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在清朝,有这样一位布衣书法家,他叫高垲(kǎi),说出来这个名字,可能很少人知道。但等你看完他的的楷书代表作《滕王阁序》,你一定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被这样的书法深深吸引。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高垲楷书《滕王阁序》 ​​下同

简单介绍下高垲,他生于乾隆年间(1769年),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卒年71岁。字子高,号爽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放弃走上科举这一道路,专职学习书法,经过多年苦练,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尤精小楷。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高垲原为一介布衣,他为了专心学习书法,他毅然决定不求功名,他在平凡的境遇下,又在当时的科举背景下,做出如此决定,确实不太容易,真的需要勇气,通过这么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高垲志向非常坚定,这一决定最终成就了他。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嘉庆时期,高垲在浙江从事勘校金石文字工作。高垲除了擅长书法,还精通绘画,工诗文,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画花鸟、草虫,颇有宋、元意趣,都非常精妙。他能篆刻,偶有治印雅趣。介于陈豫钟和陈洪寿之间,秀劲有法,自成一体。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嘉庆中期,三朝阁老阮元在浙江任职时,因闻高垲书名,延请他校正金石文字,一时间,当时江南江北的名胜碑版,不少出自其手,他的书名也广为传颂。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不过高垲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书法。高垲版本的《滕王阁序》,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能展示部分,这部书法汲收了唐朝书法的精华,汇集诸大家之长,融会贯通,点画精到谨严、一丝不苟,而且笔致灵动秀逸,方圆兼具,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上佳楷书范本。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在当时,人们对高垲的书法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书法得了欧阳询、褚遂良的神髓。一代文宗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认为高垲"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高垲擅长行书、草书,尤精小楷。《清稗类钞》这样评价高垲的书法:"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明清两朝,馆阁体盛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清代书法家高垲,却能在不背离楷书基本美感的前提下,取法二王,并融合欧褚,也取法《灵飞经》,写得一手气息灵动的隽永小楷。高垲另有小楷作品《右张太宜人节孝图》,比同时期盛行的馆阁体书法,简直不要太精彩!可见,在书法学习上,写出自己的风格,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很多书法初学者有个误区,以为正楷难写、馆阁体难写,其实,和大家想的恰恰相反,大小粗细均等、规律统一,这样毫无变化的字,才是最容易学的,所以很适合初学者。不过,很多初学者入门后,依旧迷恋于此,就适得其反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导致认知错误又片面偏激,甚至出现大问题。

农民书法家高垲,他的《滕王阁序》一出场,就艳惊四座

190多年前,农民伯伯高垲的楷书《滕王閣序》,端庄,轻灵、太美了!他是因好字留名的典范,滋养万千后世人。好的书法,总是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比如看到高垲的书法,就有心头为之一振,气场强大的感觉。看完高垲的《滕王閣序》,你的感受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