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是中國書協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針對當代書法所面臨的文化生態問題,中國書協著力研究與探索當前書法創作的問題與現象、現狀與理想,立足本體,統籌大局,力矯頑疾,振拔流俗,通過“學術”和“批評”,進一步推動“當前”的創作。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本次展覽通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它書協團體推薦,共有104位中青年(55歲以下)書家208件作品參展,展覽分“理想”與“現狀”兩個部分。“理想”部分以歷代書法批評理論為內容進行創作,從東漢至近代,歷數觀點,闡發理想,旨在從古人的書法理想中檢視當前書法之得失及發展方向;“現狀”部分為作者自選內容,自由創作,展露當前書家的才情,展示書法創作的現狀,展現書法的時代精神。


“現狀與理想”——許雄志篇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許雄志


許雄志,別署少孺,1963年生於鄭州。祖籍江蘇海門。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篆刻專業委員會主任。


理想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許雄志 179cm×55cm

中和

“中和”為儒家論藝的關鍵觀念。在藝術批評中這一概念主要指情感力度適中、平和,符合理性規範,諸形式因素和諧統一的審美意味。項穆以王羲之等為絶對典型,從各個層面審視後來者,並以“中和”原則貫徹於書法藝術形式、精神等各個方面,體現了儒家正統的藝術審美理想。

釋文

中也者,無過不及是也。和也者,無乖無戾是也。然中固不可廢和,和亦不可離中,如禮節樂和,本然之體也。禮過於節則嚴矣,樂純乎和則淫矣,所以禮尚從容而不迫,樂戒奪倫而皦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況夫翰墨者哉!方圓互成,正奇相濟,偏有所著,即非中和。

——項穆《書法雅言》

現狀


許雄志創作手記

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棄技法談文化,有欺世盜名之嫌。然純以技法炫勝,則難免近乎於匠。匠人與匠心,一字之別,差之霄壤。吾以為,技法以外,詩詞文賦,金石經史,皆不可或缺。

此卷乃自藏漢魏吉金銘刻,捶拓題跋,孜孜矻矻,經旬逾月。嘗見缶廬刻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之印,乃杜子美《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之句。此印此句,可窺古賢之匠心,吾今效之。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鑒印山房長物題跋》[39cm×343cm]

鑒印山房長物,少孺。

信陽家銅鐘,容一石,重四斤四兩,第七十。

此陽信銅鐘之銘,鑿刻成之,如錐畫沙,恣肆率真。篆隸間含,計三行十又七字。

夫陽信者,漢武帝劉徹之姊,陽信長公主是也。初為平陽侯曹壽所尚,壽歿後釐降衛青,青歿後復為陽信公主。此鐘乃陽信(長)公主家之用器耳。少孺記。

殘石出鄴城墟。冬季農人多於漳河兩岸取沙,時獲見之,蓋『三武一宗』毀佛之所遺。以銘文氣格論,殘石為北齊之物也。

此中侯瓦當,乃弘農郡故址所出,故址在今靈寶北地函谷關中,關為秦時所設,漢世東移至洛邑之新安縣。中侯瓦當存世有數式,此為折磬式之『中』也,品相極佳,珍稀之品耳。與此瓦當同出者,有『弘農』瓦也。戊戌夏,鑒印山房,少孺。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此漢『君子有九思』磚之殘品。出夏縣禹王城。存世完整者,寥寥無幾,稀如星鳳。

殘碑出洹上。觀其文,應為碑之陰也,可識者廿餘字,格近禮器。漳河兩岸所出之殘石,以東漢、魏晉、北齊者居多。近年獲見洹上所出東漢殘石,均已星散,不知所蹤矣。

清泿銅華以為鏡,昭察衣服觀容貌。絲組雜遝以為信,(清)光乎宜照佳人。

此清泿銅華鏡銘也,摹其大意,鑒印山房,少孺。

此鏡得於洛陽市肆,銘文重圈者,乃西漢末流行之式也。通身鉛銀之光,如新脫於範者。銘文鋒鋭,字口高挺,為首模之品,洵可寶之也。戊戌夏,鑒印山房,少孺。

一切眾生皆同斯福。

此殘石出青州。石無記年,以文字氣格論,或為東魏,與敬使君銘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青州龍興寺所出諸殘像,以北魏、東魏居多,此其精者也。

昔年所見兩京古磚,以畫像居多。其銘文紀年者,則以建鄴、會稽、豫章為最。東晉、六朝所出者,文字率真質樸,淳古稚拙,與龍門造像諸記頗同其趣耳。

食金石力,養草木心。

餘弱冠時學治印,倏忽近四十年。嗜歷代鐘鼎器銘,璽印封泥,簡牘磚瓦,泉布鏡銘,造像墓誌,皆喜積蓄之。或觀其像,或考其文,朝夕相處,捶拓勾勒,心摹手追,以滋養吾之印學矣。戊戌六月,鑒印山房,少孺。


<code>

/<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