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了不起的“她”

她們是母親、妻子、女兒,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她們堅守在醫護救援、城市保障、社區服務、生產車間等多條戰線,她們是抗擊疫情的戰士,更是匯聚成強大力量的巾幗英雄。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被許許多多戰“疫”中的女性感動。守護生命的她、堅守崗位的她、溫暖萬家的她,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向了不起的她,致敬!

“脫了防護服,誰還不是小仙女”

“幾個患者體溫都正常,胸悶情況也沒了!”3月8日,剛踏進辦公室,我就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而好消息中夾雜的幾句“節日快樂”,則讓我有些不解。

過節?今天是什麼節日?看到桌子日曆上顯示的3月8日,我才恍然大悟:“今天居然是婦女節!”

其實,這之前很多年的婦女節,我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要說不同,就是今年要更辛苦些罷了。日復一日的緊張工作,也讓我對時間完全沒了概念,記日子完全靠患者——幾月幾日,患者情況好轉;幾日,患者檢測轉陰,達到出院標準……

記不清時間讓我忘記了婦女節,也讓我錯過了女兒的生日。現在能做的就是期待疫情早日結束,給女兒補過一個美美的生日。

致敬,了不起的“她”

來不及想太多事情,隔壁辦公室的同事就“追”上門,要核對患者情況。“情況雖然都在好轉,但還是要全方位記錄,方便後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不是在查房,就是在整理病歷、分析病情,這樣的生活,已經成了我的常態。

從2月2日前往威海市胸科醫院到2月18日來到煙臺奇山醫院,這一路的工作經歷也常常會讓我想到當年的SARS。

那個時候我雖然還在上學,但看著醫護人員們紛紛衝向一線時,我就告訴自己,有朝一日,我也要成為他們。如今,我如願成為一名“戰士”。

病歷還沒整理完,天已經黑了。吃飯時,看著同事們臉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和被防護服悶溼的頭髮,心想再堅持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勝利。

等脫掉那防護服,誰還不是美美的小仙女呢。

身穿警服,病毒面前沒有“服軟”的道理

怡園派出所社區民警 初芳芳

“今天體溫怎麼樣?家裡吃的用的夠不夠?還有什麼需要儘管說……”這是我今天撥出去的第19個電話,雖然每一通都是這樣“瑣碎”,但我知道,就在這家常的一問一答中,彼此的安心已被傳遞。

其實,並不是每一通對重點人員的核查電話都會進展順利。前段時間,從武漢返鄉的吳某就讓我傷透腦筋。

“吳某‘失聯’了。”這五個字當時從東澇臺社區工作人員嘴裡說出的時候,我腦袋嗡的一下就蒙了。假設他是新冠肺炎感染者,病毒將隨著他,“親密接觸”更多的人,病毒圈每分每秒都可能擴大,這是一件光想一下就會讓人頭皮發麻的事。出於職業本能,我立刻就給自己下了一道“死命令”——挖地三尺也要把吳某找出來。

“您好,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我把吳某家人的電話挨個打去,聽到的是同樣的提示音。

致敬,了不起的“她”

既然如此,就只能抽絲剝繭的上手段了。現場走訪、電話問詢……那一天,我摳著能想到的所有細節,試著能試的所有辦法,把能與吳某聯繫上的所有親屬朋友查了個“底掉”,撥了43個電話後,最終在乳山找到了吳某,並第一時間做通了吳某工作,將其接回了醫學集中隔離觀察場所。

40多天裡,類似這樣的案例“花式”虐心不斷。不過,咱既然穿著這身警服,病毒面前自然沒有“服軟”的道理。“女神”節,習近平總書記還問候了我們,有這樣的“加持”,再累點又怕啥。

滿屋子花香,讓我覺得一切都值

海天社區黨總支書記 史春娜

3月8日下午2點,我終於能抽空吃口午飯,身邊的小姑娘們圍著我打趣:“史書記,今天可是婦女節,我們下午給你放假,回家去浪漫一下吧。”

“老夫老妻哪有什麼浪漫,趕緊吃完飯幹活去。”我假裝嗔怒,趕走這幫“小皮猴”。從正月初三到現在,她們沒歇過一天,我作為“老大”,更沒理由去休息。

現在疫情好轉,有人會問,你們咋還這麼忙?我沒辦法一一解釋,桌子上兩大摞檔案告訴我,肩上的擔子還是不敢卸。

海天社區接近兩萬人口,眼下正逢人員返工大潮,現在光居家隔離的居民就有240戶……

致敬,了不起的“她”

居家隔離可不是光動動嘴就行,吃喝拉撒全得我們包。每天的工作忙碌又瑣碎,一一聯繫隔離者諮詢狀況、做心理疏導、採購蔬菜物資,連垃圾都得我們上門收集統一銷燬。

都說女人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我們則是當得了力工,幹得過清潔工。這不,又回來10個外地人,不知道要忙到啥時候。

我今年50多歲,精力有點跟不上,這幾天咽炎又犯了。大家都說我個是操心命。不過,怎麼可能清閒,給這麼多百姓“守門”,操一萬份心也不為過。

“史書記,咱們這麼累值得嗎?”前幾天,社區裡一個女孩子被居民誤解,含著眼淚這樣問我。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但剛才樓上花店的老闆娘給我們送了一大把康乃馨,花香滿屋,我覺得這或許就是最好的回答。

為每一幅口罩拼命

威海鴻宇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孫卓妮

腳上縫紉機踩得咔咔響,手上利索地給口罩片上點帶……從早上7點落座機器前,如果不是身旁半成品存放箱已摞滿,我怎麼也想不到已是中午12點,忙起來的時間是真不禁用啊!

一上午的生產計劃超額完成,我起身直了直腰,暫時還沒有累意、餓意,那就再到包裝線上多忙一會吧。

這樣“高強度”的狀態,已經是第41天了。因為不停轉,同事們還給我起了個外號——“陀螺”。

致敬,了不起的“她”

我倒是挺喜歡。疫情以來,口罩等防護物資緊缺,我也第一次真切感覺到,自己的工作除了養家餬口還有了更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多生產一幅口罩,前線的白衣戰士就多一重保護、少一分風險。他們在前線打仗,我們無論如何要在後方保障充足的“糧草”。

為口罩拼命,不能只是說說。我每天的工作時間由6小時延長至8小時,再延長至12小時。隨著時間變“長”,口罩生產自然有了“加速度”。

前不久,在朋友圈刷到一篇“最美逆行者”的文章,裡面有段內容講的是口罩一線生產者。平素不是多愁善感的我,看到這裡突然鼻子發酸。不知道這樣“連軸轉”的工作還要多久,但只要國家和社會需要,我和身邊的姐妹們,就一定能夠繼續“轉”下去,繼續爭分奪秒,快點再快點加緊生產,用不斷提升的日產量,為這場戰“疫”加油。(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楊彩明 李文思 孫藝嘉 曲黎悅/文 紀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