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末代皇帝溥儀的外國老師莊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詳細描寫了他眼中的慈禧太后。
從1875年光緒繼位到1888年,皇權的行使一直掌握在 手中。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 1851-1861)的遺孀,也是咸豐的繼承者,沒有留下子嗣的同治皇帝(1 862-1874)的親生母親。她被稱為“西宮皇太后”,因為她在紫禁城西邊擁有一座宮殿。曾經和她共同執政的是咸豐皇帝的皇后,比她早死的慈安太后,也被稱為“東宮皇太后”。後來,慈禧太后也經常被稱為“老佛爺"或"老祖宗"。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從1875年到1888年,慈禧太后的地位實際上相當於攝政王,儘管在中國,攝政王的頭銜從未授予女性。皇太后行使攝政職能的過程被稱為“垂簾聽政”,因為她們通常隱藏在珠簾後面處理國家大事。
這個做法從唐朝高宗(650-683)時代就開始使用了。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皇太后在皇上成年後將攝政權交給皇上的行為被稱為“歸政”或“撤簾”。宋朝(十至十三世紀)時的兩位太后也曾和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一樣行使攝政職能。
1888年滿清朝廷頒發了兩個重要的詔令,一個是宣佈即將到來的皇帝大婚,這意味著他已經成年;另一個說翌年的第二個月,慈禧太后將撤簾歸政,把管理政府的權力授予光緒皇帝。同年,官方宣佈新建的頤和園已經接近完工,在滿清宮廷這個圈子裡,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撤簾隱退後很想把這座宮殿作為她的鄉間別墅。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婚禮如期在1889年初舉行,當皇帝年滿19歲時,他立即親自承擔皇帝的職責和特權,這在中國被稱為“親政”儀式。他的皇后(後來被稱為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哥哥桂祥的女兒。通過促成這一聯姻,慈禧太后希望進一步鞏固她自己和她所屬的葉赫那拉家族的影響和威望。
按照習俗,皇帝同時要有為數眾多的妃嬪,這些年輕的女子中有兩位是姐妹,分別是15歲和13歲。年長的一位名叫瑾(即瑾妃),一直活到1924年,後來改名為端康(皇貴妃);年輕的那位名叫珍(即珍妃),就像我們將看到的那樣,她在二十五歲時不幸去世。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慈禧太后曾在兩個皇帝未成年時垂簾聽政,現在她表面上心甘情願地把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利交給了皇帝,好像既沒有覺得光榮,也沒有感到恥辱,那時她五十四歲。為了表示對新秩序的默許,她按照清宮慣例改變了自己在紫禁城的住所——從慈寧宮搬到了寧壽宮。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慈禧太后住所的改變可以視為親政儀式的一部分,這意味著皇帝承擔了治理國家的巨大責任,其重要性得到了滿清宮廷的充分理解,必須嚴格遵循先例。例如,1795年,乾隆皇帝在他統治了六十年後退位,


他從紫禁城的一個地方搬到了另一個地方。九十四年後,慈禧太后所選的宮殿中正是高宗皇帝乾隆為了同樣的目的而選擇的宮殿,她選擇這個宮殿的原因可能是它曾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的最後居所,並因為乾隆皇帝的長壽而得名寧壽宮。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沒有因為名義上放棄皇權而使自己的尊嚴、威望甚至權力受到任何損害。這是一個與我們現在的主題有關的非常現實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肯定會被不熟悉中國王朝慣例和禮儀的讀者所忽視的問題。
當“退位"和“退休”這兩個詞被用在乾隆皇帝於1795年所採取的行動和慈禧太后分別於1872年和1889年所採取的行動上時,很可能會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造成一一種錯誤的印象。1795年,乾隆皇帝以盛大的儀式慶祝了他的登基六十週年慶典,他從皇帝的位子上退下來,坐在了太上皇的位子上,這意味著他在餘生中地位和權力都高於他的繼任者。實際上乾隆皇帝“退位”以後在朝野內外都比退位以前更威嚴、更顯赫了。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乾隆皇帝的崇高地位不僅僅是名譽上的。雖然他不再承擔皇帝的日常事務,但他有權利,更有權力在一切重大問題上保留自己的最終決定權,如果他願意,他可以凌駕於繼任者之上,並暫時擱置授予繼任者的權力。毫無疑問,作為太上皇的乾隆已經厭倦了君主的負擔和虛飾,或者已經真正把心思放在了不朽的事物上,他一方面準備讓他的繼任者不受干擾地享受皇帝特權,一方面仍很享受自己被各部尚書視為至高權利者和最終裁決者。他的名字在全國的地位高於皇帝,所有不是文盲的人都知道,在大清帝國有一個連皇帝都要向他下跪的人。
現在,即使慈禧太后"退休”後的地位不能和德高望重的乾隆完全一樣,她的地位也明顯高於皇帝,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在實際上都是如此。和撤簾歸政前相比,“老佛爺”的地位和權力並沒有發生真正的變化。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由於她在滿清皇族家譜上的地位,這些都是她的所有,即使她從來沒有在皇帝未成年時垂簾聽政,她的地位也會高於光緒皇帝,不僅因為她是光緒皇帝前任同治皇帝的母親,也因為她屬於長輩。同樣,所有相關人員都知道,如果她比皇帝活得長,從而比他的後繼者高兩代,她就有資格獲得更高的等級的稱號——太皇太后。事實上,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1908年,她在光緒死後的幾個小時裡確實成為了太皇太后,她作為太皇太后被安葬並在王朝年鑑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就太后老佛爺的情況而言,"慈禧太后”一詞的使用本身就使人產生了這樣一種看法,即她一定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和堅強性格的女性。否則,人們會問,她,一個僅僅作為皇帝遺孀的女人,怎麼可能在這個國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呢?問這個問題的人不明白,不僅皇太后的地位高於皇帝和皇后,連已故皇帝的第二配偶——皇太妃的地位也高於皇帝和皇后。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中國式”退休


在位的皇帝和皇后拜訪慈禧太后或皇太妃,或在自己的宮殿中接待她時,除非她邀請,否則他們不能坐在她的面前。有幾次我陪著宣統皇帝到上面提到的端康皇太妃宮裡去,雖然她只是他的前任光緒皇帝的一個二流妃子,但我注意到宣統皇帝對她總是尊敬有加,因為她的地位比他高。更值得注意的是皇帝對太后的尊敬。因此,當我們在看西方流行的慈禧太后和她的宮廷的故事時,如果讀到她坐在一個比光緒皇帝更高的寶座上時,我們就會錯誤地認為,這種安排有不正常或羞辱皇帝的地方。在1898年9月以後,慈禧太后確實懷著一種惡意和報復的心情在侮辱光緒皇帝,但是她把自己的座位抬得比皇帝的還高並不能作為這一點的證明。
綜上所述,莊士敦筆下的慈禧太后即使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不能完全符合,也還是非常客觀,比較可信的。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