦”

这次重看电影的时候,我注意到影片的“The Legend of 1900”标题,以及开头的自由女神像和对美国的欢呼,还有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工业化,这让我想到,这部电影会不会是有时代的意义在里面呢?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20世纪初的时候,曾经刮起一阵移民风潮,有大量过得不尽人意的欧洲人,他们远渡美国,去追求新的生活。

所以,才会有影片开始时维吉尼亚号上的旅客们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欢呼的场景。

联想起泰坦尼克号的首航与沉没的1912年,在那时,有一张通往美国的船票,那就相当于有了一张通往天国的入场券。

所以,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里,才有会杰克站在船头喊“我是世上之王”的场景。

鉴于《海上钢琴师》中多次出现的关于美国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描述,我想,这应该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化的影片,1900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随后,我突然想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

然后又想到了,它所致敬的茨威格,曾经感叹欧洲最后失去了它的优雅。

在承载着1900的维吉尼亚号游轮上,虽然同时有贵族和平民,穷人和富人,但弹琴的1900却始终有着一份面对音乐时的优雅,但当他选择下船的时候,看到了那个工业化的,有着无数扇窗户的美国时,他突然意识到,这份工业与他所追求的优雅是不同的。

在那里有无数的家庭,无数的琴键,而不是他所熟知的88个键。

在那里人们听拷贝出来的唱片,而不是有人有情绪的现场演奏。

甚至,他所爱的那个女孩,那个鱼店的老板的女儿,如果,他真的和她在一起,她还会像站在窗边时那般美好吗?

最后,他回了头。

那么或许,托纳托雷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拍出一部讲个人的影片,他想要表达的,是那一代从欧洲移民美国的人,他们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电影中的麦克斯曾经凭借一技之长上了船,但他最后的结果却是迫于生计压力,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康恩牌小号。

他的艺术,在工业化的美国社会中,似乎连最基本的生计都不能维持。

而1900则是提前看到了自己可能在这样工业化的社会中,会像麦克斯一样,丧失掉自己简单而又优雅的生活,所以才决定留在船上。

他无法改变自己去适应那复杂的生活。

电影中,有三句咒骂的话。

前两句说的是,去他的法律,去他的规则。

当所有人都惊讶1900弹出美妙的钢琴声时,船长在意的,却是他没有遵守规则来弹钢琴。

而等级和规则相比于“自由”的美国来说,应该算是一种欧洲的文化。

第三句说的是,去他的爵士。

《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

《海上钢琴师》剧照

爵士音乐也是一种美国文化,或许,离开了欧洲的家,却又上不了美国的岸,就是1900等人的一种困境吧。

其实,20世纪的欧洲人们,他们移民到美国后,并没有体面的生活,日子过得相当的困苦和贫穷。

但他们仍然得在这困境中继续前行,或许,托纳托雷想要表达出这种属于一个时代的困惑,而这也是为什么他要给影片取名叫为“1900传奇”的意思吧。

1900并不是指主角一个人,而是那些从欧洲移民美国,想要实现自己梦想的整个时代。

那么这样说来,其实《海上钢琴师》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1900心中的艺术和简单纯粹的优雅,与美国这样的世界是不相容的。

影片里面所说的战争之后,应该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艘船再也没有昔日的光荣,于是,不愿迎来这个工业、高效却粗糙、缺少人情味时代的1900,选择和船一起死去。

在故事的最后,麦克斯为了生计,卖出了象征着他理想的小号,但乐器店老板却选择将小号再次转送还给他。

因为在听完1900的故事之后,他觉得麦克斯应该把自己心中仅存的那份优雅的艺术和理想坚持下去。

虽然康恩牌小号已经不值钱了,但他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用到它。

而麦克斯则感谢了老板,带他的“小号”走入了烟囱里正冒着黑烟的美国。

不知为什么,看着麦克斯离去的身影,突然间有些感慨。

其实,我们与麦克斯相同,都同样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年代,一切规则都在改变。

当效率变得更高时,优雅性就变成了第二选择。

当来到饭店时,每个人都在低头刷着手机。

当人与人之间的见面沟通,都被通讯设备代替,甚至再也没有人寄信,而传统的纸媒也已经渐渐消亡。

同样处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1900和麦克斯他们所经历的冲击。

当然,我们会继续前行。

即使自己内心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们或许也可以因此而更加理解1900。

他宁可死,也不愿意下船的决定。

1900究竟存不存在呢?

或许,他只是麦克斯心中的一个理想化的人格。

他优雅而又孤独,无法在新的时代生存。

但他美妙的乐曲却被麦克斯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在这个工业化的粗糙时代能够温暖人心灵的存在。

我想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艺术作品的原因吧,正如我们白天不断地前行、工作,而电影则成为了那个可以让我们体会优雅与有序的媒介。

或许有些幽暗,或许有些悲伤,或许有些孤独,但它却是我们得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