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了不起的“她”

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她们坚守在医护救援、城市保障、社区服务、生产车间等多条战线,她们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更是汇聚成强大力量的巾帼英雄。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被许许多多战“疫”中的女性感动。守护生命的她、坚守岗位的她、温暖万家的她,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向了不起的她,致敬!

“脱了防护服,谁还不是小仙女”

“几个患者体温都正常,胸闷情况也没了!”3月8日,刚踏进办公室,我就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而好消息中夹杂的几句“节日快乐”,则让我有些不解。

过节?今天是什么节日?看到桌子日历上显示的3月8日,我才恍然大悟:“今天居然是妇女节!”

其实,这之前很多年的妇女节,我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要说不同,就是今年要更辛苦些罢了。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也让我对时间完全没了概念,记日子完全靠患者——几月几日,患者情况好转;几日,患者检测转阴,达到出院标准……

记不清时间让我忘记了妇女节,也让我错过了女儿的生日。现在能做的就是期待疫情早日结束,给女儿补过一个美美的生日。

致敬,了不起的“她”

来不及想太多事情,隔壁办公室的同事就“追”上门,要核对患者情况。“情况虽然都在好转,但还是要全方位记录,方便后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是在查房,就是在整理病历、分析病情,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了我的常态。

从2月2日前往威海市胸科医院到2月18日来到烟台奇山医院,这一路的工作经历也常常会让我想到当年的SARS。

那个时候我虽然还在上学,但看着医护人员们纷纷冲向一线时,我就告诉自己,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他们。如今,我如愿成为一名“战士”。

病历还没整理完,天已经黑了。吃饭时,看着同事们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和被防护服闷湿的头发,心想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胜利。

等脱掉那防护服,谁还不是美美的小仙女呢。

身穿警服,病毒面前没有“服软”的道理

怡园派出所社区民警 初芳芳

“今天体温怎么样?家里吃的用的够不够?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这是我今天拨出去的第19个电话,虽然每一通都是这样“琐碎”,但我知道,就在这家常的一问一答中,彼此的安心已被传递。

其实,并不是每一通对重点人员的核查电话都会进展顺利。前段时间,从武汉返乡的吴某就让我伤透脑筋。

“吴某‘失联’了。”这五个字当时从东涝台社区工作人员嘴里说出的时候,我脑袋嗡的一下就蒙了。假设他是新冠肺炎感染者,病毒将随着他,“亲密接触”更多的人,病毒圈每分每秒都可能扩大,这是一件光想一下就会让人头皮发麻的事。出于职业本能,我立刻就给自己下了一道“死命令”——挖地三尺也要把吴某找出来。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我把吴某家人的电话挨个打去,听到的是同样的提示音。

致敬,了不起的“她”

既然如此,就只能抽丝剥茧的上手段了。现场走访、电话问询……那一天,我抠着能想到的所有细节,试着能试的所有办法,把能与吴某联系上的所有亲属朋友查了个“底掉”,拨了43个电话后,最终在乳山找到了吴某,并第一时间做通了吴某工作,将其接回了医学集中隔离观察场所。

40多天里,类似这样的案例“花式”虐心不断。不过,咱既然穿着这身警服,病毒面前自然没有“服软”的道理。“女神”节,习近平总书记还问候了我们,有这样的“加持”,再累点又怕啥。

满屋子花香,让我觉得一切都值

海天社区党总支书记 史春娜

3月8日下午2点,我终于能抽空吃口午饭,身边的小姑娘们围着我打趣:“史书记,今天可是妇女节,我们下午给你放假,回家去浪漫一下吧。”

“老夫老妻哪有什么浪漫,赶紧吃完饭干活去。”我假装嗔怒,赶走这帮“小皮猴”。从正月初三到现在,她们没歇过一天,我作为“老大”,更没理由去休息。

现在疫情好转,有人会问,你们咋还这么忙?我没办法一一解释,桌子上两大摞档案告诉我,肩上的担子还是不敢卸。

海天社区接近两万人口,眼下正逢人员返工大潮,现在光居家隔离的居民就有240户……

致敬,了不起的“她”

居家隔离可不是光动动嘴就行,吃喝拉撒全得我们包。每天的工作忙碌又琐碎,一一联系隔离者咨询状况、做心理疏导、采购蔬菜物资,连垃圾都得我们上门收集统一销毁。

都说女人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们则是当得了力工,干得过清洁工。这不,又回来10个外地人,不知道要忙到啥时候。

我今年50多岁,精力有点跟不上,这几天咽炎又犯了。大家都说我个是操心命。不过,怎么可能清闲,给这么多百姓“守门”,操一万份心也不为过。

“史书记,咱们这么累值得吗?”前几天,社区里一个女孩子被居民误解,含着眼泪这样问我。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但刚才楼上花店的老板娘给我们送了一大把康乃馨,花香满屋,我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为每一幅口罩拼命

威海鸿宇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孙卓妮

脚上缝纫机踩得咔咔响,手上利索地给口罩片上点带……从早上7点落座机器前,如果不是身旁半成品存放箱已摞满,我怎么也想不到已是中午12点,忙起来的时间是真不禁用啊!

一上午的生产计划超额完成,我起身直了直腰,暂时还没有累意、饿意,那就再到包装线上多忙一会吧。

这样“高强度”的状态,已经是第41天了。因为不停转,同事们还给我起了个外号——“陀螺”。

致敬,了不起的“她”

我倒是挺喜欢。疫情以来,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我也第一次真切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除了养家糊口还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多生产一幅口罩,前线的白衣战士就多一重保护、少一分风险。他们在前线打仗,我们无论如何要在后方保障充足的“粮草”。

为口罩拼命,不能只是说说。我每天的工作时间由6小时延长至8小时,再延长至12小时。随着时间变“长”,口罩生产自然有了“加速度”。

前不久,在朋友圈刷到一篇“最美逆行者”的文章,里面有段内容讲的是口罩一线生产者。平素不是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这里突然鼻子发酸。不知道这样“连轴转”的工作还要多久,但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我和身边的姐妹们,就一定能够继续“转”下去,继续争分夺秒,快点再快点加紧生产,用不断提升的日产量,为这场战“疫”加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李文思 孙艺嘉 曲黎悦/文 纪哲/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