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为什么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把自己的土地弄到最大?

颛顼洪


如果我们看近年来所绘制的春秋时期的版图,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版图如此狭小,而作为臣子的诸侯们却拥有者数倍于周王室的领地,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个情况就尤为显著了——战国七雄中每个诸侯国的领土都 周王室的领土。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疑问,一方面是被历史地图所误导,另一方面则要了解一下周朝所实行的分封制。

首先,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历史地图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泡泡图,在这个区域内几乎是没有任何空白区的,但是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在早期中国,有大片未开发并且未被统治的区域,它们不隶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也不听从周王室的号令,它们是“自由民”的活动区域。这些人有可能是周朝的敌人(所谓蛮夷戎狄),也有可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

其次,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是很有必要,并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正是因为上一点原因——中国版图内有大量空白区,所以周天子将诸侯王分封至相对适宜居住之地,相当于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星星之火。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中原文明开始散布在华夏大地上,这也才奠定了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基础。

但是这种分封制同样存在着一个弊端——最初受分封的诸侯王及其子民基本上都是只活跃在“国”内,但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之后,诸侯王的势力开始向外扩张,不断开发新的疆域,它们的统治区域由点变成面,最终超越了周王室的直辖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