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万鹰之神,满族图腾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寻根溯源

一、万鹰之神——海东青的传说

海青(学名:Falco rusticolus),又名海东青、鹘鹰、矛隼,是鹰科鸟类,是一种猎鹰,分布在北极以及北美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其东北亚种在中国原产于黑龙江、吉林等地。满族人的先祖肃慎族人语称其“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鹰才出一只“鹘鹰”,是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海东青”代表着勇敢、智慧、坚忍、正直、强大、开拓、进取、永远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海东青小而健壮,其飞极高,是狩猎中的重要帮手,能袭天鹅、搏鸡兔。海东青可分为秋黄、波黄、三年龙、玉爪,其中纯白色的玉爪最为珍贵;天鹅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囊,一个女真人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取珠。

《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体重健壮。雌性比雄性还大。最重可达6公斤。身高1米左右,两翅展开2米多长。头部羽毛白色,缀有褐斑,上体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红色,缀有褐斑,尾部纯白色;嘴较厚长,跗跖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铁钩一样硬飞得既快又高,能捕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故而,辽代的皇帝,每天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东青捕天鹅,捕到第一只天鹅,要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金、元时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贵族也有用海东青捕猎的习俗。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从清朝开始,每年的10-12月,朝廷就派人前往松花江两岸,黑龙江省的抚远县捕海东青,捕海东青时,先在山坡向阳处,用三块石头搭个“∏”形支架,象征着鹰神九重天上的金楼神堂,内放一块山石,代表鹰神居住的神山。然后插草为香,用酒祭奠后,便张网捕鹰。网长3米,宽1米,在网上拴一只鸽子或死鸡为诱饵,捕鹰人躲进用树枝伪装的“窝棚”里,静候鹰的到来。有时,捕鹰人要蹲上几十天,称谓“蹲鹰”。鹰从高空盘旋而下,扑饵,落网被擒。捕鹰人要拜谢鹰神格格。捕到海东青后,立刻送往朝廷。供皇帝享用。康熙皇帝赞叹道:“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海东青不单纯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物种,类似于汉民族的凤凰图腾崇拜。也可能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巨大鸟类,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很有可能是肃慎地(古东北)大荒之中的九凤。后世海东青形象渐小,是海东青世俗化的结果。今天我们看到的海东青是满族人民用于狩猎的猎鹰,中文标准名称矛隼。

满族民间有很多关于海东青的传说,比如《鹰城与海东青》、《七彩神火》、《音姜珊满》等等,在此仅将《阿骨打与海东青》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当年,在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即将临盆之际,辽国的元帅领兵杀了过来。完颜阿骨打的父亲劾里钵(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的联盟长,女真族完颜部的领袖)为保护着妻子边战边退,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当退到乌拉山下的时候,完颜劾里钵受伤了,而他的妻子也刚好在杂草丛中诞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正在这时,漫山遍野的辽兵也围了上来。就在这危急关头,忽然从天上飞下来一只玉爪玉嘴的大白雕,围着刚出生的婴儿,转来转去,嘴里还一直叫着:“阿骨——打!

乌拉山的山神阿古被大白雕的叫声惊动了,还以为是让他攻打辽兵,于是就大吼了一声。此时,大大小小的山头都听到了阿古的呼唤,便迅速地打开了山门,让山水冲了下来。就这样,迅猛的山洪瞬间就将辽兵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辽军大败。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l后来,完颜劾里钵为了感谢大白雕和山神阿古的救命之恩,于是就给这婴儿——他的儿子取名为阿骨打,从此以后敬奉白雕为神。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传说中,这种玉爪玉嘴的白雕就是海东青。完颜阿骨打的这条命是鹰神——海东青给他的,所以,他就依着海东青英勇、顽强的精神,统领女真族人反抗辽国,一直到最后灭了辽国。从此,女真一族走向强大。他,就是大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旻,本名阿骨打)。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故而,海东青就成了古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具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等含义,这里的神,指的是肃慎文化的最高神——天神之母:阿布卡赫赫。在神话中,海东青是一个浑身燃烧着巨大光、火和热,挥舞着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远怒翅飞翔的鹰神形象。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二、《海清拿天鹅》的诞生年代

《海青拿天鹅》这首著名的古典乐曲究竟产生于哪个年代,出自何人之手,在音乐史上至今没有定论。其创作来源、族属等一系列问题,在音乐理论界也存有疑义。但有以下两种推测:

一说:乐曲产生于元朝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海青拿天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琵琶曲。这首古老的乐曲,在元代杨允孚(1268—1323)创作的《滦京杂咏》诗中,对它就有明确的记载。诗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诗的内容就是记述弹奏这首曲子的情景。原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新声”,是指当时新创作的乐曲。它足以证明作品产生的年代,流传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时间。即表明这首乐曲在元代初就出现了,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它是一首有很高艺术水平的独奏曲,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海青拿天鹅》这首琵琶曲在13、14世纪经过不断加工与改编,并更加丰富和臻于成熟的民间器乐曲,由于风格独特,曲调动听,形象鲜明,后来一直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流传,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喜爱;并以吹打,弦乐合奏,以及三弦、二胡、古筝、琵琶等独奏形式演出,且为宗教音乐(又称圣乐)所吸收。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在明代简称为《拿鹅》。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1501—1568)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在《词谑》的《词乐》一节中,提到了当时河南琵琶演奏高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表演这首乐曲的情况时说:“张雄更出人头地。有客请听琵琶者,先期上一副新弦,手自拨弄成熟,临时一弹,令人尽惊;如《拿鹅》,虽五楹大厅中,满厅皆鹅声也。”明张吾《雅燕乐集》“宴乐论”中说:“凡曲声淫者,莫如《料峭》(由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演变而成)之类。今人宴会,乐工非此不奏。可见它在历史上风靡一时的盛况。

著名学者、民族学家富育光写的《七彩神火》故事中写到天雕来自亨衮河以东,满族话叫它松昆罗,意思是天雕从亨衮河飞来的。汉语把它译成海东青。一说海东青可能是矛隼,它虽然大小如鹊,但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小兽及狐狸。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清朝野史大观》中这样描写了放鹰的方法:鹰以绣花锦帽蒙其面,擎者挽绦于手,见禽乃去帽放之。海东青都是野生野长,由人捕来驯化后再以供助猎之用,由于海东青不易捕捉到和驯化,在金元时期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触犯刑律而被放逐到辽东的罪犯,谁能捕捉到海东青呈献上来,即可赎罪,传驿而释。因此,当时的可汗贝勒、王公贵戚,为得名雕不惜重金购买,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有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的手抄本中载有此曲,称《平沙落雁》。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杨荫浏(1899—1984)先生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他对无锡道教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中国基督教圣乐、北京智化寺音乐、西安鼓乐、五台山寺庙音乐、湖南宗教音乐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堪称宗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先锋。他认为《海青拿天鹅》这首琵琶曲是描写蒙古人民生活的作品,源于蒙古族是有据可考的。史料说明,蒙古族中产生出这样的乐曲是有生活依据的。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目前所见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手抄本,其音乐曲谱中有《放海青》、《拿鹅》两曲;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蒙古族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中有《海青》一曲,则是由胡琴、琵琶、三弦、筝演奏的合奏谱。其他民间吹打曲谱中也有《海青》、《鹅儿》两曲,可见其流传之广。

二说:乐曲诞生于唐代

民间文化尤其这种贵族高雅民族音乐,从宫廷普及到民间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由此可推测琵琶曲《海青拿天鹅》产生于元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满族是以射猎著称的民族,其先祖肃慎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用来帮助猎户捕获猎物,俗称放鹰。在唐朝时期,“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靺鞨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唐代大诗人李白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曾在诗《高句骊》中说过:“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著名的《琵琶行》。

最晚在辽、金时代就已有《海青拿天鹅》这首乐曲了。因为金代的女真人信奉“海东青”,这是女真先民肃慎人图腾文化。流传的萨满教把海东青奉为鹰神。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7000多年前,兴凯湖的肃慎先民就精心雕刻出“海东青”骨雕鹰首。如1980年阿城出土的鎏金“海青拿天鹅”铜带跨,其中有三节完好的“海东青”捕捉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纹饰,它的主题与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完全一致。根据这一出土文物推论,该琵琶曲《海青拿天鹅》产生于金代是较为可信的,实际它是女真族的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金朝文学家赵秉文(1159—1232)27岁中进士,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他的《海青赋》中,用“铁钩利嘴”、“顾盼雄毅”,写它的外在特质;“用角膝插脑,细筋入骨”、“初贴水而徐回,倏千云而上击”、“取鲸鲵于坚阵,叱豺狼之当辙”和“释丰狐之九尾,略狡兔之三穴”,写它对主人的忠诚。这篇《海青赋》描写的内容恰恰是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的文字翻译与注释。赵秉文是河北磁县汉族人,他是金代的朝廷高官,对女真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对皇上的忠诚之心是他的天职。

你知道“海青”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含义的传说吗

如若他从未听到过《海青拿天鹅》这首琵琶曲的演奏,又不懂琵琶的演奏技法,他是写不出这首《海青赋》的,这足以说明金代就已有《海青拿天鹅》这首琵琶曲了。

《海清拿天鹅》只能是在唐汉基础上发展演变,这一中国民乐的连续性是音乐史已定的。由于文化发展势差不同,发生接触,就会产生影响。文化交流的规律是,文化高的一方去影响低的一方。《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只能在中原先进文化影响下产生,它不可能出自于刚刚产生文字的北方游牧民族。综上所述,可以认定《海青拿天鹅》这首琵琶曲是金代汉人结合女真民族特点创作的,绝非女真、蒙人所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