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公元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九日。昔日繁华无比的北京城处于一片寂静中。不久之后传来的却是声势浩大的“杀”声。而与此同时。一个中年男人颓丧的来到了紫禁城旁边的煤山上。他以发掩面,咬破了手指写下了一行字:“朕死后,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旋即自缢在了一颗歪脖子树上。

这个男人就是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与他一起终结的还有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这一天,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了同样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大明王朝首都。

朱由检,大明王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实打实的说,崇祯算是明朝比较勤政的君王,不像30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和痴迷道术的嘉靖皇帝。但到他手上的大明王朝是一个烂摊子。宦官独大,官员们也结党营私。因此崇祯满怀抱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挽回这种局面,让大明能焕然一新。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上台后,他干脆利落地了结了魏忠贤,瓦解了宦官势力集团。把权力重新握到了自己手中。对于任何事都是亲力亲为。但这也恰恰是导致他日后结局的重要原因。

当时明朝的驿站系统十分臃肿和腐败。朝廷每年需要投入巨资来维护,然而绝大多数都落进了驿站上层官员的口袋。普通的驿卒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于是崇祯削减了很多驿站。也导致很多驿卒丢了工作。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官员的身上而不是普通驿卒的身上。削减完驿站以后并没有减少多少负担。反而使得很多人的生存成了问题。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然后崇祯又听信谗言处死了大将袁崇焕。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袁崇焕虽然先斩后奏了毛文龙,但毕竟御敌有功,如此草率地将其处死,无异于自毁长城!后来又相信佞臣高起潜害死了卢象升!

崇祯好面子,善猜疑。任何过错都不愿自己承担,喜欢放到大臣身上。让他们替自己来承担过错,也就是背黑锅。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明朝的“戈尔巴乔夫”


崇祯仍然没有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松锦之战失利以后。崇祯帝派陈新甲和后金议和,但此事被泄露,群臣哗然。崇祯为了掩人耳目将陈新甲问斩。但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断了双方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使得大臣们人心惶惶。谁也不敢为崇祯办事了。以至于后来崇祯想要迁都时,无人敢附议,甚至与之背道而驰,提出坚守北京。

总而言之,崇祯是一位有上进心的皇帝,但他的努力都用错了地方。一腔热血反而误国误民。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大明朝这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却不曾想开错了药,导致大明一命呜呼!瞎指挥还不如不指挥。并且他又过分的自尊。极其好面子,明知是错了,也不愿意改正!而是喜欢放到别人的身上。不过站在他那个角度来看,谁又能保证自己做的是对的呢?又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呢?一切不到最后结果谁也不能说是好坏!如果崇祯能够转危为安。那么无论他多么荒唐。别人都会交口称赞。但他输了,所以做得再好也难辞其咎!(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