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為什麼把封國封那麼大?卻不把自己的土地弄到最大?

顓頊洪


如果我們看近年來所繪製的春秋時期的版圖,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版圖如此狹小,而作為臣子的諸侯們卻擁有者數倍於周王室的領地,而到了戰國時期,這個情況就尤為顯著了——戰國七雄中每個諸侯國的領土都 周王室的領土。

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疑問,一方面是被歷史地圖所誤導,另一方面則要了解一下週朝所實行的分封制。

首先,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歷史地圖基本上都是簡單的泡泡圖,在這個區域內幾乎是沒有任何空白區的,但是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在早期中國,有大片未開發並且未被統治的區域,它們不隸屬於任何一個諸侯國,也不聽從周王室的號令,它們是“自由民”的活動區域。這些人有可能是周朝的敵人(所謂蠻夷戎狄),也有可能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人。

其次,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是很有必要,並且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的。正是因為上一點原因——中國版圖內有大量空白區,所以周天子將諸侯王分封至相對適宜居住之地,相當於在中華大地上點燃了星星之火。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中原文明開始散佈在華夏大地上,這也才奠定了形成大一統局面的基礎。

但是這種分封制同樣存在著一個弊端——最初受分封的諸侯王及其子民基本上都是隻活躍在“國”內,但經過一定歷史時期的發展之後,諸侯王的勢力開始向外擴張,不斷開發新的疆域,它們的統治區域由點變成面,最終超越了周王室的直轄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