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離職創業,每年分走100萬淨利,其他合夥人不滿,怎麼辦?

胡華成頻道|馮傑

曾記得,我們初入社會時的懵懂;

曾記得,我們一起創業時的激情;

曾記得,我們小有成就時的欣喜。

很多時候,無論親戚也好,無論好友也罷,我們總是能共苦,在同甘的時候卻總是出現各種矛盾。

最近有粉絲留言,遇到了一個難題,有一個持股20%的股東想要辭職創業,可是在這個公司的股份並不想退掉,畢竟每年還可以分紅上百萬。然而這個舉動讓其他股東很不滿意,因為大家都是原始股東,大家都在出力,憑什麼你啥都不幹也能分到這麼多呢?

合夥人離職創業,每年分走100萬淨利,其他合夥人不滿,怎麼辦?

其實這不是個例,相信很多創業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都遇到過這種問題,除非你是夫妻店。

那麼遇到這種問題,大家又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1

一切都要從這次偶然的疫情說起

十年前他跟三個朋友一起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從事比較傳統的塗料行業。

由於他們四個已經在這個行業奮鬥多年,因此對此非常瞭解。他們合夥之時代理了一家公司的塗料,四個人分工明確,有人做推廣、有人做公關、有人看店。

做了兩年之後,他們想往上游發展,於是就找了一名業內精通的技術人員入股。

此時一家小規模的塗料廠也就此成立,幾個人個個都非常努力,畢竟每天都在虧錢,大家都想盡快扭虧為盈。

又經過一年多的折騰,小工廠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大家也挺開心。

後來隨著公司業務的穩定,幾位股東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少,大家的鬥志也在逐漸下降。

就在2017年,公司業績達到巔峰的5000萬,淨利潤800萬左右,他們幾個人的股份是這樣安排的35%、20%、20%、20%、5%。因此,他們最初的幾個合夥人都分到了160萬以上,技術總監拿到了40萬元的分紅。

合夥人離職創業,每年分走100萬淨利,其他合夥人不滿,怎麼辦?

在有了錢之後,大家就開始了多元化投資,有的買了股票,有的買了房子。可是有一個人卻什麼都沒幹,就把錢放在那裡尋思著投資點更有前途的,能賺快錢的。

由於幾位股東心思慢慢不放在公司上面,業務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過大家還能分到100萬以上,技術總監除外。

2020年1月20日,我們剛剛開完2019年的年會,並且分紅完畢。這位想要再次創業的股東就給我們提出了離職。

因為這位股東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武漢疫情正在變得嚴重,口罩是必不可少的出行裝備。再加上,他剛好有造口罩的人脈資源,於是他就想一心紮在新的事業上。

當時,也有股東提出,離職可以,不過股份還是要退給公司的。

為了此事,大家爭的面紅耳赤,畢竟在回購價上面,大家根本談不到一起去。

2

遇到這種事情怎麼辦?

總結下來一共有以下多種方法:

(1)萬事以和為貴!多個朋友多條路,畢竟幾位股東都是共同奮鬥超過10年的朋友,這種友情不可多得,能不傷害友情就儘量不要傷害。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到談判桌上面聊。之所以那位退出的股東不願被公司回購股份,是因為公司的回購價為300萬元,而那位股東想要1000萬元。這中間竟然有著700萬元的巨大差價。

合夥人離職創業,每年分走100萬淨利,其他合夥人不滿,怎麼辦?

繼續談判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要股東接受300萬元的報價,或者雙方各退一步,回購價就定在500萬元。

如果500萬元的回購價是其他幾位股東的底線,而離職的股東不接受的話,那麼才可以採取其他措施。總之,儘量以和睦收尾。

(2)增資擴股!此步驟是建立在離職股東不願被回購的基礎之上的。

開股東大會,讓各位股東往公司投錢,由於離職股東正需要錢,因此他可能很難再往裡投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稀釋離職股東的股份,這樣下來,他每年的分紅也就會少很多。

舉個例子,現在公司按照估值3000萬元發行20%的股份,共需要600萬元。假如原有股東不願被稀釋的話,需要各自交錢210萬、120萬、120萬、120萬、30萬等。

由於資金緊張,離職股東很難給離職公司拿錢,因此,他原來20%的股份就會被稀釋為16%。

按照這個套路,大家只要多做幾次就能將離職股東的股份稀釋到10%以下。

(3)提高股東工資待遇。既然有位股東離職了,那麼他就只享有股東的分紅權,並沒有任何工資可言了。

要想讓這位離職股東知難而退,而可以通過提高原來幾位股東工資的方法來降低公司的淨利潤。

合夥人離職創業,每年分走100萬淨利,其他合夥人不滿,怎麼辦?

舉個例子,原來各位股東的工資一年在80萬元左右,可是此時可以通過正規流程將股東的總工資提高到300萬元,這時就佔據了220萬元的淨利潤。各位股東的分紅將出現腰斬情況。

當然也可以是工資和報銷方面全面提高,這樣也同樣會讓淨利潤下滑。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都不建議使用,因為傷感情。最好的還是使用第一種,大家體體面面地好聚好散。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則跟創始人在創立公司時沒有設置好有效的回購機制有關。

因此,我真誠地建議各位在成立公司分配股份的時候一定要設置好股東有效的退出機制。只有把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前寫在協議裡,大家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做朋友,不至於將朋友變成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